【#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听筝》唐代李端书写音乐的古诗之词》,欢迎阅读!
《听筝》唐代李端书写音乐的古诗之词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 ,字正已,赵州平棘(今河北省赵县)人,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所以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首关于唐代李端书写的古诗鉴赏吧。
【听筝】 唐代: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听筝】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注释
听筝:弹奏筝曲。
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柱:定弦调音的短轴。
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 玉房:指玉制的筝枕。房,筝上架弦的枕。
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
拂弦:拨动琴弦。
【乐游原 / 登乐游原】译文
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注释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登上它可望长安城。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
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不适:不悦, 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听筝】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听筝】赏析
这首小诗轻捷洒脱,寥寥数语,就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舞台人物速写图。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筝是一种弦乐器。从唐诗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大艑高船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此诗是速写,当然必须抓住最能突出主题的部分。最引人注目的,首先便是弹筝者手中正在拨弄的乐器,特别是那绚丽华美,闪烁着点点金色光斑的弦柱。接着,诗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地落到那双正在琴弦上跳动的洁白如玉的纤手上,以及弹奏的环境。精洁雅致的琴房,自然别有一番情味。从画面上看,“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对比,色彩明丽而华贵,虽然是速写,却又施重彩,给人以极为强烈的印象。绘画毕竟是视觉的艺术,而鸣筝所成的乐曲则是作用于听觉的艺术。一、二两句诗所绘出的画面是绝妙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1af09695b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