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班固《汉书》,欢迎阅读!
班固《汉书·苏武传》
1、班固《汉书》
继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后,班固撰写了《汉书》。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它编写续篇。 班固的父亲班彪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后,年仅二十几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史记》的巨作。不料,工作开始几年,有人上书汉明帝,告发他“私作国史”。班固蒙冤被捕入狱,书稿也被全部查抄。后来,多亏其弟班超到京师洛阳,上书辩白,朝廷才将他释放。这样,班固的书稿被汉明帝看到。明帝很赏识班固的才气,召他到洛阳,任以兰台令史之职,随后又迁升为郎,典校秘书,并让他继续完成修史任务。从此,班固正式开始了《汉书》的编著。他精心苦思,反复修改,经二十五年,终于在死前完成了这部著作的大部。余下未定稿的“表”和“天文志”,则是由他的妹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写就的。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从车骑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参预谋议。后因事入狱,永元四年死在狱中。那时《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作,马续协助班昭作了《天文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汉书》,又称《前汉书》,一百二十卷。其主要记述起于汉高祖元年(前206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23年),囊括了西汉一代(包括短暂的王莽政权)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就体裁论。《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不同的是,《史记》起于传说“三皇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是专一记述西汉一代史事的断代史。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从此以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这是班固对于我国史学的重大贡献。
《汉书》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两书都有记述。这一部分,《汉书》常常移用《史记》。但由于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改易。
从思想内容来看,《汉书》不如《史记》。班固曾批评司马迁「论是非颇谬于圣人「。这集中反映了两人的思想分歧。所谓「圣人」,就是孔子。司马迁不完全以孔子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正是值得肯定的。而班固的见识却不及司马迁。从司马迁到班固的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已在史学领域立稳了脚跟。毋庸讳言,作为一部封建史书,《汉书》在指导思想上有明显的封建性。 不难看出,班固的史学思想正是时代和他本人情况的反映。当时的东汉王朝。专制主义封建制度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班固师承儒家正宗之学,又有着封建官宦的家世。这一点与司马迁作《史记》时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历来人们喜欢对比班(班固)马(司马迁),但是必须首先分析其时代的同异和个人经历、家世之差别,然后才可以得出历史主义的正确认识。否则,或褒或贬都会失去应有的依凭。《汉书》的封建正统思想,对于我国后世的正史,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汉书》的特点是注重史事的系统、完备,凡事力求有始有终,记述明白。这为我们了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莫大方便。至今,凡研究西汉历史的人,无不以《汉书》作为基本史料。
2、《苏武传》
苏武和李陵是汉朝两个对比性很强的人物。
苏武出使匈奴,因事变而被羁长达十九年,其间抵抗住了卫律、李陵的威逼利诱的劝降,不负汉朝使命,孤忠自誓,大义凛然。《汉书·苏武传》载:“(单于)乃幽武……”,充分表现了苏武历久不变的高尚节操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最后苏武终得回归汉朝。
反观李陵,本是汉朝一员猛将,因战败被俘而投降匈奴。李陵投降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李陵自己到了最后关头的贪生怕死。事实很清楚,校尉韩延年战死,而李陵投降,韩李二人面对生与死所作出的抉择,已经充分说明问题。其实李陵“本心”并不甘愿背叛汉朝,李陵曾对苏武自述:“陵初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但是“千古艰难唯一死”,在终极关头,主宰他生命的是个人的欲望,是终极关头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欲望。一旦投降敌人后,事情就由不得“本心”了,后来李广利率领汉军征匈奴,“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至浚稽山合,转战九日”(《汉书·匈奴传上》),这时李陵已经完完全全变成了汉朝的凶恶敌人。看李陵的“本心”与结局,看他投降前后判若两人,实在令人感到悲哀和惋惜。
3、爱国主义的历史特质
A、爱国主义是个历史的范畴
“国”的内涵是什么?如何认识“爱国”一词中的“国”字的历史内涵。
它是仅指屈原所爱的楚,岳飞所捍卫的南宋还是指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也即,是指当代的中国还是指历史上的中国?要分析这一问题,应当把他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爱国主义是个历史范畴。《三国》卷首“话说天下大事——分,和”这样的分与合的过程,便形成了历史或长或短,疆域或大或小的政治实体——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证明,统一是主论,然而“天下之治日少而乱日多(黄宗曦)”。在国家兴亡变迁之际,作为这些国家臣民的诗人或词人,写下许多热爱自己祖国、催人泪下的诗篇词章。
爱国:
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的历史,除近百年的近代史“爱国”的内涵有着反帝内容外,基本都是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间以及华夏民族内各政治实体及政治力量间的战争与政治斗争。屈原热爱的祖国只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他“长太息——”“虽九死——”,究其目的仅在于“恐皇——”。但这爱国之心是这样热烈、执著而至死不渝, 死也要如鸟“飞返故乡”,如狐“死必首丘‘,——由于时代的局限,我们不可能要求屈原爱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能设想,让岳飞不去抗金,而去反对八国联军,我们当然不会如此苛求古人。同时,我们也不必担心会伤害秦姓子孙的感情而不敢谴责卖国贼秦回,无须担心伤害日本友人的感情而不敢宣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爱国主义是个历史范畴,我们对它的认识也应因时间、地点、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B、爱国与忠君的统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01bab7ddd36a32d72758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