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拉康与弗洛伊德的镜像理论

2022-04-13 13:28: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简评拉康与弗洛伊德的镜像理论》,欢迎阅读!
弗洛伊德,拉康,简评,镜像,理论


简评拉康与弗洛伊德的镜像理论

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意识的理论结构,而拉康却有与他截然不同的想法。本文对拉康和弗洛伊德的镜像理论的本质来源与区别进行分析,过分析二者的之间的相互关系理清其发展的轨迹,对我们现在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示出分析这种理论社会现实意义。



标签:拉康 弗洛伊德 镜像 区别

1 拉康的镜像理论

1936年,拉康提出镜像理论。拉康认为意识是发生在新生儿的懵懂期的一个瞬间,这就是所谓的镜像阶段。之后进入弗洛伊德所说的自我,本我,超我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与它完整的意识就此出现,拉康认为镜像阶段是建立在生理上的。6-18个月的婴儿在镜子中可以认出自己,虽然婴儿无法控制身体则需要旁人的照顾但是拉康认为婴儿却可以认出自己镜子中的样子从而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完整性!(拉康选集)拉康的镜像理论主要有三个过程,首先是镜子前婴儿的分析,使婴儿发现一个完整的自己,但是这也是一种幻影,把破碎的身体形象转变成一个完整的形式。还有一方面当婴儿想要摸到镜子中自己的影像却碰不到从而发现这个影像并不存在,所以便出现了镜子中的自我自我的对立关系,拉康把这种对立关系认为是自我的异化婴儿在镜子中的影像是接触社会和语言之前的理想的自我也可以说是虚构的自己。其次是这个不一样的自我将要面对社会语言。也就是说婴儿开始学会一些动作,看着镜子中的自己随着自己的动作开始变化,这种掌控的感觉使婴儿感受到快乐。所以婴儿会迷恋这镜中的幻想,也就是与我们会常常迷失在美好的事物是一样的。最后,拉康认为自恋的本质也可以说是镜子中自我的影像,从拉康想法中,主宰自己的并不是自我我们想要找到自我当我们找到它的时候,它并不是属于我们的,而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张一兵,拉康镜像理论哲学本相)拉康还有一个重要镜像理论的逻辑是由形象-意象-想象为基础的伪先行性论。于是,我不在而他在,他在即伪我在。拉康之后说的镜像和他人的影像都具有这种先行性。无论是镜子中的我,还是大家看到的我,其实本质都是以某种形象出现的他者的模糊意象,拉康说:主体历史在发展中多多少少的典型理想中所认同的想法代表了最纯真的心理现象,为它们从本质上体现出了意象的功能。最后,拉康与其镜像理论当中表明:笛卡尔式的主体不完全能决定自己的生活的自由,反之,这种主体反而受制于主体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张一兵)



2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在心理思想和人格结构的逻辑上不一样的观点。弗洛伊德认为:格应该是一个整体,包含了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指最开始的我,是天然和自然的我,本我是存在的心理前提基础。(杨邵刚,弗洛伊德心理哲学)在我们的理解上可以把他想象成天性、本能、自然思维规律等等。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认为本我是想要快乐和没有痛苦的,是无计划的我。例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13dde7218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