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浙大西方文论之模仿说》,欢迎阅读!
第一讲 模仿说
一、柏拉图:《理想国》第十卷
理念 具体事物 影子
床的理念 具体的床 绘画中的床 神或上帝 木匠 画家 “悲剧诗人既然是模仿者,他就像所有其他的模仿者一样,自然地和王者或真实隔着两层。”
“从荷马以来所有的诗人都只是美德或自己制造的其他东西的影象的模仿者,他们完全不知道真实。”
“诗人虽然除了模仿技巧而外一无所知,但他能以语词为手段出色地描绘各种技术,当他用韵律、音步和曲调无论谈论制鞋、指挥战争还是别的什么时,听众由于和他一样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只知道通过词语认识事物,因而总是认为他描绘得再好没有了。”
“模仿者对于自己模仿的东西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知识。模仿只是一种游戏,是不能当真的。”
“绘画以及一般的模仿艺术,在进行自己的工作时是在创造远离真实的作品,是在和我们心灵里的那个远离理性的部分交往,不以健康与真理为目的地在向它学习。”
“我们的那个不冷静的部分给模仿提供了大量各式各样的材料。而那个理智的平静的精神状态,因为它几乎是永远不变的,所以是不容易模仿的,模仿起来也是不容易看懂的,尤其不是涌到剧场里来的那一大群杂七杂八的人所容易了解的。”
“因为像画家一样,诗人的创作是真实性很低的;因为像画家一样,他的创作是和心灵的低贱部分打交道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拒绝让诗人进入治理良好的城邦。因为他的作用在于激励、培育和加强心灵的低贱部分毁坏理性部分,就像一个城邦里把政治权力交给坏人,让他们去危害好人一样。我们同样要说,模仿的诗人还在每个人的心灵里建立起一个恶的政治制度,通过制造一个远离真实的影象,通过讨好那个不能辨别大和小,把同一事物一会儿说大一会儿又说小的无理性部分。”
“舞台演出时诗人是在满足和迎合我们心灵的那个(在我们自己遭到不幸时被强行压抑的,)本性渴望痛苦流涕以求发泄的部分。”
以上对艺术和诗的指责包括两个方面:一,艺术是一种感性活动,不能把握真实的存在(理念),甚至不能认识具体事物,只能模仿具体事物的影子,因此不能给人们提供真正的知识,不能把握真理;二,艺术总是模仿心灵的低贱部分,也就是情绪和感受部分,不能模仿心灵的高级部分,也就是理性部分。
柏拉图的灵魂学说:三驾马车(《斐德罗篇》和《理想国》)。驭手:理性,良马:激情,劣马:欲望。理性是灵魂的高级部分,激情和欲望是灵魂的低级部分。
为诗辩护的基本思路:艺术能够传达知识,把握真理。这是亚里士多德的思路。
还有另一种思路:艺术的目的本来就不是为了传达知识,而是为了创造美,因此说艺术不能提供知识算不上严重的指控。这个思路会遇到进一步的问题:美与真是什么关系?如果美和真无关,那么艺术就只是为人们提供娱乐,不值得认真对待。 二、亚里士多德:
《诗学》 28:“史诗的编制,悲剧、喜剧、狄苏朗勃斯和竖琴演奏的音乐,这一切总的说来都是模仿。它们的差别有三点,即模仿中采用不同的媒介,取用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而不是相同的方式。”
47:“作为一个整体,诗艺的产生似乎有两个原因,都与人的天性有关。首先,从孩提时候起人就有摹仿的本能。人和动物的一个区别就在于人最善摹仿,并通过摹仿获得了最初
的知识。其次,每个人都能从摹仿的成果中得到快感。可资证明的是,尽管我们在生活中讨厌看到某些实物,比如最讨人嫌的动物形体和尸体,但当我们观看此类物体的极其逼真的艺术再现时,却会产生一种快感。这是因为求知不仅于哲学家,而且对一般人来说都是一件最快乐的事,尽管后者领略此类感觉的能力差一些。因此,人们乐于观看艺术形象,因为通过对作品的观察,他们可以学到东西,并可就每个具体形象进行推论,比如认出作品中的某个人物是某某人。倘若观赏者从未见过作品的原型,他就不会从作为摹仿品的形象中获取快感——在此种情况下,能够引发快感的便是作品的技术处理、色彩或诸如此类的原因。”
81:“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可能发生的事。历史学家和诗人的区别不在于是否用格律文写作(希罗多德的作品可以被改写成格律文,但仍然是一种历史,用不用格律不会改变这一点),而在于前者记述已经发生的事,后者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所以,诗是一种比历史更富哲学性、更严肃的艺术,因为诗倾向于表现带普遍性的事,而历史却倾向于记载具体事件。所谓‘带普遍性的事’,指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某一类人可能会说的话或会做的事——诗要表现的就是这种普遍性,虽然其中的人物都有名字。所谓‘具体事件’指阿尔基比阿得斯做过或遭遇过的事。”
亚里士多德对于模仿说的看法主要包括: 1、艺术是一种模仿活动;
2、模仿是一种求知活动,也就是说模仿能够为人们提供知识。
3、艺术和历史的区别在于:历史描述实际发生的事情,艺术则描述可能发生或必然发生的事情。实际发生的事情可能是由偶然因素所促成的,是纯个别的事件;可能发生或必然发生的事情虽然尚未发生,不是现实,但缺高于现实,因为其中有可然律和必然律在起作用,包含着普遍性的因子。艺术看似虚构和想象,但这想象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法则来进行的,因此其创造出的形象和情节包含着比历史事实更高的真实性。既然艺术包含着普遍性,也就是说艺术不仅仅是把握个别的具体事物,而是能把握到事物的普遍本质,那么艺术就不是一种单纯的模仿,而是一种再现。因此,亚里士多德实际上把柏拉图的模仿说发展成了再现论。 三、现实主义文论:
1、真实性和客观性: 司汤达:“小说,这是一路上拿在手里的一面镜子。” 巴尔扎克:“法国社会将要作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编制恶习和德行的清单、搜集情欲的主要事实、刻画性格、选择社会上主要事件、结合几个性质相同的性格的特点揉成典型人物,这样我也许可以写出许多历史家忘记了写的那部历史,就是说风俗史。”
巴尔扎克:“只要严格摹写现实,一个作家可以成为或多或少忠实的、或多或少成功的、耐心的或勇敢的描绘人类典型的画家、讲述私生活戏剧的人、社会设备的考古学家、职业名册的编纂者、善恶的登记员;”
巴尔扎克:“我比历史家作得更好些,因为我比较自由。” 巴尔扎克:“历史的规律,同小说的规律不一样,不是以一个美好的理想作为目标。历史所记载的是,或应该是,过去发生的事实,而小说却应该描写一个更美满的世界,„„可是,如果在这种庄严的谎话里,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
托尔斯泰:“艺术家之所以是艺术家,只是因为他不是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
托尔斯泰:“为了使得你所写的作品里有真实,就得不写现有的,而写应有的,不是描写现有事物的真实,而是描写临近我们却尚未到来的天国的真实。”
现实主义文论是典型的再现论,它所使用的术语是模仿论的,往往显得忽视了作家的能动性,但它实际上强调的是文学创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种真实性不是通过机械地模仿个别事物来达到的,而是要求作家通过典型人物的塑造和细节的真实描写来达到的一种艺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e147e5414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