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日语教学中日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欢迎阅读!
浅谈日语教学中日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学生学习日语的最终目的在于积极思维下能有效运用日语进行交际。要培养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用日语思维的能力,由此可见日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日语教学的本质。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教学中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做法,设法创设良好的日语教学情境和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尽可能的用日语去理解日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拓宽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日语思维能力。
【关键词】日语思维;课堂环境;直觉思维;启发式教学 0 引言
随着中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的日语频繁,市场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多,我国高校的日语专业教育也得到了突飞猛进发展。而在日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日语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挖掘学生语言交际潜力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在把握日语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在日语教学的不同环节。
1 日语教学中日语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1 教学观念陈旧,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缺乏
由于陈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传统教学弊端屡见不鲜,而日语在很多地方高校还是新兴专业,教师在摸索教学模式的同时往往仍然习惯于以自己的传统教学思想进行教学,课堂灌输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造成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的缺乏。例如,在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每教一个新的语言知识点时,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试图通过以点带面形式,一下子把某一知识点一次讲完整、讲透彻,这种大容量的灌输方式使学生只能被动记录、机械记忆,无法主动思考,不能把语言知识所呈现的意义和用法有机结合起来,造成学生语言知识运用和语言意义理解的分离,学生思维僵化,主动学习欲望不强。
1.2 教学方式单一,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乏力 日语和第一外语英语同作为一门外来语,课堂教学如果没有一定教学手段支撑、不在必要的情景渲染下,单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面黑板是难以达到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的目的的。尽管教学中面临诸多不足因素的制约,仍然存在着教师某些不作为行为,日语教学的不和谐音符客观存在,例如,有的教师一门心思沿袭传统、不思改革,守旧心理明显; 有些教师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对于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日语教学技巧不能掌握,致使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闲置,学生视野得不到拓宽,学生思维只能止步于课堂的浅层次层面而无法得到深入发展,从而造成学习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乏力,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此外,很多地方高校在各方面条件不够成熟的情况下仓促开设日语专业,而且之后又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导致目前地方高校日语专业教育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师资力量薄弱、教材弊病多、就业指导机制不够完善等也成为了日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除去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在日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日语思维能力,真正的学到日语,学好日语,实用日语,这将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探讨的问题。
2 日语教学中日语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
2.1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著名语言学家克鲁姆曾经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情
景,让学生主动思维下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所以,在日语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恰到好处地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例如:我们在上日语会话部分的时候,除了让学生自主练习会话外,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相关的情景对话视频或者录音,然后进行角色扮演进行会话,效果会更好。
2.2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一种迅速对问题的结论做出合理的选择、猜测和判断的思维。直觉思维总是以对牵涉到的广博知识、领域及其结果的熟悉的通晓为根据的,也是以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对问题或现象的深入思考为前提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些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趋向在认识过程中带有稳定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兴趣,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对某门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就能创造性地学习这门学科,获得创造性的成果。在教学中可借用引言、故事,及以本课相关的背景知识开辟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上基础日语第四册第九课《七十の手料理》的时候,从“民以食为天”的角度出发,通过各种美味的日本料理和中国四大料理的图片、视频展示,让学生用非常直观的视觉和听觉在无形中不仅了解了有关包括餐桌礼仪等料理的知识,而且对将要学习的本课的内容也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在讲到基础日语第四册第十一课《日本語の学習》的应用课文篇《一休さんの話》的时候、播放与课文内容相近的一休的故事的视频给学生看和听,想必比直接让学生去阅读课文所获得的效果好得多吧?
2.3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那种“满堂灌”的旧教法,同时研究新教法,不能只是“讲透讲深”,还要留有“余味”,设置悬念,让学生自己去品尝、探寻。不仅是使学生“会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第斯多惠说得好:“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是教给学生怎样寻找真理。”授课时着重指出思路,提供线索,再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去思考、推测和设计可能的结论。让学生有所“知”,更让学生有所“思”。课堂提问时,让学生多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活跃课堂氛围。所提问题要有新意、启发性和迷惑性,组织讨论时要鼓励学生好问、好说、敢想、敢做。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同老师争辩.鼓励学生敢于否定所谓“权威”的定论,敢于“别出心裁”、“标新立异”。
例如:我们在上基础日语第四册第二课《余暇》的时候,可以这样以问题的形式导入。「みなさん、暇のとき、何をするつもりですか?なぜですか。」、有的学生这样回答:「寝るつもりです。毎日毎日勉強して、寝不足だから。」;有的学生这样回答:「旅行するつもりです。友人と一緒に旅行するのはずっと前から望んだから。」。最后教师再问「それでは、暇と余暇とは同じ意味ですか、それとも違いますか」。以这样一环扣一环的形式,不仅发散学生的思维,更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e910f7283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