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拉祜族的葫芦信仰》,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拉祜族的葫芦信仰
作者:李娜
来源:《山东青年》2014年第07期
摘 要:本文通过阐释拉祜族葫芦信仰,尝试从宗教、农耕、婚姻和生殖崇拜等方面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拉祜族;葫芦;文化;保护
拉祜族以“锅挫蛮”之称始见于《新唐书·南蛮传》。明代天启《滇志》中记载,“锅挫蛮”分化出“菓葱”和“倮黑”。“倮黑”即今“拉祜”的同音异写,但直至清代才始见于文献记载\+①。中国现有拉祜族人口41万余人\+②,全部分布在云南省思茅、临沧、西双版纳、红河、玉溪五个地州的20多个县(市)。国外的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的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国。
由于拉祜族特定的自然地理生活环境,使得其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拉祜族就与许多西南少数民族一样长期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对葫芦的崇拜是拉祜族的突出特征,他们甚至称自己为葫芦里诞生的民族。
拉祜族对葫芦的信仰最主要体现在神话传说中。拉祜族创世史诗《说典》和《牡帕密帕》中流传:天神厄莎造出万物后,种下葫芦籽,用金水和银水浇灌,葫芦成熟后,因为藤被麂子踩断而滚到大海里,厄莎费尽心力,把葫芦找回来。厄莎叫老鼠啃通葫芦,从里面爬出来一男一女,即拉祜族的祖先扎迪娜迪。厄莎让两兄妹成婚,繁衍了拉祜族的后代。拉祜族对葫芦的崇拜还体现在拉祜族的生产生活与葫芦密不可分。拉祜人很早就学会了种植葫芦,并用以制作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他们用葫芦装水、装酒、储藏谷种、做葫芦笙。男人还常用葫芦制成火药罐,并随时携带在身上。甚至在衣服、房屋、劳动生产工具上,拉祜人也会用葫芦做上标记,以示幸福吉祥。至今,一些传统的拉祜家庭还广泛地使用葫芦制品。而且现代拉祜人也非常喜爱雕刻和画葫芦。在拉祜族的出版物上及自治地方都可以看到葫芦的图案,过节时还书写“从葫芦里出来,向着太阳奔去”的对联。拉祜族对葫芦的信仰是如此虔诚和广泛,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法尝试论析拉祜族葫芦信仰的文化内涵。 一、葫芦与宗教
从大量的拉祜族的口碑和清代有关的文献中可以推断出:拉祜先民最早过的是采集和游猎的生活。当时,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即使对自然界十分好奇,但却无力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对于拉祜先民来讲,最大的也是最基本的愿望就是渴求食物充足。但由于生产力的限制,食物相对匮乏,拉祜族先民自然就会对葫芦这种分布广、生存能力强、用途多、既可食用、又可以制成各种形状的容器的植物充满敬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葫芦与农耕文明
娱乐活动产生的根本前提是生产力的提高。在人类产生之初,温饱问题如果没有解决,是不可能产生对娱乐的需求。娱乐,是先民们在劳动满足温饱后,还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的产物。拉祜传统的葫芦笙和芦笙舞,正是拉祜族先民在原始农业出现后,由于生产力提高,基本满足了他们的食物需求后,对娱乐需求的产物。 三、葫芦与婚姻形态
从最能体现拉祜族葫芦崇拜的两种神话传说中,可以推断出:历史上,拉祜族出现过“血缘婚”这样一种婚姻形态。“血缘婚”是人类经过“杂婚”或“乱婚”时代,将婚姻关系限制在同辈男女之间的一种婚姻形态。天神厄莎种葫芦孕育了拉祜族的两位祖先,又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暗示他们婚配,最后用迷药使他们相互产生情意,成婚繁衍人类。在洪水留人种的传说中,幸存的兄妹为传人种而婚配。这两种反映葫芦崇拜的传说都将“兄妹婚配作为合理的客观史实加以描述”,这应该可以看做是“拉祜人对古代人类血缘婚的客观存在的一丝记忆”\+③。 四、葫芦与生殖崇拜
关于葫芦与生殖崇拜,学界普遍承认葫芦象征女体和生殖,葫芦就象征母体,葫芦崇拜也就是母体崇拜。但有些看法之间还存在差别。以下列出三种主要看法。一种是:葫芦外形有两个圆球,貌似女性的乳房。另一种是:葫芦的外形,与女性生殖器(子宫)极为相似。再一种是;葫芦象征着孕育胎儿的母腹。这三种看法都有其合理性。关于“母”字的解说,自古就有像“象女性乳房”的说法。徐锴系传:“一曰象乳”。《广韵》引《仓颉篇》:“其中有两点者,象人乳型”。现代解剖学的发展,从解剖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女性子宫和葫芦的外形极为相似。但是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先民时代,人是怎样了解到位于盆腔中部,膀胱与直肠之间的子宫的形状与葫芦相似呢?所以笔者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是第三种看法。怀胎的母体从侧面看,与葫芦极为相似。而且怀胎的母体既包含了代表母体的人乳,又包含了女性的生殖器官。母腹中胎儿的位置也和葫芦种籽成熟后在葫芦腹中的位置一致。
拉祜族的葫芦信仰中折射出的文化现象只是拉祜族历史文化中一颗小小的石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拉祜族创造出了丰富灿烂的、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整理和保护拉祜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是现代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投身于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保护。 [注释]
①《拉祜族简史》编写组.拉祜族简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5. ②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
③王正华,和少英.拉祜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9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0af7167f4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