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四季花》,欢迎阅读!
唐诗四季花
摘 要:春兰潇洒清新如初唐,夏荷明净灵秀若盛唐,秋菊清高傲世似中唐,冬梅坚挺独放同晚唐。整个唐朝的诗风变化就如大自然的四季交替,而每个季节都有其可称为代表的花卉,兰、荷、菊、梅皆属于中国十大名花,均拥有值得称诉的品性。本篇文章将从这四种花入手,以花品诗,窥探唐诗诗风的变迁。 关键词:兰花;荷花;菊花;梅花;唐诗
唐诗的海洋浩瀚无边,若想任意遨游真可谓“难于上青天”,再一次接触到唐诗意象便觉花之意象颇多,取一评述颇少,亦不敢妄自菲薄的全面剖析。前有吴经熊, 徐诚斌的《唐诗四季》,我便斗胆尝试下“唐诗四季花”。 一、春之雅兰
兰花,挺拔萧洒、香气四溢、清雅沁人,被誉为“香祖”、“国香”、“空谷佳人”以及“花中君子”等,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具有高洁、清雅的特点。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新起的朝代仿佛初生的婴儿,清新、淡雅,又夹杂着兰花的幽香,便让人心旷神怡。在初唐文人的笔墨里,香兰大多被着色为闲淡优雅的意象。“幽兰生矣,于彼朝阳。含雨露之浸润,吸日月之休光。美人愁思兮,采芙蓉于南浦;公子忘忧兮,树萱草于北堂。虽处幽林与穷谷,不以无人而不芳。”杨炯的这首杂言诗《幽兰之歌》充分的将兰花的形象进行了定格,初唐的兰花是幽的、是香的、是美的,正如整个朝代正处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如今的社会中,兰之贵是众人皆知的,并不是说它的价格有多昂贵,而是古人给予它的象征意义是高贵典雅,不与世人相融,纵使有杂多的纷争,它也依旧潇洒挺拔、独自品味着自己的淡淡幽香。正如太宗《芳兰》中所写:“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兰花的幽香正符合初唐的文学,淡淡的却不失雅致。
兰花是雅的,它不像脆弱的美人蕉,借艳俗的大红花彰显自己;它也不像孤傲的白玉兰,高高的站在半空俯视万物;它亦不像害羞的桂花,“暗地里”散发扑鼻浓郁的香气……正因为兰花的雅,初唐诗人才借用它来表现对事物的赞美。如沈期《拟古别离》中的“皓月掩兰室,光风虚蕙楼。”和王绩《咏枝》中的“妖姬饰靓妆,窈窕出兰房”。这里的“兰室”、“兰房”很明显就是借用了兰花的品性,它的雅得到了众多诗人的肯定,并合理的运用到了他们的诗歌当中。
感遇(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诗中以兰、若自比,表达纵有千万的才华,却没有人赏识,无法实现生命价值的愤懑。在这首诗中,陈子昂既用兰花自比,可见兰花的品性是何等的受到诗人们的称颂。 二、夏之盛荷
荷花,明净清正、温文尔雅、飘逸灵秀,又被称为“君子花”、“凌波仙子”以及“六月花神”等,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它在淤泥中低调的展现出了灵秀。三国曹魏文学家曹植也曾在《芙蓉赋》中将荷花比喻成水中灵芝,可见荷花具有圣洁、高雅的特点,因此受到众多诗人的赞扬。 盛唐时期,自由的社会风气给了唐诗宽松的创作环境,使得这个时期的诗歌呈现出大片荷花一齐绽放的壮观景象,绚丽烂漫,光彩耀人。这一时期的文人多追求悠闲自得的生活方式,喜爱创作浪漫主义的诗歌,因此,催生了一些关于采莲的诗文,就《采莲曲》这一题目就有不少诗人争相创作。如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
歌始觉有人来。”崔国辅的“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相逢畏相失,并著采莲舟。”以及刘方平的“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等等,这些诗不仅都以《采莲曲》作为题目,而且都生动的表现了一幅幅少男少女采莲的画面,整幅图景充满了乐趣与情趣,给人清新、悠闲的感觉。所举这些诗的作者都是盛唐的大家,他们各有各的偏好与风格,可对于采莲这一乐趣,他们达成了共识。
这些大家为什么偏偏喜好与荷花发生交集呢?原因很明了,因为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虽然当时没有这么直白的表述,但我们可以从诗人们用荷花自比、以求托物言志的诗歌中,品味出他们对荷花的高度赞赏。如李白《古风》一诗:“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原托华池边。”诗中前六句详细的描写了荷花之美,先以“艳”与“鲜”总体表述,再从“花”、“叶”、“色”和“香”等细微入手,用“朝日”、“绿水”以及“青烟”作为陪衬,为读者刻画了一朵馨香扑鼻、新鲜艳丽的荷花。最后四句笔锋一转,写荷花因地处偏僻、无人亲睐,纵有万般红颜也只得孤独凋尽的无奈和乐意身处芳华三池的意愿。李白以荷花自比,不但让全诗充满了浪漫的情怀,还直白的表达了自己希望积极用世的意愿。 三、秋之冷菊
菊花,清高绝俗、孤标傲世、坚贞冷清,是一种长期经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品种繁多。在古神话传说中被赋予了吉祥、长寿之意,因此也被称为“寿客”;陶渊明的“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又给予菊花以“陶菊”之美称;也有别称“金英”、“黄华”或“秋菊”。并一直被历代的诗人、画家作为题材,留下许多佳作,广为流传。
