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典诗词鉴赏:南宋诗人黄公度简介及《悲秋》赏析》,欢迎阅读!
古典诗词鉴赏:南宋诗人黄公度简介及《悲秋》赏析
悲 秋 黄公度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译文】
秋天的黄昏,远来的西风吹打着门窗;我独自伫立楼头,怅然凝望。蜿蜒的河流,随帆船汇入秋江;荒草离离的原野,消失于天边四方。天色由阴晴,山鸟快乐地欢唱;院落中的梧桐,在西风中瑟瑟作响。啊!大丈夫的感慨悲秋,原是为国家兴亡;岂能像那多愁善感的楚人,儿女情长。 【注释】
别浦,通往大江的小河汊。
楚人,指宋玉,他的《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等悲秋的辞句。 【赏析】
悲秋是唐宋诗词的一个重要题材,诗人们往往以之诉离情,写别恨,寄愁思,多作儿女悲,其中不乏名篇佳什,但象这一首借悲秋抒发忧国之思的,却并不多见。
采用感情物化式的化虚为实的手法是这首诗的特色。所谓虚,是思想感情;所谓实,是景物形象。一是从情绪引起的反应来表现,如怅望,感慨等,是伤时忧国的引起的反应。二是物化的手法,如以西风,别浦,寒声等来渲染气氛,映衬心境。三是将感情比作某一个具体的东西,如用山鸟,井梧作为特殊的比喻,分别表现暂时偏安一隅以求歌舞升平和敏锐看出潜藏危机的隐忧两种人。所有这一切,诗人都是采用化景物为情思的手法来表现,这就避免了以虚为虚的弊病。
秋天,草木黄落,原野萧条。苍凉凄清的景象,最易触动离人游子的伤感,勾起羁旅行役的乡愁。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首开其端,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从各自的经历,以悲秋,秋兴为题,抒发了思乡怀人的感慨。这首《悲秋》诗,并未凭秋色以诉离情,托秋意以写别恨,而是借秋景表达他的忧国之心,格调高致。
诗一开始,即紧扣题目,以西风点秋,以怅望点悲,展现出诗人在西风萧瑟中,独立书斋怅然想望的画面。首句在扉前着一晚字,交代了时间,又渲染了冷寂的气氛。次句在斋前着一高字,标明了立足点,为所见愈远作了铺垫。李白《折荷有赠》诗: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情景与之略相似,但此处写得较为含蓄深沉。诗人没有明说怅望什么,而是留下悬念,径直引着读者把目光投向远处的别浦。
别浦是通大江的小河汊。南朝宋代谢庄《山夜忧》诗:凌别浦兮值泉跃,经乔林兮遇猿惊。唐人郑谷《登杭州城》诗中,也有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的佳句。遥看别浦,双双行舟扬帆而去,渐渐隐没;极目凝望,广漠而静谧的荒野伸向远方;荒野尽头,天似穹庐,边际四垂,寥廓苍茫。萧瑟落寞的景象,映衬出诗人抑郁孤寂的心境。
黄公度,宋高宗绍兴八年(1136)举进士第一,曾任秘书省正字,时秦桧当权,因贻书台谏官言时政,被加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当时的台谏官(御史的别称)已成为秦桧排斥异己的工具,只要有一言一字稍涉忌讳,无不争先揭发邀功。这首诗作年无考,从内容上看,关切时事,委婉曲折地表示出对秦桧推行投降政策的不满。
雨意一联,借眼前实景写出了蕴结在心底的情思。雨意欲晴和寒声初到,是自然气候的变化,又实中寓虚,隐喻政治气候的变化。诗人赋予山鸟井梧以人的性格,用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抒情的笔调,告诉人们:山鸟只是为目前的晴天而高兴,井边的梧桐却敏感到季节的变易。当时正处在宋金对峙的时代,那些沉湎于偏安局面的权贵们,仅希求一时的和平与欢乐,惟有关心国家命运的有识之士,才能看到潜伏着危机的苗头。井梧翻叶动秋声,诗人运用井梧的物候特征,含蓄不露地暗示他不甘于沉默,不屈于威压的决心。
最后,一变前文的铺叙景物的格局,直抒胸臆,以丈夫感慨关时事的壮语作结,痛快淋漓地托出全篇的主旨,并且断然鄙弃楚人宋玉伤时悲秋、惆怅自怜的儿女之情。诗人的伟大抱负,对个人穷通不萦于怀的豪迈气度,跃然纸上,读了令人击节赞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词气恬静而轩爽,无一切淟涊龌龊之态,实属平允精当之论。 诗名《悲秋》,不写一个秋字,而是通过西风、寒声、井梧等事物的典型特征,刻画出秋的意境。全诗气韵生动,时人称其诗效杜甫古律格,句法逼真(见《宋诗钞·知稼翁集序》)。托景抒情,把复杂的思想感情,用简洁的形象表达出来,寓悲壮于闲谈之中,的确耐人咀嚼,引人涵咏寻味。 【简介】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黄公度工词善文,其咏梅词有好几首,盖是欣羡梅傲雪凌霜之高洁品性故也。公度作品多运用朴词造感人之深境,可谓深得词浅意深之妙,艺术造诣很高。代表作有《菩萨蛮》、《卜算子》、《浣溪沙》、《一剪梅》、《千秋岁》、《眼儿媚》、《朝中措》等。其中《菩萨蛮》写离人愁思,愁绪促眉端,不随衣带宽,人因愁而渐瘦,衣带渐宽,而眉头却依旧紧锁,不见有渐宽的迹象,写得妙趣横生。《卜算子》中薄宦各东西,往事随风雨,愁共落花多,人逐征鸿去都是词浅意哀的佳句。类似的佳句在各词作中还能找出不少,此足见公度素有潘江陆海之高才也。邑人同科进士陈俊卿称公度的作品格律森严,兴寄深远。 【阅读训练】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请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喻指哪类人。 (3)黄公度的这首《悲秋》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4)诗题为悲秋,全诗却不着一秋字,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刻画出秋的意境?从全诗看,为什么而悲? 参考答案:
(1)颔联融情于景,诗句描写了远处的别浦、远去的行舟,广漠而静谧的荒野,寥廓苍茫的天空等萧瑟落寞的景象,寄寓了诗人的怅惘、孤独的情感。
(2)山鸟喻指那些只求一时的欢乐和和平、沉湎于偏安局面的权贵们;井梧喻指那些看到暂时繁荣背后隐伏着危机的、关心国家命运的有识之士。
(3)一般古人写悲秋大多从自己的身世经历诉离情,写别恨,寄愁思,多作儿女悲的个人感慨,而本诗却借悲秋抒发忧国之思,表现了诗人个人得失不萦于怀的豪迈气度和胸怀天下的伟大抱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029d2f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