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课程改革 让德育走进教学

2023-03-04 16:04:4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践行新课程改革 让德育走进教学》,欢迎阅读!
践行,课程改革,德育,走进,教学


践行新课程改革 让德育走进教学

新课标指出:儿童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生活需要与特点,如果不从这种需要与特点出发,教育是不可能有效进行的。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课堂上硬性灌输知识的方式,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树立自身良好的道德观念。在教学时教师要言传身教,做到以德服人、以理服人,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热情,促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以德育人应贯穿于每一节课,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德育不能仅仅依靠每周一节的思想品德课,而应该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都时刻贯穿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尤其是在上语文课时,许多课文内容都是为了教育学生尊老爱幼、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爱护环境等。语文课的目标是为了教会学生识字、理解生词,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良好的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自己去吧》一课时,我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小鹰和小鸭,演习课文中的内容,让他们明白:小鸭和小鹰的本领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妈妈的鼓励下,过自己的艰苦努力锻炼会的。然后我再适时地引导,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立能力。这样,学生不仅学习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把学习融入到了学生的生活中,满足了学生生活的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学习中生活。所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该随时渗透德育,以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二、了解学生的需要,让德育贴近学生的生活

需要是学生的不竭动力,是提高道德认识的内在动因,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坚实基础。因此,关注学生的生活需要,是搞好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一名普通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入手,以学生活动和游戏为载体,满足学生的需求。



为了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在布置班级时,我在墙上设置了《星星擂台》,把学生每一次取得的成绩用小星星记录下来,使每一个学生在擂台中就能看到自己近阶段的表现,激励好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差的要迎头赶上;激励学生在学习




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在设计教学游戏、活动时,我也尽可能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对道德的认识,以此来改造和重组自己的经验,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独立的生活能力、辨别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素质教育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帮助他们认识社会,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长期学习的思想,并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更新教育观念,站在学生发展和有利于学生需要的立场来考虑问题,看待教学



学习中要贯穿道德教育,就要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让课堂更符合学生的生活规律,增强课堂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因此,教师应该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学习,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合作交流。如果教师不善于学习,仅凭原有的知识经验,是很难令学生满意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教师应结合实际,逐步扩大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在经历活动的过程中感悟和体验事物。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讲授者,还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这时的师生关系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充分理解和尊重,也只有在对学生充分尊重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支持、合作、指导。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帮手和朋友。才能以自己的品德、情操去感染学生,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造性地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de60538b4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6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