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明史·王叔英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欢迎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叔英,字原采,黄岩人。洪武中,与杨大中、叶见泰、方孝孺、林右并征至。叔英固辞归。二十年以荐为仙居训导,改德安教授。
迁汉阳知县,多惠政。岁旱,绝食以祷,立应。建文时,召为翰林修撰。上《资治八策》,归曰:“务问学、谨好恶、辨邪正、纳谏诤、审才否、慎刑罚、明利害、定法制。”又曰:“太祖除奸剔秽, 抑强锄梗,如医去病,如农去草。去病急或伤体肤,去草严或伤禾稼。病去则宜调燮其血气,草去则宜培养其根苗。”帝嘉纳之。
燕兵至淮,奉诏募兵。行至广德,京城不守。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浴更衣冠书绝命词,藏衣裾间,自经于元妙观银杏:树下。天台道士盛希年葬之城西五里。燕王称帝,陈瑛簿录其家。妻金氏自经死,二女下锦衣狱,赴井死。
叔英与孝孺友善,以道义相切劘,建文初;孝孺欲行井田。叔英贻书曰:“凡人有才固难,能用其才尤难。子房于汉高,能用其才者也;贾谊于汉文,不能用其才者也。子房察高帝可行而言,故高帝用之,一时受其利。虽亲如樊、郦,信如平、勃,任如萧、曹,莫得间焉。贾生不察而易言,且言之太过, 故绛、灌之属得以短之。方今明良相值,千载一时。但事有行于古,亦可行于今者,夏时周冕之类是也。有行于古,不可行于今者,井田封建之类是也。可行者行,则人之从之也易,而民乐其利。难行而行,则从之也难,而民受其患。”时井田虽不行,然孝孺卒用《周官》更易制度,无济实事,为燕王藉口。论者服叔英之识,而惜孝孺不能用其言也。
时御史古田林英亦在广德募兵,知事无济,再拜自经。妻宋氏下狱,亦自经死。
(节选自《明史·王叔英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 项是(3分)
A.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浴更衣冠/
B.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浴更衣冠/
C.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浴更衣冠/
D.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浴更衣冠/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征,指征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称辟,三公以下召之称征,是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
B.教授,学官名,宋代始设,主管学校课试、执行学规等事,官阶为正七品。 C.翰林修撰,官名,主要职责为掌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等。
D.御史,自秦朝开始, 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叔英任知县时,施行仁政,一心为民,曾给皇帝献策并得到赞许和采纳。 B.京城失守,国事难为,王叔英以死尽忠,后来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也一同
自尽。
C.当时井田制虽然行不通,但方孝孺以《周官》为依据做了一些制度上的改变。
D.王叔英对方孝孺爱之深,谏之彻,委婉中透出心迹,表露出对朋友的真诚情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去病急或伤体肤,去草严或伤禾稼。病去则宜调燮其血气,草去则宜培养其根苗。
(2)贾生不察而易言,且言之太过,故绛、灌之属得以短之。
14.文中王叔英的信中给方孝孺提了哪些建议?请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0.B(根据文意,先讲齐泰来奔,而后讲王叔英对他的态度,故第一断应在“来奔”后;第五断处,应该是讲两人先抱持恸哭,而后谋划日后举措,故应在“恸哭”后断。)
11.A(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 12.B(并非“一同自尽”。)
13.(1)治病太急有时(或“也许”)损伤身体,除草太猛有时(或“也许”)损害庄稼。病治好应调养血气,草除完应培育庄稼的根苗。(或、严、培养、语句通顺各1分。)
(2)贾谊不能明察(有些事皇上做不了)却轻易进言,并且又说得太过分,所以周勃、灌婴之类的人能够说他坏话。(易言、属、短、语句通顺各1分。)
14.要考虑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要考虑国君对建议的态度;要考虑时代的发展变化;要考虑民生问题。(每点1分,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
王叔英,字原采,黄岩人。洪武年中,与杨大中、叶见泰、方孝孺、林右一同被征召至京城。王叔英坚决推辞,回到家中。洪武二十年,王叔英凭推荐担任了仙居训导,后改任德安教授。
王叔英调任汉阳知县,多有仁政。年逢旱灾,王叔英绝食祷告,立刻得到了应验。建文时期,王叔英被召回担任翰林修撰。向皇上进呈《资治八策》,说道:“(皇上)应致力于多问多学,谨慎地对待自己的好恶,明辨邪恶与正直,接纳规劝和直言,察清(官员)是否有才,慎重地对待刑罚,明晓事情的利与害,裁定法律制度。”又说道:“太祖铲除奸邪,剔除污秽,抑制豪强,消灭凶恶势力,如同医生治病,又如农民除去田中杂草。治病太急有时(或“也许”)损伤身体,除草太猛有时(或“也许”)损害庄稼。病治好应调养血气,草除完应培育庄稼的根苗。”皇上赞许并加以采纳。
燕兵到了淮水边,王叔英奉朝廷之命招募士兵。走到广德,京城失守。恰逢齐泰奔逃而来,王叔英认为齐泰有反叛之心,想捉住他。齐泰告诉他原因,于是相互抱持恸哭,共同谋划今后的举措。不久,王叔英知道国事不可有所作为,于是沐浴更换衣帽,写了绝命词,把它藏在衣襟间,在元妙观银杏树下上吊自尽。天台道士盛希年在离城西面五里的地方安葬王叔英。燕王做了皇帝,陈瑛查抄了王叔英的家产。妻子金氏上吊而死,两个女儿被关进锦衣卫监狱,投井而死。
王叔英与方孝孺亲密友好,常用道德义理相切磋。建文初年,方孝孺想推行井田制。王叔英写信给他说:“大凡人拥有某方面的才学固然难得,但是善于正确运用自己的才学尤其难得。像张良对于汉高祖,是能运用自己才学的人;贾谊
对于汉文帝,是不能正确运用自己才学的人。张良知晓汉高祖可以实行(他的建议)然后进言,所以汉高祖任用他,当时就得到好处。即使像樊哙、郦食其那样受亲近的人,陈平和周勃那样受信任的人,萧何和曹参那样受重用的人,也没有人能离间他们。贾谊不能明察(有些事皇上做不了)却轻易进言,并且又说得太过分,所以周勃、灌婴之类的人能够说他坏话。现在明君良臣相逢,这是千年难逢的好时机。只是天下的事本来有既能通行于古代,也能通行于现在的,如夏代的历法、周代的冠服就是这一类。也有能通行于古代,而不能通行于现在的,如井田制、分封制就是这一类。可通行的就施行,人们遵从它就容易,百姓就以获得它的好处为乐。难通行的却施行,那么人们遵从它也就困难,百姓就遭受祸患。”当时虽然井田制行不通,但方孝孺以《周官》为依据做了一些制度上的改变,但对现实状况没有帮助,成了燕王(后来罪责他)的借口。谈论这件事的人佩服王叔英的见识,为方孝孺没有采纳王叔英的话感到可惜。
当时御史古田人林英也在广德招募士兵,知道国事无法拯救,拜了两拜就上吊自尽了。妻子宋氏被关进了监狱,也上吊而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0d89da950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