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于网络新词语现状与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关系研究的态度》,欢迎阅读!
对于网络新词语现状与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关系研究的态度
一、近十年网络语言规范问题研究的现状 (一)关于对网络语言规范的态度问题:语言学界的学者们存在着两种主要不同
的而看法:一种意见是对语言规范问题持不确定态度。一种是对语言规范问题持肯定态度,这是主流观点。
(二)关于对网络语言规范的角度问题。比如从网络语言的词语类型、特点等方
面;从网络音译词着手。从立足于网络交际、区分不同的语体、规范化和语言文明、认为规范和自发调整等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从语用角度;从国内外网络语言规范对比角度以及从语言系统本身看网络规范等角度。
(三)关于网络语言规范的原则问题。比如要遵从语言的发展去寻找新规范,并
认为新规范评价的原则是语言的交际效能和信息传递的效率,而“无罪推定”原则和约定俗成原则尤为重要。还有网络语言要遵循柔性原则、分层次规范的原则;必要性原则、明确性原则、高效率原则、普遍性原则、符合汉语结构规律的原则、注重品味的原则、注意引导的原则等等。
(四)关于网络语言规范的方法问题。比如:以引导为主;承认网络营造的虚拟
空间的开放性、自主性和多样性,也要承认创新性和包容性,尊重网民的创造冲动型自由;对不同语体的网络语言,规范的要求应有不同等等。
二、网络语言规范问题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思考、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研究网络语言规范的态度;研究网络语言规范的角度;研究网络语言规范的原则;研究网络语言规范的方法。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网络语言版本是“浮云水版”。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来源于百度百科)
什么样的网络新词语才会更具生命力呢?网络语言是游离于现代汉语词汇规范之外还是之内呢?网路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网络语言和流行语有什么关系呢?网络新词语和现代汉语词汇有什么关系呢?
本人对于网络新词语的研究态度是持消极态度的。不可否认,网络新词语的流行范围广泛、具有简洁生动等等特点。网络上使用网络语言的人数很多,而且日益增长。网络新词语的创造体现着我们的文化,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成果。但是,还是很有她的局限性的,网络词语和现实生活交际的语言的冲突。每个人、每个群体、在每个特定的场合下语言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当父母要你按时吃饭的时候,你不能对他们说“偶表吃饭。”当领导给你布置任务的时候,你不能对他们说“神马都是浮云,偶么有心情。”
此外,个人观点,网络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一样就是都是游离于现代汉语词汇之外的独自而成的一种语言。区别就是网络语言是在现代汉语词汇的基础之上的在创造,并且一些生命力旺盛的词汇会成为汉语基本词汇,继续作为更新的创造网络语言的“分母”。而且网络语言的时效性很强,比如XX年的十大流行语是什么什么。但是,就像一张口说话就打破了沉默。网络流行语字被评为流行语的那一刻,就已经是过去时了。
参考文献:
[1]吴希斌.近十年网络语言规范问题研究综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第34卷.
阅读书籍:《词汇应用通则》万艺玲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
关于词汇方面的读书笔记
最近的考试很多,需要搜集和学习很多关于汉语语言的问题,比如现代汉语语法、语言学、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汉字的繁简等问题。其实,我更喜欢的是文学方面,甚至可以说对关于研究语言本身内部的结构、流派、语音、语法有抵触情绪。我不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什么要学汉语的语音和语法。我的美国室友说,在美国她也不会学习英语的语法。终于有一天,我突然间意识到,语法是研究者和学者总结出来的规律。我们在某些时刻确实是需要总结出来的已有的规律。汉语语法、语音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我们中国人了解自身语言和学习汉语的人来说是必须的,不可缺少的。就像我们学习英语的时候,我们需要学习语法点、学习句型等等。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很复杂,范围很宽泛的,语法虽然不能涵盖这种语言的全部规律,但是对于这样一种庞杂的语言来说,规律的总结是不可或缺的。对于语法、词汇、语音等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说了这么多关于语法的问题和体会,是因为对于我来说词汇和语义学的学习方面和以上有异曲同工之处。
一些在词汇学习时的感触:
“吃”在现代汉语的构词能力极强。比如谋生叫糊口,岗位叫饭碗,受雇叫混饭,花积蓄叫吃老本,混得好叫吃得开,占女人便宜叫吃豆腐,女人漂亮叫秀色可餐,受人欢迎叫吃香,收到照顾叫吃小灶,不顾他人叫吃独食,受人伤害叫吃亏,男女嫉妒叫吃醋,犹豫不决叫吃不准,不能胜任叫干什么吃的,负不起责任叫吃不了兜着走,办事不利叫吃干饭。
中国的文化在“吃”的这个字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吃”如影随形,中国人在打招呼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你吃了吗?”还有就是,注意到貔貅就是因为只吃不出,而被人们作为吉祥的象征,放在店里招财。不愧是民以食为天的民族。
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么有趣的现象呢?为什么是“吃”这个字而不是其他的文字呢? 语言文字有它的感情色彩,会有褒义、贬义和中性词。我们能说文字是的公正的吗?词汇的运用能真正的表现公正吗?为什么呢?是因为人的主观意识参与了文字的创造、词汇或语义的发展了,所以文字就不可避免的具有主观色彩吗?
关于词汇的系统性的问题。
词汇的学习要有系统性,词汇中的各个词是有联系的。词汇构成一个统一的词汇体系。在学习词汇时一定要掌握它的脉络,比如可以采用画树状图的方式来表示词汇的各方面的联系或者采用框架的方式。这样才能真切的体会和掌握词汇的脉络。把握住词汇的系统脉络就把握住了词汇学习的核心和根本,尽管词汇这棵大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但是你会清晰明了的掌握每一个支脉的历程和走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135acd1b14e852458fb57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