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白居易《观刈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白居易《观刈麦》教学设计
白居易《观刈麦》教学设计
整体理解诗歌思想含义,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领导人之一。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的口号,主张诗歌必须为政治效劳。强调内容与形式统一,形式为内容效劳,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他的讽喻诗反映了中唐社会广泛的矛盾和突出的弊政,实践了他自己的理论主张。感伤诗中的《长恨歌》《琵琶行》是两首出色的长篇叙事诗,代表了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这是一首叙事诗,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诗的开头先交代时间和背景。终年劳作的农民,到了五月麦收时节更忙了。这时候,妇女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冒着炎炎烈日,来到田里给正在收麦的人们送饭送水。男人们正在埋头割麦,他们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虽然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却全然不顾,只是希望趁着夏日天长能够多干一些活。这是写的全景。在这个景的衬托下,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什么交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提醒农民的辛苦,后者提醒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喻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于是用笔歌其事,表达自己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也希望能引起当政者的注意。
这首诗虽然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历历如画。
诗歌描写了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提醒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繁重,也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工匠。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之事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总是有着心灵的提醒,因而总是蕴涵着感情。本诗充满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怜悯。
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更能震撼人心。诗中运用比照,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比照,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比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0cd8ff561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