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班级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欢迎阅读!
班级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江苏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部 高莹
【前 言】从班级授课制诞生以来,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基本单位沿用下来,其组织、管理、建设、培养各方面都在前人的基础和后人的发展中不断地进步。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话题,班级中非正式组织更是因其普遍性和特殊性受到教师和教育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并从改变教师心态、培养班级环境、突破消极型组织等方面提出作者个人的看法与观点,致力为教育教学的进步做一个厦下石。 【关键词】班级管理 非正式组织 班级环境
班级是一个社会组织,最初是根据教育目标而设定的正式组织,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成为班级组织的两种状态。[1]其中正式组织满足了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而非正式组织则是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满足自我要求的形式各样的组织。
非正式组织根据其性质不同,有研究者将其分成了三个类型:①亲社会型。如志愿者小队等。②娱乐型。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组成的小团体。③消极型。和班级组织、规章制度对着干的学生群体。
在以往的班级非正式组织管理的研究和论述中,大多数研究者从扶持积极的亲社会型和娱乐型中的积极团体、解散和减少消极型团体影响、以及发挥班级核心骨干力量、强化正式组织的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阐述,包括分析各方法的作用和意义。也有很多研究者从调节人际关系、提高班级凝聚力、增强班级友爱氛围等方面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本文作者认为,班级的非正式组织和社会的非正式群体相似,都是由人的不同性格造成的,受其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原因就在于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同,正如这世界上只有长的非常相似的人但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一样,这些不同都有十分丰富的来源,也正是这些不同才造就了多姿多彩的自然和社会。有了这样的想法,在班级组织的管理中教师才能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不同的群体。正式组织也好,非正式组织也好,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人与组织之间必须有充分的尊重,其次才是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社会、学校的要求进行的管理。
在班级组织管理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环境对人的行为有着强烈的‘暗示’作用,可引导行为的内涵和方向”。教师对班级环境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与学生共同制定发展中的可达到的班级目标。切勿为了达到社会和学校的“更高、更快、更好”的要求而好高骛远,过于脱离本班真实学情和学生的普遍心愿和需求。目标须有层次,即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的设计以及学习目标、公益实践目标、强身健体等具有积极意义的娱乐目标等。目标的要求会给学生组织一定的压力,即在无形中时刻提醒学生学习生活虽然丰富,但也有有责任和目的。这样既强大了亲社会型组织和娱乐型组织的积极方面,又带动了消极型团体的学
生进行积极活动。
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行为规范和奖惩制度。在满足国家和学校指定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班级应有班规,可以适当放宽给学生制定,条目不可过多,但执行必须严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平公正,即以身作则和学生人人平等,如有可能,班级任课教师也需参与其中。此语非口号和可变更条文,如果教师不允许学生在教室玩手机并设定了没收的惩罚政策,那么教师本身在班级教室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也不允许使用手机,一旦违规,应按规范为班级立身榜样。教师本身的素质和态度往往是影响班级消极型组织猖獗的一大方面,严明公正的教师最容易受到学生的“敬佩”和“模仿”,才能造就出严明公正的班集体。
与非正式组织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当学生进入一个新的班级,除了因缘巧合的先结识某些同学而打下友谊的基础外,大多数班级非正式组织都是由性情相合、兴趣相同而自发组织起来的,组织初期积极因素较多,消极因素很少。教师本身的兴趣和爱好就可以影响班级的非正式组织,比如偶尔加入学生的团体,或向班级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和推赞等,带动积极气氛,同时不直面批评消极型团体,以免引起反感情绪等。[2]
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下,积极型的班级非正式组织更容易发展,但同时,“去个性化”的积极班级常常会出现“刺头儿”,以表现其“个性化”的一面,这样的学生组织起来便可成为消极型的团体,和班级规则、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委会等对着干。“很显然,这种群体的存在是不利于班集体建设的,他们的行为对班级荣誉、利益有着极大的破坏力;他们的存在还会影响一批有着消极情绪的学生蜕化”
[3]
对这样的班级非正式组织或个人,笔者认为“保留其个性中的积极
方面”和“改良其个性中的消极影响”是关键。
前文已述,“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尽管消极型的非正式组织给班级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但并不能说明这个组织完全是失败的、不健康的,也不能证明组织中的学生都有道德或品质问题。而往往消极型组织也证明了这一点,其组织团结性很强,核心人物威望很高,这也正是一个好的组织的优点所在。学生是需要教师尊重和关爱的,所以教师也应看到消极型组织好的一面,对其不好的一面再进行积极地引导,将其与众不同的“坏”变成与众不同的“好”。对于将消极型非正式组织各个击破的手段有很多教师、专家、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从核心人物入手,改变学生组织领导,给予正面积极的“自豪”体验以及使用班级“小间谍”等方法,这里不做赘述。
对于班级非正式组织的管理,人们近年来也逐渐从强硬性改变转变为人性化的多方法的综合运用,遵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要求,给出了很多解决办法。但世界是在发展中的,课堂和班级也是千变万化的,对于班级非正式组织的不同情况,我们应保持活力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冯建军主编《现代教育学基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朱红枫《非正式群体状况及班级管理策略——基于某职校班级的社会学分析》 [3] 王亚芬《“去个性化”学生的教育和转化》《中国德育》2001年第一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ecb6b52a1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