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城市建设史试题精华

2023-01-22 07:01:3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外城市建设史试题精华》,欢迎阅读!
建设史,试题,中外,精华,城市
城市产生的原因和社会背景

由于私有制的产生,就需要有城郭沟池来保护奴隶主的私有财产,于是产生城郭;有了剩余产品及私有财产,就需要交换,于是产生了固定交换的场所市或市井;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使居民点产生了分化,出现了以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和以农业为主的乡村.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朝一夫(前面布置朝,后设市,市与朝各方百步);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说明道路有等,市内九轨宽,环城道窄,城郊道更窄).

有一点特别明显,就是越到后代,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中这些规划思想的体现也越显著.唐长安城中只有局部的体现,元大都则更全面的体现,到明清北京可以说是严格的按照这种规划思想布局,这显然与《周礼》等儒家思想受统治阶级推崇的程度有关.

《周礼·考工记》对中国都城的影响是“历代遵从,千古一致”的这一观点的看法: 《周礼•考工记》的建设方法的确对于中国历代的大都城建设都影响深远,但是不能把它作为一条贯穿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主线,因为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所有的城市都能体现出来的.魏洛阳只有宫城居中,左祖右社;隋唐长安则更多的体现出《城制》.元大都则比较全面的体现《城制》的布局,甚至可以说它的指导思想就《城制》.在元大都基础上改建的明北京城也都较多的体现了《城制》的布局.从整个历史程来看,的确都是一直都有所遵从,但是除了元大都外,其他很多城市都是前市后朝,宋东京则是打破了城制的严整的布局,市场集中改为沿商业.因此,该说法太过绝对

管子:毋泉(不要阻塞河道.不要在粮价上涨的时候囤积粮食),毋易树子,太子(不要轻易改变太,不能把妾改为夫人,女子不得干政,第二次国与国之间和平产生宪章,城邦阶段. 周王城制对我国规划史的影响

1)周王城的规划意匠与“井田制”的土地制度有关.井田的基本单位是—夫,即一农夫所受之一百亩耕地,被用来作为城市规划用地的基本单位2)按封建等级,都城有大小,其中道路宽度也不同3)当时已会定水平并运用简单的天文知识来定朝向方位4轴线对称布局5士大夫贵族的宅第为“前堂后寝” 6建筑的油漆色彩也有等级规定,天子柱瓦用丹色,诸侯用黑

西汉长安的城市形态

为配合地形城市平面呈不规则矩形.12,是旁三门的制度,每门4,12.通城门的大道由三条并列道路组成,与门道宽度大致相,中间驰道是帝王专行道路.城中大部分为宫殿,仅长乐宫未央二宫约占1/2,其他尚有桂宫,北宫明光宫,各宫均有宫墙,宫门,并有架空道相通.内部功能分区:西汉长安有九市,分布在南北主要道路的东西两侧,六市道东,三市西.市场:汉长安有九市,分布在南北主要道路东西两侧.布局:城东北系手工作.在城南安门外有数组礼制建筑,规模很大,为皇帝祭司专用;城南直至曲江池,终南山全部为上林怨范围,帝王专用园林.闾里:一般的的居住地段称为闾,多在城内各宫殿之间.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四周有墙,每面有门,闾即为里的门. 西汉长安修建特点

1)平面配合地形呈不规则矩形,《周制》中建,主要宫殿在南,东西市在北2)与战国时期不同,将官署,市场,居民区布置在城内3)宫殿占地面积大,1/2以上4)实行闾里制,闾里与宫城相参.

曹魏邺城规划特点

1)曹魏邺城平面呈横长方形,城市有明确的分,前朝后市,统治阶级与一般市民严格分开.一方面集成了古代城郭的形制及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别,不同点是,分工更为明确,不像西汉长安及东汉洛阳那样宫城被闾里包围或相参,而是严格分开,体现了等级的森严2)整个城市布局体现了空间对称的艺术手法,道路正对城,将中轴对称的手法由一般建筑扩大到建筑,对后来影响很大,如唐长安3)改正了东都洛阳的东西宫分置的不便,宫殿布局规整,前朝后寝.

