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北地区方言的魅力及文化影响

2022-05-31 03:07:4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东北地区方言的魅力及文化影响》,欢迎阅读!
东北地区,浅析,方言,魅力,影响
浅析东北地区方言的魅力及文化影响

摘要:东北方言历史悠久、传播广泛,自秦汉以来亦有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先辈们创造了这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直白夸张、感情色彩浓厚的语言艺术。东北方言正因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和艺术性使得东北民族文化艺术别具一格,东北文化更是反映了东北地区的风俗,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貌,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关键词:东北方言;民族文化文化认同

引言

东北以山海关为界,包括了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古东部(即东五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辽阔地区。东北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悠久,形成了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特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东北地区的先辈们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东北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东北人民精神风貌世代传承的历史演绎,是民族特色文化在特定时间、空间中文化创造力的体现。东北方言更是民间艺术与地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直白夸张、感情色彩浓厚等语言艺术特色。东北方言因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和艺术性使得东北民族文化艺术别具一格。 .东北方言的独特魅力 (一)东北方言的三个时期

东北方言历史悠久、传播广泛,东北方言的特殊性体现在了它的源头的特殊性。东北方言主要分为三个发展时期,虽都以汉字为主体,但是各地域的发音和称谓却不尽相同,在杨雄的《方言》中划分的十二大方言区中,东北属于燕代方言区燕曰幽州,周武王灭印上前燕便起源于东北,号属东夷。认识语言的载体,方言形成于人口流动,经过两千多年燕人逐渐与齐、赵人融合,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形成了东北方言的第一时期。 《后汉书·东夷列传》称箕子朝鲜其后四十余世,至朝鲜侯准,自称王。汉初大乱,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万口。而燕人卫满击破准而自王朝鲜。姜维公主编的《中国东北民族史》载:“张博泉根据东北地区发现的铜器考证,在商周之际进入东北地区的中原移民远不止箕子所率的一支,至少还有鱼氏、荷氏、舟氏、车氏、尹氏、鬲氏、史氏、姜氏、蔡氏等族群,这些族群多是由山东迁入今辽西地区。这些族群的迁入,无疑对东北南部地区的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为后代燕国统治东北南部地区打下了基础,也为东北南部地区成为汉族发源地之一奠定了基础。”[1]早在秦朝时期,从陆路和海上到朝鲜来的汉人很多,其中燕人、赵人主要从陆路到辽东一带,齐人从海上前往,这样长期以来就形成了汉语方言。秦汉、魏晋、唐宋、也不断有南方各省人口流入东北。从黑龙江省三江地区发现的多处汉墓,通化境内发现的赤柏松汉城遗址,大安附近后套木噶发现战国西汉墓葬遗址,以上都说明了汉人居民及文化的影响覆盖了整个东北,又经魏晋、隋唐几千年的积累,形成了东北方言的第二个时期。

元明清以来人口南北流动,尤其明清时期,关内大量的农名流入东北,顺治元年(1644)发生了东北满族携家带口从龙入关事件。张杰、张丹卉说:“顺治元年至二年间,满族从龙入关的总人数,前后合计应有上百万人之多。”[2]促使了满


汉交融的局面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东北方言的第三个时期。 (二)东北方言多儿化音和叠音词

东北方言中存在许多儿化音,儿化音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儿化音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表示喜爱和亲切的感情色彩。例如:家雀儿、脸蛋儿等;另一种就是表示少、小等状态和性质的。例如:窟窿眼儿、饭粒儿等。同时,在东北方言中也存在大量的叠词音,且形式众多,例如:啪啪、哗哗儿、贼拉拉、笨笨咔咔、哇凉哇凉。这些东北方言的叠音词不仅表达了普通话能表达得含义,而且还增强了略带夸张得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东北地区因为物产丰富、资源众多,使得东北人民具有较强得优越感和自豪感,再加之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自然环境恶劣,使得东北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始终保持着自立自强、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所以东北人具有积极乐观、自强不息、风趣幽默的性格特征,也使得东北方言带有很强的幽默感和略带夸张的思想感情。 .东北民族文化

我国人口特征为大杂居、小聚居,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在东北地区占全国少数民族的10%,其中包括了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达斡尔、赫哲、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东北人民结合当地地域特色和民俗民情创造了丰富而又独特的民族文化,就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东北特色民族文化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转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更是彰显了东北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被称为东北地区艺术土特产。东北二人转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对于东北二人转而言,主体是其中表达的灵魂与精髓,在实际的演绎过程之中,必须紧密围绕其主题进行编排和演绎,并且搭配搞笑的表演形式,从而达到令人捧腹大笑的实际效果。很多东北二人转的主题的民族性表达了东北地区人民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东北人对于生活的愿景,例如,东北二人转中著名的《包公赔情》就展示了东北人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双锁山》则表现出东北人所特有的勇敢和豪放的性格特征。这些都展示了二人转本身的内涵与其艺术性。

.对东北文化的认同

东北方言是拥有四千余年来汉族土著的语言及汉字为基础的文字,更是东北四千余年里历史的活化石。东北方言不用借助哪个人物之口,就能展现鲜明的人物性格,看出地方韵律,体会风趣幽默。东北方言是活跃在人们口头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值得我们珍惜的文化

与此同时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做好民族工作,妥善处理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任何一种民族文化认同的构建,都涉及到少数民族自身自我意识和文化身份的认同。但是,我们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东北民族文化中不符合时代主题的内容要抛弃,宣扬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促进东北民族文化发展,将东北方言及民族文化继续发扬,促进中国文化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姜维公:《中国东北民族史》,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2]张杰、张丹卉:《清代东北边疆的满族》,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高欣欣(1999-),女,吉林长春人,2017级本科生,汉语言文学业;


李新华(1998-),女,山东菏泽人,2017级本科生,汉语言文学专业; 王晓思(1999-),女,辽宁沈阳人,2017级本科生,汉语言文学专业; 齐琦(1998-),女,吉林长春人,2017级本科生,汉语言文学专业; 陈玉杏(1998-),女,海南万宁人,2017级本科生,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0b5ba085a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