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民传》读后

2024-01-09 18:02: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德民传》读后 》,欢迎阅读!
德民,读后
《王德民传》读后

作者:崔玉波

来源:《石油知识》 2016年第5



崔玉波

每次见面,健谈的宫柯老师总会让人为他的话题感觉耳目一新。这次也一样,他谈到了用8天的时间骑自行车从大庆回到北京——这对一个年逾六十的作家来说已经是壮举了;谈到了美国之行的诸多感受与见闻——他刚从美国度假回来,但谈得更多的是他刚出版的新书——《王德民传》。

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之一,王德民在中国石油界乃至世界石油界大名鼎鼎。他是大庆油田年产量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连续稳产27年、先后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主要贡献者之一,2009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的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受大庆油田的委托,宫柯独自担负起了为这位石油界泰斗树碑立传的艰巨任务。

如果说《大脚印——大庆油田勘探开发历程揭秘》是他为大庆油田科技工作者所塑造的群像,那么,《王德民传》就是他为王德民个人谱写的生命交响曲。在每一个音符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王德民院士深情无限地为祖国石油科技进步与创新而忙碌的身影,更能感受到作者向老一辈石油专家致以的崇高敬意。

这本书是中国工程院组织出版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丛书之一。接受这样重大的任务,宫柯深感荣幸。这位大庆市作家协会的名誉主席说,他一生接受过很多选题,但都没有像这次这样让他倍感责任重大。他深怕某一个细节写得不够好、不够客观,让读者看不到一个真实、生动的王院士。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诚惶诚恐,深感压力沉重”。但大庆油田给予了他充分的信任,毫不犹豫地将创作任务交给了他,几乎有些非他莫属的味道。

《石油知识》杂志以前曾经刊发过多篇宫柯老师创作的记叙王德民科技创新经历的文章。作为责任编辑,从我对他的了解中,也认为写王院士的一生,宫柯老师是最合适的人选。原因有二,一是他兼采油工程师和石油作家于一身,有过大量的撰写石油科技工作者传记和人物通讯的经历,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具有较高的科技知识水平和文字水平;二是他曾长期在王德民院士领导下从事采油工程技术推广和科研辅助工作20余年的耳濡目染,使他比较熟悉和理解王院士的言行与思想。

人选再合适,也不能减小创作难度,付出的汗水也不会少一滴。写过传记的人都知道,素材的搜集与整理是写作过程中最为重要和艰难的一环。从20147月接到任务到2016年上半年付梓出版,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除了多次采访王德民院士以外,宫柯还走访了王德民的母校——北京汇文中学,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采访他的同学左平生等人;到唐山了解他的祖父和父亲的行医情况,以及对他的教育与培养情况;到中国石油大学查访王德民院士在原北京石油学院就读时的学籍资料,采访了他大学时的同学崔桂英、翟云芳等人;大庆油田的档案馆和历史陈列馆,更是他核实资料和数据多次光顾的地方;而大庆油田那些和王德民院士一起工作和生活过的徐文卓等老专家、老领导、老同志,他采访了40多人次。在搜集资料上如此费尽心力,他才能写出一个有血有肉、生动真实的王德民院士。

经过8易其稿、专家审定,王德民院士的传记终于完成。作者用朴实而充满情感的语言再现了王德民院士的一生,这里有王院士在战乱中成长的与众不同的童年经历,有大学毕业时放弃北京的舒适生活毅然奔赴松嫩平原开发石油的创业精神,有饱经挫折与打击却不悔不怨的爱国情怀??通过宫柯老师的文字,我们被老科学家的精神与情怀感动,但他却十分谦逊地在后记


中表示愧疚,觉得自己专业素养有限,有些章节写得略显粗糙,有些地方甚至还有可能存在谬误需要补正??他坦率地说:“无论读者如何评价这部传记,流光溢彩的是王德民院士,瑕疵缺憾归于未尽到责任的笔者”。掩卷沉思,宫老师的谦虚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这部书虽不能说完美,但足以让我们了解王德民的一生并探知他作出伟大贡献的原动力,这已经足够了。

真心希望下次再见到宫柯老师时,不仅有新的话题畅谈,还能有新的作品相赠,这会勉励我们这些晚辈不断努力,为中国石油科技的发展历程留下更多美好的文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0165fd9ce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f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