曹魏邺城重要的原因

影响:城市中轴对称,皇宫居中,前朝后寝,功能分明.邺城的规划布局在古代城市的规划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城市有明确的分区,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一方面是继承了古代城与郭的区分,也直接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并且更明确,不像汉长安及洛阳宫城与坊里相参,或为坊里所包围.反映了阶级的对立及当时等级的森严.整个城市的布局,将道路正对城,干道丁字相交与宫门前,这样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从一般的建筑,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这种规划手法对以后的都城布局有很大的影响.

隋长安的规划思想和城市的对外影响

规划思想: 1)隋唐长安继承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由于完全是新建,这种传统的布局方式表现得更为明显.直接影响长安规划的是曹魏邺城,邺城之后,北魏孝文帝关于洛阳的改建规划更直接影响隋唐长安.长安城平面方正,面开三门,宫城居中,宫前左右有祖庙和社稷等.至于市在南宫,则洛阳已是这样布局2)城市布局上,不使宫殿与居民相参的意图十分明确,用严格坊里制则是为了便于统治人民3)隋唐长安城市规模,道路宽度,坊里面积都大得惊人,远远超过实际需要,处处以大来反映当时大一统的强大威力.以至城市面积超过当时人口需要很多4)城市布局有一定的数字概念,每边开三门,一般均有三个洞.皇城宫城南面全是三门,明德门是五门洞,采用奇数,奇数可以有中心和对称5)长安城规划对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有很大影响.后建的东都洛阳在许多方面类似长,宋代东京汴梁也受其影响.

对外影响:长安的规划也是当时国内外一些城

市的学习榜样,如唐代位于中朝边境的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其布局方式基本与长安相同,日本的都城平京城,平安京,也完全模仿唐长安规..

隋唐东都洛阳的城市布局

城市规划布局:隋建洛阳时,先建宫城和皇城,皇城南面正门正对中轴线,在洛河上架桥,正对南面定鼎门,这中轴线北起芒山,南对龙门,中轴线为骨干,建一完全对称的大城市,后由于旧有基础不便建造,坊里区就向宫城,皇城以东发展,从而形成了皇城,宫城位于全城西北角,主轴线也偏于一侧的不对称布局,基本是正方.由于整个城市布局不对称,城门的位置也不对陈,各城门之间也不对应2)皇城和宫城:城宫城位于全城西北角,宫城位于皇城北部,势较高.皇城南面临洛河,以西是禁苑区3):洛河将城分为南北两部分,都位于平坦地区,它的划分和形状都很方正规则4)道路系统:阳道路系统和长安相似,正对宫城主要城门的南北大街是全城最大的干道5)市肆:三个集中的市,最大南市在洛河南岸,占地一坊.西市在城市西南隅,厚载门内,也占地一坊. 后周世宗柴荣颁发诏书的意义

是我国古代由帝王办法的关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文献:1)扩大城市用地,在旧城之外加筑罗城,新扩建部分相当于原来城市用地的42)改善旧城的拥挤现象,展宽道路,改善交通条件3)疏浚运河,便于城市供应,便利交通4)制定许多防火,改善公共卫生的具体措施,沿街划定植树地带,增加城市绿地5)改建计划很杰出,要力量没有放在宫室修建上,也没旧城市规划制度束缚,主要为适应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提出的要求,和以往的都市规划大不相同. ,相对于唐朝城市发展变化

坊市制度全面崩溃,向街巷制度转变,这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的大事件.扩大城市用地,旧城之外,加筑罗城,新扩建部分相当于原来城市用地的4.改善旧城的拥挤现象,展宽道路,改善交通条件.疏浚运河,便于城市供应,便利交.制定许多防火,改善公共卫生的具体措施,沿街划定植树带.开封的街道普遍比长安,洛阳窄.主要由于城市道路逐渐向密布店铺的商业街的方式发展,另外由于城市人口激增,市内用地缺,不可能形成长安,洛阳那样占地过大的街道.开封的市街道分布和长安,洛阳显著不同,不再限定在“市”内,而是分布全城,与住宅区混杂,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平江城时期,坊不同于唐代的坊里制,仅是一种管理制度 北宋东京规划要点

