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塞下曲其一》诗意解析及赏析

2022-11-15 20:19:2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白《塞下曲其一》诗意解析及赏析》,欢迎阅读!
李白,赏析,诗意,其一,解析
李白《塞下曲其一》诗意解析及赏析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1]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

①天山:此处指祁连山,其山高峻,终年积雪。 ②折柳:古乐曲名,即《折杨柳》。

③塞下曲:出于汉乐府横吹曲《出塞》等曲,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 原诗是一组唐代新乐府诗。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这几句是说,五月天山还有积雪,仍然寒凝大地,不见花草。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联想到杨柳,激起守边将士的思乡之情。时虽五月,边地上还看不到春天的风光。四句诗意脉贯穿,一气直下,措词自然,结意深婉,不拘格律,别开生面。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①楼兰:西域国名。这里泛指西部边疆少数民族的入侵者。 汉时,由于楼兰国王贪财,屡次截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这两句即借用其事,表达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愿将腰下之剑,保卫边境不受外族侵犯。以身许国,声情激越,气豪迈,风格雄壮。


到了五月,天山依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 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1色。 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睡。 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像傅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等曲(属《横吹曲》),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李白所作共六首,此其第一首。作者天才豪纵,作为律诗亦逸气凌云,独辟一境。象这首诗,几乎完全突破律诗通常以联为单位作起承转合的常式,大致讲来,前四句起,五六句为承,末二句作转合,直是别开生面。

起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极写边地苦寒。“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这里的雪不是飞雪,而是积雪。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无花”),却只觉寒气逼人。仲夏五月“无花”尚且如此,其余三时(尤其冬季)寒如之何就可以想见了。所以,这两句是举轻而见重,举隅而反三,语淡意浑。同时,“无花”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三句“笛中闻折柳”。“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句外表看是写边地闻笛,实话外有音,意谓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花明柳暗乃春色的表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这四句意脉贯穿,“一气直下,不就缚”(沈德潜《说诗语》),措语天然,结意深婉,不拘格律,如之开篇,前人未具此格。

五六句紧承前意,极写军旅生活的紧张。古代行军鸣金(、之类)击鼓,以整齐步伐,节止进退。写出“金鼓”,那么衬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只言“晓战”,那么整日之行军、战斗俱在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17e303666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