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课外古诗词诵读《春夜洛城闻笛》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欢迎阅读!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2.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春夜洛城闻笛》
一、情境导入
乡愁,可以说是中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每个落日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去感受那浓浓的乡愁。
二、文学常识 1.关于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终身不得志。李白诗以抒情为主,诗之风格豪放、洒脱、大气,清新俊逸,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他是中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一部分诗抒发其内心的幽怨之气。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 欣赏情境课文。
1 / 3
1.读准节奏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读懂诗歌 注释:
玉笛:笛子的美称。
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故园:故乡,家乡。
译文: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四、品读诗歌
1.通过诗歌标题,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2.“谁家玉笛暗飞声”,有人说:“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请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①“暗”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
②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③“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3.“散入春风满洛城”,请对这首诗中的“散”和“满”进行赏析。
“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如何理解诗中的“折柳”二字? “折柳”即《折杨柳》曲。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
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
五、诗歌小结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
2 / 3
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六、拓展积累 游子深情——思乡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2.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把《春夜洛城闻笛》改写成一篇散文。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fa0e79d66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