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联的魅力(2019辽宁大连散文)》,欢迎阅读!
春联的魅力
田广学
(1)小时候,每年正月十五前,爸爸领我走街串巷,品赏谁家春联字体美,谁家春联用词妙的往事,至今难忘。
(2)故乡,黑土地松花江中游北岸一个小镇,地处巴彦、呼兰和绥化三市县(区)交界点,乃商贾集散之地,人丁兴旺,街市繁华。父亲是小镇一位有名的中医大夫,闲余最大的嗜好是看古书、练书法。久而久之,父亲文采与医术齐飞,书法亦渐入佳境。每逢春节到来之前,亲朋好友及街坊邻里,纷纷抱着红纸求爸爸帮忙写春联。父亲虽属自学成才,却不失对艺术的追求。他临摹的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帖,我留存至今。父亲所写春联有两大特点:一是用词讲究,鲜有重复,一本黄色竖版、充满沧桑感的《千家诗》是他春联创作的的主要“词源”,每年写春联时,他翻阅不下百次。二是字体俊美,别具一格。用他自己的话说,写的春联贴出去不能让人家见笑,不能有损我田大夫的名声。
(3)不知从哪年开始,镇商会每年正月十五都要组织几位包括父亲在内的颇有文化之人,沿着十字街逐一品赏各家商号与门市的春联,按字体和用词打分,评出前三名,并予以适当奖励。我想,这或许是爸爸写春联“求质”与小镇春联“趋佳”的原因之一吧!
(4)光阴荏苒,小镇商会每年“正月十五品赏春联”早已成了“昨夜星辰”,但父亲每年春节期间带我走街串巷品赏春联的习惯,一直延续至我十八岁参军离家。
(5)记得我上初中时的1964年春节,品赏中发现两家对门的理发店的春联很有意思,“新兴理发社”的是隶书春联:新事业从头做起,旧现象一手推平。“古镇理发店”的是宋体春联:虽属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父亲告诉我,“新兴理发社”刚刚成立不久,不仅店名新,春联也新,不愧“新兴”;而“古镇理发店”,店名和春联都古朴典雅,老味儿可人:两者各有千秋。
(6)1965年春节,在我就读的镇中学门前,父亲指着“笔墨书元人间改岁,纸砚告旦天下逢春”的春联说:用词登高望远,对仗工整,实属难得。因此,我记存至今。
(7)流年似水,春去秋来。父亲离去后,我接替父亲为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写春联,直到去县城工作为止。在县机关,我依旧坚持为同事们书写春联,并于春节期间习惯性游走于大街小巷品赏春联。
(8)斗转星移,岁月更替。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烫金洒银,制作精良的“印刷体”春联日益增多,如“墨润生宣”一般,浸染扩充。泼墨手写的传统春联渐渐难觅踪迹,父亲留给我的春节走街串巷品赏春联的“良习”也因失去了“市场”而停下脚步……如今,村寨的春联往往更多用“财”“福”“金”“富”等词语和清一色金黄印刷体,过去墨宝纷呈、词汇万千的传统春联渐行渐远。
(9)所幸当年与父亲走街串巷常见的、郎朗上口的众多佳联,至今记忆犹存:“天增岁月人增寿”“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人向安和歌大治,心倾昌隆奔小康”“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迎新春”。
(10)印象最深的是1985年春,以“长城”为主题的第三届迎春征联一等奖作品:水木荣春晖,柳外东风花外雨;江山流胜迹,秦时明月汉时关。作者巧妙地把古代诗人李白、
虞集、孟浩然和王昌龄的诗句合四而一,浑然天成一副新的作品,可谓阳春白雪,令人赏心悦目。1990年初,广州《羊城晚报》举办以“春与马”为主题的迎春征联。获得一等奖的春联也让我迄今难忘:南岭梅香迎岁始,东郊草浅试蹄初。上联中隐去了“春”字,下联中隐去了“马”字,仅十四个字,盎然春意和骏马奔腾之势皆跃然纸上。
(11)春联的魅力,就其雅俗共赏而言,我更偏向一点后者——俗。来自于民间大众,植根于家家户户,回归本真,才会有更加经久和蓬勃的生命力。
(12)真盼望能从某一年春节开始,如父亲当年带我一样,领着儿孙走街串巷品赏春联,告诉孩子们谁家的春联字体写得美,谁家的春联词语选得妙,让春联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选文有删改)
18.父亲和“我”做了哪些与春联有关的事?请概括出其中四件事。(4分)
1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8)段中画线句子。(4分)
20.文中大量的春联有什么作用?(3分)
21.本文表达了“我”哪些情感?(4分)
22.根据本文内容,为“春联”写一段自我介绍。(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
【参考答案】
18.(1)从“我”记事起,每年腊月二十六七开始,就看见父亲天天忙着给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写春联;(2)父亲每年春节期间带“我”走街串巷品赏春联的习惯,一直延续至“我”十八岁参军离家;(3)“我”上初中时的1964年春节,父亲带“我”品赏两家对门的新旧理发店的春联,认为它们各有千秋;(4)1965年春节,在“我”就读的镇中学门前,父亲指着春联品评的话语让“我”对那副春联记存至今。
1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印刷体”春联的发展状态比作墨润在生宣上的情景,生动形象地写出“印刷体”春联迅速增多的态势,表达“我”对“印刷体”春联日益增多的无奈,以及对传统春联渐渐消失的惋惜之情。
20.文中大量的春联,体现春联数量多,极富魅力,受人喜爱,也表达了对传统春联文化的热爱之情;春联可在各个商号门市和学校等场所出现,体现其应用范围广、内容丰富,突出春联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春联讲究用词巧妙,对仗工整,增添文章的文化底蕴和文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feacc93f7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