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身体力行》,欢迎阅读!
第七章 身体力行
第一节 古代重视力行
重行,这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又一优秀传统,它要求人们在道德修养过程中高度重视道德践履。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率语·宪问》)“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有道德的人以言过其行为可耻,总是首先力行而慎于言论;不能身体力行的,不如不说。子母还说:“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把行动作为评价一个人的主要标准。
身体力行是道德修养最重要途径。“履,德之基也”(《易·系辞下》)。亲身践履是道德的基础。学而不行,停留在口头上,等于未学。荀子在《劝学》中说,学习为己和为人的区别,就是从是否见于行动上来分别的。他说,君子为己,学习以后入于心里,见诸行动;小人为人,则是入手耳,出手口,与行动无关。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论语序说》中谈读《论语》说:“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这里,都强调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触不能力行,反映出是为己还是为人。
古贤还认为:“致知,力行而已”(《米文公文集》卷四十),所以十分重视知行关系,知行相辅相成,朱熹说“知、行两相项,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但最终只有付诸实行了,才是取得了真知,正所谓“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做,都不济事;须是身上行出,才算学问”(《颜元集“习斋记余”》)。
警方卡片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尚书·说命中》
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子曰:“始言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子·儒效》)
学之之十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朱子语类》卷十三)
既学之,患弗能行也。„„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礼记·架记下》)
第二节 身体力行在青少年人生修养中的作用
一、实现志向须力行
如今,在我们学生中提的最多的一句话,不外乎《后汉书》中提出的“有志者事竟成”这一名句。人们由此便把有志与成功自然地联系起来,但立志与成功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力行。正如法国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所说:“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是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努力的结果。”可见,立志只是迈出了实现志向,获得成功的第一步,要想最终实现志向,享受成功的喜悦,还需经历艰辛的力行旅程。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所有成功之士无一不是通过身体力行,甚至是用生命来实现自己崇高志向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立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壮志后,为了驮离治水,南下浙江探看禹穴;为了写孔子,游历齐鲁瞻仰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等遗物;为了写屈原,特意到湘南汨罗江畔凭吊忠魂„„同时通览诸子国家,看遍了能够找到的所有资料,耗毕生精力,忍受了官刑这种惨无人道的酷形的摧残,终于写出了《史记》这部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年历史的巨著。然而如果没有他深入生活、调查研究、艰苦拼搏的行动,其壮志就难以实现。正如荀子
所说:“荀虽 ,不行不管;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作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应特别记得古人“躬行至上”的教诲,少说空话,多干实事。要知道,力行是实现志向的保证,理想的大厦不是靠嘴说出来的,而是身体力行建造起来的。
二、修养品德须力行
学生的一大主要任务就是要学会做人。做人就是要做真善美的人,要涵养道德,提高人格中善的成分,学习道德知识,提高道德认识。然而,正如梁启超所说:“道德者,行也,而非音也”(《饮冰合集》)人的道德品质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的。因而,我们青少年在加强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应不尚 ,身体力行,要把自已的思想行为植根于社会沃土中,加强“行”的力度,克服那些只说不做,有言无行,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等恶习,做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达到真善美和谐统一的最高境界。
三、获取真知须力行
《小学》一书中提出了“致知在格扬”的观点,认为要获得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必须透彻地研究事物的原理。古人的这种认识,实际上近似于我们今天的深入实践,说明了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的道理。今天的青少年,应充分认识到,真理的获得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应该做到学习、实践、力求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充实和提高,记得古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教诲,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0da48a684254b35effd34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