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水画创作的精神性

2023-03-20 15:31: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山水画创作的精神性 》,欢迎阅读!
精神性,山水画,浅析,创作
浅析山水画创作的精神性

作者:陶振兴

来源:《美术界》 2012年第7



TEXT / 陶振兴

山川自然的描绘来传达自己的主观精神的载体,讲究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的融会贯通和物我两忘。在这里,主观情感物象化,客观事物情感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和客观事物有所不同,这就是写意山水画所强调的精神性。以画家的精神来协调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三者相辅相成,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山水画创作,要始终遵循着自然物象的生长、发展规律和表现自我思想情感、精神意趣为宗旨的创作原则,这就是中国画“写意”的原则。这里的“意”就是画家自我的精神、情感和思想。中国画也经常把画格与人格、画品与人品联系在一起,山水画更加强调人的品格与精神艺术创作中的自然流露和随意抒发。画家在具备相当的学识、艺术技巧艺术修养之后,在某时某刻受到某物、某景的激发,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突然性、偶然性的山水画创作中,人的精神境界和作品的艺术境界合二为一,达到物我相融、物我两忘的境界,人的精神及情感也凝结在其创作的艺术作品之中了。

中国画历来重视绘画创作中的“ 精神性”。魏晋时期的画家和大理论家顾恺之,就在其“传神论”中谈到了绘画中神与形的关系,神借助于形来栖身,形是神的物质载体,它们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史记太史公自序》“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蔽‘形神离则死……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在中国画创作实践中,形是客体的表象、外貌;神是创作者所理解、所把握、所表现的客体的精神本质,因此,神是包含画家主体认识和客观物象本质的复合体。而中国画中所谈的意境和写意中的“意”,是画家精神情感的表现,也是艺术追求的高级目标;而神是由客体通向主体的桥梁,没有神,意的表达就无法完成,而没有形,神又无法寄托。他们之间的关系,可归纳为“以形写神,以神尽意”。

虽然早期画论主要谈及的是人物画的神与形的关系,但它同样适用于山水画创作;随后的山水画家和理论家谢赫在其“六法论”中,用“气韵”代替了“神”的说法,并谈到了解决山水画“气韵”即“神”的方法与条件;至六朝的山水画家宗炳提出了“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以及“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王微言:“望秋风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这无不体现了画家在山水创作之中,在对自然美的追求之中,无不注入和体验着精神上的感动与享受;宋代的理论家郭若虚在其理论著作《图画见闻志》中,也谈到了画家精神和山水创作的问题,他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明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又言:“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鄞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清代著名画家石涛也曾立言:“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这也充分体现了画家要为山川传神的创作精神。由此可见,历代山水画家的艺术创作,都非常重视自己的精神与山水的精神抒发和相通相溶,无不突出了其精神性和主体性的特征。

“人品即画品”则说明中国画审美意境及画家精神境界的提升,画家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学艺术素养、学识及人品,所以中国画家艺术实践的过程即画家人格精神锤炼的过程,中国画家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创作之中,借笔墨抒发自己的精神情感,表现自己的个性、心灵和情感。山水画家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自觉中寻求人格心灵的陶冶和精神境界的升华,并以此达自我心灵、性情与大自然的相融相通,画家由此而形成的性情与自我,不是封闭的、孤立的,


而情感相融之后所形成的鲜明个性的精神状态,是自由的、是契合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因此也是永恒的、有生命力的。

山水画创作十分强调精神境界,创作者精神境界的高低不同,这也将决定了其艺术作品品味的高低,山水画作品的精神,是艺术家的情感、个性、心灵、智慧等诸多因素的总和。石涛言:“我自用我法”,“第二个我”指的就是画家自我的精神,“我法”是画家精神统率的法。人的精神有善恶、美丑之别,其境界也有高低之分。中国画家崇尚精神的升华,是由于人的经历、认识、智力、情感、意志、修养的不同,可能产生纯洁高尚的精神,也可能产生低级混浊的精神,所以在中国画艺术实践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精神的陶冶和提升艺术家的精神境界,从而使他们创作的艺术作品以纯洁、高尚的精神去引导人们服务社会

山水画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追求,中国艺术的精神崇尚内美,避免只着眼于表面化形式的装饰美,追求画家内心深切呼唤的精神美。这种精神是内在的、隐含的,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精神感应”,才能最终使隐含其内的丰富精神内涵显现出来,这种显现将是耐人寻味的、发人深省的,这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高超的鉴赏力。追求山水画精神美的过程,是需要取舍、提炼、概括加工的过程,也是笔墨语言提炼、稳固的过程。这如同一个长相俊俏,衣着华美的人,有可能精神上并不高尚,而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却可以精神高贵和富有。人们崇尚后者而憎恶前者,这是因为生活中普通平凡的东西,也能成为珍贵独特的艺术作品也因为她精神的高大或充盈而富有深厚的意义。因此,追求高层次的精神美,重视不断变化发展的、充满活力的精神,通过画家主观和客观物象精神的互相感染,互相蕴藉,而使得艺术家精神境界更高尚、更纯净,这就是中国画创作也是山水画创作中所倡导的精神感应。艺术创作贵在“精神感应”,而精神美不分国界、种族和时代,是人类共同的向往。

同时,精神境界也是山水画家高层次的审美要求,画家与大自然的精神交流并得以显现才成就其新的艺术境界。在中国画的艺术实践中,要努力做到物我相通的精神感应,赋予自然物象于精神,与物象精神相通相融,得到高层次的审美体验。艺术作品要达到高层次的品味或格调,就离不开创作者精神上高层次的修炼,需要靠创作者的精神内涵去点燃欣赏者精神的火花,靠精神来架起画家与欣赏者之间的桥梁。而精神境界的提高是逐渐深入的,艺术作品的审美层次也是可以逐渐提升的。因此,重视山水画创作中的精神性,排除一切俗欲杂念,凝练艺术神和提升画家自身的人格素养,这正是山水画创作的真谛。

再者,山水画创作要追求自我精神与艺术精神的升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这已经成为中国文人画家修身养性、锤炼人格品质和升华精神情感的有效途径。宋郭若虚云:“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说明艺术的实践过程是同中国人追求自我精神升华的过程密不可分。

最后,山水画创作可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初级阶段的山水画创作过程是一种自由挥洒的小情小趣,这种情趣也是创作者的真情实感,这种真实是画家走入自我、认识自我的初级阶段。但艺术创作不应满足于此,要努力提高到艺术创作的高级阶段,把自己的个性、心灵与大自然的生命融为一体,达到精神和心灵的息息相通和相互融合,努力寻求最适合自己精神情感的形式语言和艺术风格,达到山水画创作的高级阶段。初学者在刚开始从事山水创作时,思想和行为都很活跃,但需要静下来沉淀和思考,心如果不静,画面就会有火气,这主要是对艺术的静美理解不够,动虽然显示了世间万物的生命活力,是事物发展的规则,但艺术的最高境界则是寓动于静,应该能让观赏者在激动之余,最终能静下心来,领悟山水作品中的精神和内涵,因为只有沉静下来,才能进入高层次的创作审美阶段。

参考文献:

[1]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傅抱石.中国绘画理论.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3]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8

[4] 韩林德.石涛与画语录研究.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

[5] 刘墨.中国美学与中国画论.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陶振兴,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0aaf07c00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c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