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期末复习资料

2023-03-29 21:05: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孟子期末复习资料》,欢迎阅读!
孟子,复习资料,期末
孟子期末复习资料 云大

1.孔门四圣:亚圣—孟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子、述圣—子思 2.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孟子七篇: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4.三辨:人禽、义利、王霸

5.曾子、子思一派的两个与过去不同的思想趋势

a.趋发向人文方面即以人的内在“人性”为终极根据的趋向 b.转而与“天”沟通,在宇宙方面寻找终极合理性的趋向

1.四端:也称四心、四善端等。孟子认为,人生而就有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它们分别构成了仁、义、礼、智四种德性的发端。尽管人生来具有这四种善端,但还必须去扩充它。孟子的四端说继承并深化了孔子的学思想.从而为儒家的心性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认为人在本性上都有向善之心,常人与圣人的差别只在于圣人能把先天的仁、义、礼、智之善性充分扩展开来并坚持下去,而常人的善性则被物欲所蒙蔽。因此常人只要能够在道德修养中正确认识自身所固有的善性并充分地扩充之.就能使自己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成为象尧舜一样的圣人。

3.天之尊爵,人之安宅:指作为人之基本德性的仁。仁义礼智忠信等皆是天赋德性,是天所与之良贵,称为天爵。其中,仁得之最先而兼统四者,是诸天爵之最尊,故名。仁在人则为本心全体之德,有天理自然之安,人当常在其中,故曰安宅 4.良知良能:指人先天具有的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

5.义内:指 发自人之内在本心,并非外在强加于人。在此既指道德判断,也包括由判断所树立的标准。

6.求放心:孟子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意即找回已丧失的良知本心。

7.亲亲,仁也:亲爱父母亲人,是仁的表现。亲亲,仁也是外在表现的起点,同样是仁的发端。

8.尽心知性:孟子提出的内省的认识方法和道德修养方法。认为只要把人生而具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的“善端”加以充分发挥扩充,就能在内心形成仁、义、礼、智的品德,显明人之真实性,进而也就认识了宇宙的真实,从而达到“天人合 一”的认识境界和道德境界。

9.反身而诚:回返自身,反省自身,把握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10.践行:把道德外现于形体容色,将德性落实到行动之中。即使外形真有充实的内容,这种充实是礼的要求,达到“性”。让天性通过各种外在的实践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11.大丈夫:指具有一定品格精神的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行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2.乡愿:指外貌忠诚谨慎,实际上欺世盗名的人,也就是现代所谓的“老好人” 13.王道: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一方面,它对现实抗衡与制约:另一方面,思考非当下状态,具有一种超越性,是一种理想状态。应从以下两方面施行“王道”民有恒产才能治礼义;合理的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

14.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

15.民贵君轻: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认为:庶民是国家主体,民贵君轻;人心向背决定着国家的盛衰兴亡;注重民生,保民安民,利民惠民。


16.先富后教:富裕之后,国家和个人才更有财力施行教育 17.人禽之辨: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1.怎样理解孟子的性善论

a.人禽之辨。孟子所谓性,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特殊能力,并非人生而既有的一切本能。

b.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人性善,指人性可以为善,即人先天具有向善的资质与可能。

c.以心善言性善。性善之根据,在于心之独立自主的活动本身,在于心之所固有的善端的发动。

d.并不否认环境的影响,强调自觉修养功夫。 2.怎样理解爱有差等

a.差等并非有无之别,而是时间、程度的差别。

b.爱有差等兼爱之争的核心在的问题上。是一种有等级差别的爱。 c.爱有差等既肯定了人的有限性,也包含了立足于差等之爱向普爱推广扩充的可能性。 3.怎样理解义利之辨

a.不是有无之分,而是先后主次之分,先义后利

b.三个层次:义利之辨根源于人禽之辨,在人禽之分意义上变现为“舜跖之辨” 在治理国家的意义上,表现为“王霸之辨”

在道德目的意义上,表现为“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不能把义作为手段而把仁义本身作为目的。

4.如何理解孟子善养浩然之气的基本内容? a.浩然之气,作为一种道德力量与生命状态,“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 b.“配义与道”,以契合于道义为其价值内涵。 c.“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乃是对心内先天之“义”自觉反省、积蓄、践履的结果。

d.“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 5.怎样理解孟子的“浩然之气”

a.浩然之气,作为一种道德力量与生命状态,“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 b.“配义与道”,以契合于道义为其价值内涵。 c.“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乃是对心内先天之“义”自觉反省、积蓄、践履的结果。

d.“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 6.怎样理解“圣之时者” 即圣人中识时务的人。“时”第一层含义是时中,是一种中庸之道,中庸即用中、合适、把握好度,要根据情况调整行动。“时”第二层含义是仁且智,即德才兼备,在仁的前提下做到对时机境遇的正确判断和把握。“时”第三层含义是集大成者。 7.怎样理解“乡愿,德之贼也”

乡愿是指外貌忠诚谨慎,实际上欺世盗名的人。孟子认为,乡愿之人外表看上去没有什么毛病,很得人心,因而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实际上这种人是伪善之人,趋炎附势之人,对道德损害更大。所以说“乡愿,德之贼也” 8.孟子仁政学说的基本内容

a.以性善论为基础,主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保民得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fb309b2aa00b52acfc7caf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