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高致》中的透视法则

2022-05-02 05:29: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林泉高致》中的透视法则》,欢迎阅读!
林泉,透视,法则,高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林泉高致》中的透视法则

作者:梁晓敏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2

要:中国山水画的独特的透视法则在时代的积累中不断改进,郭熙的《林泉高致》不仅出色的总结了山水画的创作方法,也是中国山绘画的透视有了较完善的概括。 关键词:透视法;山形步步移;观察方式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026-02

早在文字产生之前,绘画在中国文化中便占有极重要地位,无论是人物、花鸟还是山水,虽然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阶级性,却也为梳理思想、呈现文化发展提供了极清晰的脉络。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山水画逐渐取代了成教化,助人伦的人物画,成为中国画史上极重要的画科,并在东方绘画中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

山水画在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丰富的画学理论,反映出古代画家对自然敏锐的、深刻的理解的与体会,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山水画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

中国山水画的对象是自然界的无数个体。无数个体以及个体之间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所以山水画表现空间是极其重要的。在处理这些空间问题上,山水画家逐渐形成了它独特的、具有艺术性的透视法则。

透视法,古称远近法。早在战国时,荀卿就有了远蔽其大高蔽其长的论说;在中国山水画发端的魏晋时代,山水画家宗炳对透视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了近大远小的原理。他在《画山水序》中指出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及至宋代这种初步的透视在郭熙的《林泉高志》中得到了成熟发展。

他说:山远看如此,远数里看如此,远十数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是一山而兼得数十百山之形状,可得不悉乎。步随山绕,移步换景。郭熙以举例的方式,形象客观的表述了中国山水特有的一种透视关系。但,这种观看方式无疑是与西方科学的透视格格不入的。我们知道透视原则的确立是以视点的建立为前提的,而山形步步移却以移动的视线,不间断的观看万里之景。当这种游弋式的观察方式产生之后,使得中西绘画在形式结构方面的不同进一步扩大。同时山形步步移这一理论又成为对传统中国画形式构建的最有力的阐释。

为了区别中西绘画在透视方法上的不同,人们把山形步步移的透视法叫做行动性的远视法;也有的为了对应西方焦点透视而把它称之为散点透视。细论起来,散点透视这一概念是不确切的。西方人所讲的透视是建立在视点、焦点严格概念基础上的,散点不等于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071cca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