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针灸】会郄治疗法、俞募治疗法、原络治疗法、子母补泻法》,欢迎阅读!
会郄治疗法
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俞骨大杼,脉会太渊气膻中。 十六郄穴歌
郄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在传统的针灸术里,有一个很有名的治疗法则叫会郄治疗法,即取病经之郄穴,同时取相应的会穴之一,两个穴道同时下针,我们就称之为会郄治疗。 我们知道,八会穴管的是脏腑髓骨筋脉气血,是内科的治症,而郄穴与十六条经络有关,因此,当它们一并使用的时候,就变成经络病与内科脏腑病都可以治疗,但偏向于内科病症。同时,由于郄穴特殊的穴性,它对炎症与急症效果很好,因此我们又常常用在这些病症上。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俞募治疗法
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十二募穴歌
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俞募治疗法”是针灸里的一个很大的治疗法则,当我们取本经之俞,同时取本经之募的时候,我们就称之为俞募治疗。俞,有输送之意,俞穴为阳气出入的地方,募,有聚集之意,募穴为阴气出入的地方,所以当它们一起用到的时候,就有平衡阴阳二气的作用。
为什么讲它是很大的治疗法则?因为它针对的是内科病,俞穴和募穴都是阴阳气血直接通往脏腑的地方,因此掌握了俞募治疗法就可以治疗内科病症。
我们在具体运用的时候,除了可以在本经上使用外,还可以运用五行生尅的观念,在相应的经络上使用,例如,当我们肝木有问题时,我们同时可以去实脾,使肝木不致去克脾土,以切断肝病的传变,这就是上工治未病,使病不再进,另外,我们还可以去强肾水,使水可以去生木,这也包含有“虚则补其母”之意,当我们几方面同时用力时,力量会大很多,何愁内科病症不向好的方向转变呢?
原络治疗法
十二原穴歌
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小肠之原腕骨穴, 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十五络穴歌
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 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 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 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 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知。
六阳经之所以有原穴在,是由于有三焦经的存在,三焦经是完全行阳的经,它可以通过阳经的原穴为六阳经提供阳气,所以,阳经的原穴可以看成是阳气进出阳经的门户。
但大家可能注意到,在十二原穴歌中,六阴经也有原穴,这是为什么?其实,阴经是没有原穴的,歌诀中是“以俞为原”,即在原络治疗中,当有需要用到阴经原穴的时候,取其俞穴代之,俞者,输也,所以俞穴也有运输的意思。 络穴的意义何在?大家知道,六阳经和六阴经互为表里,一一对应,那表里经之间,总有相互联络的通道吧,这个通道的门户,就是各条经的络穴。 原络治疗法的具体运用,是取病经之原,同时取表里经之络,当这两个穴位同时下针时,我们就称之为原络治疗法,取病经之原就是告诉身体我们针灸要治疗这条经,取表里经之络就是要告诉身体络到的经要去协助病经,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取病经之原就可以加强本经的阳气,再取表里经之络就可以使表里经之间达到平衡,这就是原络治疗法的基本原理。 子母补泻法 子母补泻歌
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 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 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 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
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 胆泻阳辅补侠溪,肝泻行间补曲泉。 五输五行相配合,实泻其子大病安; 井荥输经合五穴,虚补其母顺势间。
病可以分为经络病和脏腑病,如果病在经络之时,尚未传入脏腑,如沿经所过所发生的病症等,这时是子母补泻法的治疗时机。采取的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在本经上治疗,例如,肺经上有实症,我们就在尺泽上做泻,肺经上有虚症,我们就在太渊上做补,当然,针子母穴其实补泻就在其中,这是由它们的穴性决定的,但如果同时配合针灸的补泻手法,则补泻的力量就会加强许多,效果也会好很多。
有时我们为了进一步加强力量,还可以先针病经的表里经的本穴,例如,当肺经上有问题的时候,不论虚实,都可先针大肠经的本穴,以增加金气的力量,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都属于金,同气可以相求。
因此,只要我们掌握了子母补泻法,就可以治疗一切经络上的疾病,针灸其实很简单。 奇经八脉治疗法
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因这八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
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
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 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
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
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 临泣配外关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部疾患; 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fa1737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