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词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记诵》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诗词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记诵
① 在近日刚结束的上海书展中,与古诗词相关的图书、分享会、谈话活动等 都备受读者青睐,这也是近年来古诗词热的一个缩影。而包括《中国诗词大会》 在内的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播,正展现了人们对古诗词文化的热情。 但若要避免古 诗词文化成为“快餐文化”,使其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读者的心 灵,把握古诗词文化普及的方向并作有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② 古诗词文化的普及,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所谓“普及”究竟指向何 处?目前来看,社会上对古诗词的弘扬,着力点主要在于记诵。古诗词文化的普 及固然应包括记诵乃至创作,但仅停留在这些“技”的层面实则并非真正的普 及。我们的社会既不需要“有脚书柜”, 也不期望人人都成为诗人。古诗词及其 传承有其自身的特性。作为“有意味的形式”,诗词所承载的是人的情感。而一 首诗词能够超越时空的界限流传至今并成为经典, 这是我们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 程中共同选择的结果,这些诗词中的“意味”也因此而包含了历史合理性。
③ 其次,我们也应认识到,诗词中的这些“意味”并不是僵化的,而是在一 代又一代读者的理解与体认中被不断丰富,从而不断生成利于社会发展的、深契 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意味”。 古诗词中的每一个意象与典故,所承载的都 是人们的情感积淀与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吟诵古诗词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这些
“意味”产生情感认同和审美体认的过程,将最终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 式和生活方式。
④ 诸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 泪满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 等这些经典的诗词,它们各自虽有其不同的风格与历史文化语境, 却往往蕴含着 相似的主题:对人生价值的追寻、对本真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情感的珍视。而如— 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人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也 正是因为这「些作品中所传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与选择具有跨越古今的普遍性意 义。因此,长期的吟诵与体会便会使这些诗词中的意蘊积淀到人们的文化心理中, 对人的价值建构与心灵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⑤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古诗词文化普及所指向的,应是每位读 者
道德和情感的自觉能力的提升, 而每一个个体人文素质的提升, 也将为我们民 族走向未来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记诵是我们体认古诗词的径, 以记诵为判标准 的文娱节目对于古诗词文化传播也确有其借鉴意义, 但仅从记诵层面“普及”古 诗词文化, 其局限性是不言自明的。 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多的学者站在历史文化的 高度来体认、解读古诗词的文化意蘊,为读者与古诗词之间架起有效的桥梁。 123.作者针对“诗词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背诵”提出了哪些方面的见解? 12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125.
第④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26.下面那一则材料适合作本文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 关无故人。”一边是边关功业,一边是亲情,友情和爱情,两难选择成了巨大的 张力,诗的艺术魅力由此氤氲开来,人们沉浸其中,对自我不断进行着发现、认 识和确认,心灵也在不断的成长。
材料(二)江西某知府欲砍掉一颗百年的古树。有位诗人得知后,便在树上 题一首诗云:“遥知此去作栋材,无复清荫覆绿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误他千岁 鹤归来”。知府读过之后,为古树感伤可惜,于是撤销了砍树的命令。 【答案】
123. ①着力记诵,体会其中的“意味”。②这些“意味”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 式和生活方式。③“意蕴”对人的价值构建与心灵成长有着积极作用。
124. 首先用熟悉的话题引出本文的论题;然后提出“普及”的指向问题,指出 真正的普及在于诗词中的“意味”; 接着阐述了这些“意味”对于人们的思维方 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举例论证诗词对人的价值构建与心灵成长有着积极作用; 最后指明诗词普及的方向,点明中心论点。
125. 举例论证。列举了名家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的例子,充分有力地证明了长 期的吟诵与体会,诗词中的意蕴对人的价值构建与心灵成长有着积极作用。
126. 材料一。因为材料一列举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并指出吟诵古典诗词, 能让人在审美愉悦中发现自我、 认识自我、 确认自我, 对心灵的成长起着积极的 作用,符合第④段的观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fd3e600ee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