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利型犯罪心理特征探究

2023-01-15 07:24: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贪利型犯罪心理特征探究》,欢迎阅读!
探究,特征,犯罪,心理,利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贪利型犯罪心理特征探究

作者:赵凯

来源:《法制博览》2014年第01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财富的急剧增加,贪利型犯罪已经成为危害公私财产安全,危及社会稳定的首要犯罪类型。因此,我国通过出台相应司法解释,加大对该类案件的查处力度等多方面打压贪利型犯罪的高发势头。但是,贪利型犯罪现象仍然屡禁不止。本文将从犯罪心理特征分析贪利型犯罪的成因与共性,希望为剖析与预防贪利型犯罪与心理矫正的提供一些见解与方法。

【关键词】贪利型犯罪心理;心理共性特征;犯罪原因;心理矫治;防治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发展,使贪利型犯罪现象层出不穷,严重侵犯了公私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危及社会的安定。因此,贪利型犯罪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立法机关针对贪利型犯罪频发势头,出台相应的针对该类犯罪的司法解释,严惩贪利型犯罪。一、贪利型犯罪心理的涵义

贪利型犯罪,又称物欲型动机犯罪或者利欲型犯罪,是根据犯罪客体的不同进行分类出的一种犯罪类型,该类犯罪的客体主要是财产关系,一般包括盗窃、抢劫、抢夺、诈骗、敲诈勒索等财产犯罪,以及走私、贪污、受贿、制毒贩毒、制假售假等经济犯罪。而自从商品经济形成与发展,贪利型犯罪就成为当今犯罪的主要形式之一。贪利型犯罪心理的涵义作为认识贪利型犯罪的首要问题,更是受到学界和司法实践领域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对贪利型犯罪心理这一涵义还没有整体进行研究,仅仅是从犯罪类型划分出的贪利型犯罪方向研究其心理,而并没有给出确切的贪利型犯罪心理涵义。二、贪利型犯罪的心理共性特征

首先,贪利型犯罪心理特征中最重要的便是补偿心理,该种心理是基于行为人自身的畸形物欲与社会贫富差距,再加上受平均主义的影响而形成的矛盾所引起的。行为人大多感受到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自身的生活水平却始终不满足自身的生活,并进一步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他们一旦因自身生活无法等具体的挫折而引起补偿心理,从而导致贪利型犯罪。 其次,贪图享乐是贪利型犯罪的主要犯罪动机,而享乐心理便是贪利型犯罪的一个心理特征。行为人或为吃喝玩乐而抢劫,或为穿着打扮而盗窃,或为提高身价而诈骗,贪利型犯罪行为人对享乐的追求较其他类型的犯罪更为强烈。

再次,对金钱和财物的贪婪,是贪利型犯罪的另一个共同特点。为满足强烈的占有欲,行为人可以不顾道德、廉耻和法律,一而再再而三地实施贪利型犯罪,为了钱,有时可以是几元钱而不顾他人的生命。也正是这一贪婪心理,导致大多数犯罪不止一次地实施犯罪,而成为以盗窃为生的惯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最后,报复心理是贪利型犯罪现阶段猖獗的最具社会特征的心理特征。分配不公不仅拉开了贫富差距,而且导致了绝对的贫困,这与之前提到的补偿心理中的相对剥夺感是截然不同的,是那些身患残疾、病痛缠身或者缺乏劳动能力等原因处在绝对贫困之中的人所感受的人间的不公与无情,他们实施盗窃等贪利型犯罪是为生存的无奈之举,更多的是对社会不公的报复。①三、贪利型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

贪利型犯罪心理原因即是人的客观环境社会化与社会化人的主观心理之间相互碰撞,相互竞争,导致行为人从最初的越轨行为一直演化到贪利型犯罪的特定心理状态。(一)贪利型犯罪产生的客观原因

基于主客观相互作用论,犯罪的客观原因是指行为人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对行为人犯罪心理产生的积极作用,即人所处的客观环境社会化。贪利型犯罪行为人就处于该种不健康的,消极社会化环境中。在此种社会客观环境中,贪利型犯罪行为人都有过高的生活预期,但是其技能水平和文化程度都不能达到高收人的程度。从而他们便产生了心理和现实的巨大反差。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贪利型犯罪的行为人在客观环境的社会化过程中,由于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便会引起其人格的缺陷和思想的激进,从而企图或者潜意识的以贪利型犯罪行为来弥补社会财富分配系统的欠缺。然而,该种客观环境的畸形社会化在我国具有时代性,可以看出贪利型犯罪产生的客观原因在于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明显。②这一现象不断刺激社会收入底层的人们,不断冲击他们的价值观,从而时常产生自身对财物的需求与自身无法满足这一需求的矛盾和自身的收入水平与整个社会消费水平的矛盾,进一步又产生了诸如有钱就能享乐、对财物的贪婪和报复社会等一系列贪利型犯罪的心理,导致贪利型犯罪的发生。(二)贪利型犯罪产生的主观原因

法国犯罪学家塔尔德提出了犯罪模仿论其基本观点就是:个体是由所处的环境中被普遍认同的生活习俗塑造的,如果某人实施偷窃即是模仿他人所致,而贪利型犯罪行为人之所以形成畸形的物欲渴望,正是基于对富人生活方式的人格模仿。他们或者与富人结交,或与富人为邻,或在媒体中接触富人的奢华生活,而由衷羡慕财富给人带来的呼风唤雨般的感受,因此在潜在人格上模仿富人的生活方式,而形成了对财富贪婪的畸形物欲,最终导致贪利型犯罪。 除人格模仿会形成贪利型犯罪的畸形物欲外,行为人社会角色需求也是导致贪利型犯罪行为人从最初贪婪的越轨行为跌至犯罪深渊的另一原因。在人的社会交往中,因为角色的不同人们就要承担不同的责任和履行相应的义务。③具体到贪利型犯罪,通常因为人们的心理异化或不堪承受生活环境的窘迫压力,而不愿扮演生活中穷人或自认不如富人的角色,如社会职位低下的民工、某些无工作的流浪者,因为他们的心中有一种渴望迈向更高层次生活的梦想,同时也存在着犯罪后逃脱罪责的侥幸心理。他们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社会角色,便采取最直接的方法,那就是贪利型犯罪。 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①狄小华.罪犯心理矫治[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245-247.

②严圭.论当前的物欲型犯罪[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45-49.

③弗里·亚历山大.社会学二十讲[M].贾春增,董天民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3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1842cf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3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