安史之乱后,昔日的盛唐美景便已称为昨夜星辰,随着时代的变迁,诗人们的情怀也发生了转变。中唐的菊花没有了初唐菊花的锐气风发,也没有了盛唐菊花的开阔奇异,反而多了悲秋的愁绪和清寒。如白居易的《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爱菊高人吟逸韵,悲秋病客感衰怀。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居士荤腥今已断,仙郎杯杓为谁排?愧君相忆东篱下,拟废重阳一日斋。”因“爱菊”而兴起的赏花饮酒,却因“黄花”、“红叶”的出现显得无比悲凉,反而也为菊花染上了一抹苍冷之气。时代的因素决定了当时诗人的心境,文学从巅峰跌了下来,盛唐时“百花齐放”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在中唐诗人们的心中留下阴霾,怎么也自由不起来,快乐不起来。连他们笔下的意象也跟着失去了原有的那分欢愉与灵动,留下的只有孤独与清冷。如刘长卿《感怀》中的:“秋风落叶正堪悲,黄菊残花欲待谁。”白居易《晚秋夜》中的:“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以及刘禹锡《牛相公留守见示城外新墅有溪竹秋月亲情多往・兼命同作》中的:“堤艳菊花露,岛凉松叶风。高情限清禁,寒漏滴深宫。”等等,这些诗都借菊花来表达诗人心中的抑郁和哀伤,全诗都弥漫着清冷孤寂的意味,让人不得不为之一振,只感心中一丝凉意掠过。当然也有舍弃菊花的清冷,赞扬它品格的诗歌,如: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首句便运用比喻,将菊花环绕的房屋比作陶渊明的家,既得圣贤又拥菊花,陶醉之意在所难免,以致夕阳西下都浑然不觉。菊花将人们对百花的喜爱集于一身,只因它具有坚贞的品格,历经风霜依然清艳如初。 四、冬之傲梅
梅花,冰清玉洁、娴雅高贵、凌寒独放,是蔷薇科李属梅亚属的有名的观赏植物,有雅称“果香”、“一枝春”、“清客”以及“冰雪仙”等。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标准,在民国时期曾被尊为国花,并以自身暗香盈袖的气韵和素艳高雅的风姿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
黄巢起义之后,唐代诗风再一次发生了变化,晚唐的诗歌进一步着重对现实的描写,几乎
完全摒弃了盛唐时期的浪漫诗风,较中唐诗歌显得更加的悲凉、吊古伤今。虽然整个诗坛处于冰天雪地的寒冷中,但是却有那么几只琼葩傲霜斗雪,绽放出惊艳动人的一朵朵小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首联即以万木枯零与傲雪的梅树作对比,凸显出梅花的不畏严寒,一支独放。接着便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从香气、外貌以及品性上介绍了“寒花”。诗中也透露出丝丝的惊喜之感,将孤寂死死的压住,并用梅花的怒放掩盖住环境的悲凉。这首齐己的《早梅》很贴切的将晚唐时的文学风气彰显了出来,尽管社会是冰冷的,但唐诗依旧可以如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
说到晚唐自然不能错过“小李杜”,李商隐的《忆梅》“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和《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从诗中的“去年花”和“早秀”二词,可以看出梅花的孤独,因为开得过早,反而显得太单薄,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早秀先凋”更是诗人身世的自比,抒发其暗自神伤的痛楚和沉沦羁泊的不幸。杜牧在《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中也曾提到梅花,“梅花落径香缭绕,雪白玉花下行。”这首诗便和李商隐的有很大差别,全诗的基调是欢快的,所以梅花的意象便由“寒梅”变为了“香梅”。再如韩所作的《梅花》“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龙笛远吹胡地月,燕钗初试汉宫妆。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应笑暂时桃李树,盗天和气作年芳。”不仅表现了梅花不愿傍春光的孤傲,还彰显了梅花凌寒独放、香气四溢的品性。
五、结束语
初唐时的诗歌仍有宫体诗的影子,就像还未完全脱去厚重外套的初春,也如含苞待放、清新俊雅的兰花,淡却充满生机; 盛唐时的诗风浪漫豪放,文学蓬勃发展,近乎百花斗艳、草木丰茂的胜夏,好比亭亭玉立、飘逸娇媚的荷花,艳却不落俗套;
中唐时的诗歌受到社会的影响,由浪漫转向现实,宛如半掺寒意的肃秋,许是坚贞冷清、清高孤锦的菊花,殇却毫不失望;
晚唐时的诗风再一次朝着悲凉前行,仿佛失去温度、满目荒凉的深冬,恍若傲霜斗雪、孤芳自赏的梅花,凉却依旧芬芳。 参考文献:
【1】彭定求.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
【2】陈菲,徐方芳等.唐诗花园――跟着唐诗学赏花.农村读物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3】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4】陈世作,黄云岩.情寓飘渺中――李商隐独特的诗歌艺术. 【5】郭艳灵.兰花意象简史――有唐诗兰花意象想到的. 【7】汤霞,邹丁丁.论唐诗中的“采莲”诗歌. 徐韧.唐诗中荷花的文学意象. 阚秋莎.论唐人笔下之菊. 张占平.唐诗中菊花寓意探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0056df350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