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读《易经》心得

2022-10-15 15:07: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孔子读《易经》心得》,欢迎阅读!
易经,孔子,心得


孔子读《易经》心得

东汉末年,宦官"十常侍"专权,大将军何进与袁绍等人密谋铲除宦官,由于机事不密,何进反被宦官所杀。图为"十常侍"。

孔子晚年喜欢研究《易经》,在熟读《易经》后,写下了许多解释《易经》的名句,其中有提到如何做人和修身养性的问题。

在解释《易经》第六十卦"节"卦时,孔子说:"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孔子在将近五十岁时说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将近五十岁学习《易经》的故事,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详细的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易》韦编三绝。"当时的书,用漆写在竹简上,以皮带串订,称作"韦编",孔子反复阅读《易经》,串订的皮带断了三次。

孔子在熟读《易经》后,写下了许多解释《易经》的名句,其中有提到如何做人和修身养性的问题。

《易经》第六十卦"节"卦"初九"的爻辞是:"不出户庭,无咎"。意思是"不出门庭,不会有过失"。孔子在《易经系辞上传》引申说:"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祸乱之所以发生,往往是有人出言不慎导致的。君王言语不慎密,就会失去有才能的臣子;臣子出言不慎,就会招来灾祸,甚至有可能丧失生命;机密的大事不慎密,就会造成灾祸,所以君子应言语慎密,不可以随便发言。

孔子所言不虚,在中国历史上,因"君不密"而"失臣"和"臣不密"而"失身"的事情屡有发生。 汉灵帝不慎 议郎蔡邕被奸臣害

东汉末年,外戚当道,宦官专权,灾异频发。汉灵帝刘宏深感忧虑,下诏问君臣有何对策,议郎蔡邕上表直指天下不宁是外戚当道和宦官专权所致。

1






他说皇帝的乳母赵娆和外戚霍玉、程大人等人招权纳贿,提醒汉灵帝应"高为堤防",又说太尉张颢、光禄勋伟璋、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等人贪污受贿,非但不能重用,还应加以贬斥。

蔡邕同时还向汉灵帝推荐可以重用的大臣,他说廷尉郭禧"纯厚老实",光禄大夫桥玄"聪达方直",故太尉刘宠"忠实守正",这些人"宜为谋主",每逢大事应咨询他们的意见。在这份密奏中,蔡邕不忘提醒汉灵帝:"夫君臣不密,上有漏言之戒,下有失身之祸,愿寝臣表,无使尽忠之吏受怨奸仇。" 汉灵帝看了这份痛陈时弊的奏章,忍不住连声叹息,因为他觉得像蔡邕这样敢直言的大臣实在太少。看完之后,汉灵帝没有把蔡邕的奏章放在秘密之处就去更衣,结果给宦官曹节偷看了。

这样一来可不得了,曹节马上把蔡邕写的情况告诉其他宦官,事情很快就泄露出去,被蔡邕提到过的奸臣一个个都恨得咬牙切齿,想尽一切办法陷害蔡邕。不久,蔡邕便遭飞来横祸,被仇家诬以"议害大臣,大不敬"的罪名判处死刑,在得到其他大臣相救后才"减死一等",被发配"朔方"。

在发配"朔方"的路上,仇家仍穷追不舍,派刺客在路上刺杀蔡邕,幸好当时的刺客良智未泯,他们被蔡邕的人格所感动,谁也不肯去刺杀蔡邕,才使蔡邕逃过了这场大难。

以上为"君不密则失臣"的故事,下面讲一个"臣不密则失身"的真实事例。

宋申锡泄密 被贬开州牵连百人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一直是难以解决的两大难题。唐宪宗和唐敬宗甚至被宦官秘密杀害,到唐文宗李昂上台后,杀害两任皇帝的凶手仍活跃在皇帝身边。宦官王守澄等人尤其专横跋扈,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招权纳贿,肆无忌惮。

为了铲除这些为非作歹的宦官,唐文宗曾与翰林学士宋申锡秘密商量,宋申锡提出"逐个击破,渐除其逼"的策略,唐文宗觉得宋申锡"沉厚忠谨",可以托付大事,便提升宋申锡为尚书右丞,不久,提升宋申锡为"同平章事",即宰相的职位。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11028e2f3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