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金融行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欢迎阅读!
金融行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2015年,重庆将初步建成长江上游区域性金融中心。
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将占重庆GDP15%,实现全面建成金融中心。
而与其他产业相比,人力资源对于推动金融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将显得更为直接、更为突出。
针对金融领域对人才的迫切需求,《重庆市金融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曾提出,全市金融从业人员将从2010年的6.73万增加到15.97万。金融猎头
如今,重庆金融中心建设道路上人才储备状况究竟如何?瓶颈是什么?应对是什么? 《上游商业周刊》对话重庆金融学院执行副院长毛跃一,重庆现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亚群。
上游商业周刊:目前具体培养哪方面的人才?
毛跃一:我们金融学院着力培养具有高端、复合型特征,以及金融业发展特殊需要的人才。比如CFA,特许金融分析师,是当今世界公认的金融投资行业最高等级证书,也是全球投资业里最为严格与含金量最高的资格认证。但CFA培训与报考目前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学院成立了全国唯一的成建制班金融专业CFA项目。当然,我们也通过合理的专业设置分别培养金融、投资、保险(放心保)和金融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化突出的金融人才。
李亚群:重庆现代金融研究院主要为在职人员提供知识结构升级、填补行业空白的培训服务。
上游商业周刊:是否会专注某个金融行业或者某类职务?
李亚群:我们会重视培养包括内部审计方向、财务管理方向、国际结算方向、税务管理方向、信贷管理方向、小微金融管理方向等,主要培养对象为各类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
上游商业周刊:重庆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是否有结构特点?
李亚群:正如《重庆市金融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到过的,重庆的金融人才确实有一些结构性矛盾。比如复合型人才匮乏,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国际人才占比小等等。
上游商业周刊:这样的特点是否会导致对某一类人才有很大的需求?
毛跃一:重庆要打造国际结算型金融中心,特别需要既懂一般金融业务,又懂国际金融(含特许金融分析师)和国际结算(ISM)的人才。
李亚群:正如我刚才所说的复合型人才,例如懂英语和计算机的;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例如注册金融分析师和金融风险管理师以及国际人才。另外还有推动建设特色要素市场和国际离岸金融结算中心的专才。另外随着我市金融总部机构和拥有产品开发权的分行级金融机构不断增加,金融产品研发人员需求剧增。
上游商业周刊:培养以上所说的人才是否就是未来人才培养计划的大方向?
毛跃一:我们会以现有金融(含CFA项目)、财政、税收、金融工程、保险和投资六个本科专业学科为平台,借力金融学、财政学和金融工程学三个硕士点,力争每年为重庆市培养高端金融人才600-650名。同时,争取未来1-2年内实现以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为平台,为全市金融系统在职人员中培养高端人才。更长远看,利用重庆工商大学现有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为金融领域顶级即金融博士培养创造条件。上海猎头
李亚群:随着经济的发展,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实操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的缺口已经成为制约各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重庆现代金融研究院将培养复合型高端人才作为首要目标,未来将与高校建立合作,延伸人才培养的跨度,提高就业人员的起点。同时将建立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服务为一体的机制,成为学员的终身职业生涯顾问。
上游商业周刊:如何将研究院对人才的培养与市场的需求结合?
毛跃一:学院的成立与发展,本身就是市政府顺应市场经济建设发展、紧密结合市场需要的代表作。因此,按照“政产学研用”合作办学模式,密切市场合作,是学院今后发展的重要发展思路。具体做法,包括充分利用与学院理事单位(各大金融机构)及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密切关系,全面展开政府政策和市场开拓研究、金融产品创新与金融工具研发、人才培养和学生实习实践合作,等等。
李亚群:我们崇尚“快半步”理论,即:对行业作深度研究和调研,从中发现市场空白点,并结合国际和国内形势对该空白点进行分析、论证,最终推出市场需要但大多数人还未意识到的产品,对人才进行观念上的引导,让参加学习的人学到最新、最前瞻的知识,同时产生对行业、对专业的全新认识,既完善了人才的知识结构,又带来全新的感知,使培养的人员从知识面和视野均领先于其他人员半步,对行业的发展又能形成一种预判。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上游商业周刊:《重庆市金融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曾提出全市金融从业人员从2010年的6.73万增加到15.97万。目前来看完成规划会面临哪些困难?
毛跃一:2010年时金融实际从业人员应该比6.73万人要多。加上全市金融专业高等教育加速发展,尤其是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国家战略的实施、全市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金融作为全市支柱产业地位的提高,我们认为,2020年实现金融业从业人数达到15.97万的规模、甚至超过这个规模,应该是可以的。
李亚群:从长江上游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速度、金融机构的建设速度、应届毕业生
的数量及各类人才流动的情况看,10年内从业人员数量的达成是没有太多问题的,关键是从业人员的质量。未来几年,金融行业的变化会超出想象,人才的成长和提升速度能否跟上这些变化?可以肯定的说,金融行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上游商业周刊:在人才引进方面,平台的搭建和设置可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搭建这样的平台才能吸引到金融人才?
毛跃一:金融人才培养与引进,平台建设至关重要。内容包括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优惠的人才政策和人才素质,包括在职人员学历教育、学位攻读,提高的向上空间,等等。同时,积极提高和改善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高校教师待遇和教学软硬件更新,不仅可以引进顶级金融人才来高校从教,北京猎头也可以快速提高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李亚群: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首先从政策层面要给予金融人才引进大力度的支持,《重庆市金融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中已经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其次要建立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氛围,对引进的金融人才要充分评估、量才适用,给对职务、放对位置,让人才在合适的岗位能够最大化的变成生产力,同时给予良好的报酬和待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125017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