1)后周世宗柴荣主持,主要力量没有集中在宫城修建,而是适应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提出要求2)平面不方正规则,三套城墙,三条护城河,,里城,外城3)道路井格,以宫城为中心,有斜街,水工设施多,号称四水贯都4)有集中的市,主要转变成商业,瓦子出现5)破除坊里制,转向开放的街巷制6)防御技术进步,立消防瞭望亭. 宋代平江城的布局

平江府可作为宋代一般地区性的府城代表,州还保存着城市平面图——平江图,这是中国最早的城市地图.(1)城市平面为南北长,东西,呈长方形,城墙略有屈曲.共开有五个城.(2)城市道路成方格形,主要道路井字或丁字形相交.(3)府治所在称子城,在城市的中央略偏东南,在城市中心筑有城墙的衙城,是当时地区政治军事中心的府州城市的特点.(4)城市中分许多坊,坊名华表成为装饰品.(5)商业城市一定地段设有市及行.(6)佛教,道教类建筑很多.(7)在宋代以前就有较大的私家园林. 《平江图》的重要价值

在南宋绍定二年刻成的石碑,是我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正确的反应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政治,,军事,文化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平江图的绘,运用了我国传统的古代地图的画法,即在平面位置上,画出所表达对象的简洁的形象,这样就把构筑物和建筑物的外形轮廓,规模,立面造型等都有了生动的描绘,使我们能清晰的了解当时城市风貌及一些细部内容. 从平江看南方地区性城市的特点

苏州是在原址上不断重建的,这与一般古代封建都城多舍弃原址绝然不同.分析其原因:这是由于平江城的城市骨架—河道的重要作用,建筑物虽然屡毁于兵火,但河道基础犹存,需稍加修整又可使用,在南方水网地区,河道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主要命脉,因此就不会像统治中心城市,由于政治,军事原因随意迁建.平江图是宋代平江城的现状,同时也反映历史上城市的格局.它不同于古代北方城市平面那样的规则方正,这与水网地区河道纵横的自然地形有关;而且平江没有严格坊里制,是不规则街巷. 元大都的城市规划

1)首先进行了十分详细的地形测量,然后制定总体规划2)元大都在用地选址上,完全让开金中都的废墟,但又把风景优美,未遭破坏的万宁宫及附近大片湖水包括进去,为宫城所在3)市形制为三套方城,外城,皇城,宫城4)外城呈长方形,共有11个城门,门外设有瓮城5)第二重城墙是皇城,位于全城南部的中央地区,皇城中部为海子,其东为宫城,皇城东北为御苑,城西部有隆福寺及兴圣寺6)最里为宫城,位于皇城东部,在整个大都的中轴线上7)大都西部平则门内建社稷坛,东面齐化门内建太庙,商市集中于城北,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传统8)元大都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这也是以后明朝北京城的中轴线.横轴大街与南北中轴线交于全城几何中心,中心阁9)大都的衙署布置不集,说明蒙古封建制度行政组织还不十分健10)大都街道整齐,引水工程巨大,排水也做得很好.

元大都的规划特点

1)三重城墙,分别是外城皇城内城,宫城居中,处于中轴线上2)规则的宫城与不规则苑囿相结合3)道路系统:有完整的道路等级,干道正对城门,除北面,其余三面各有三个门.呈方格网布局4)完善的上下水系统5)体现周礼考工记中的城制6)城市建设与规划有统一的领导(刘秉忠),规划意图得以实现元大都成为当时最宏伟的城市之一. 明清时代的南京城

南京于公元1366年改建,首先建宫殿于钟山之,并建太庙和社稷坛.明代的南京城,包括外,应天府城,皇城三重.皇城及宫城的布置完全继承历代都城规划而加以发展,皇城主要考虑风水形胜因素.应天府城即现南京城.外城主要是防御需要出发,利用部分天然土坡筑城.是城市外围的防御工程设施.南京地形复杂,有中部地形较平坦,南唐金陵城即在此一带发,新建宫城则让开这一已形成的地区,在其东侧修建.南京城是我国典型的不规则都城,城内有规则方正的宫城区及反映商业和手工业自发成长的市区,以及西北部军营等三区.明代的南京城不仅是南方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政治上有特殊地位. 明北京城特点

明北京城的布局,恢复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皇城部分布局完全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传统城制.(2)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3)京城内的街道,基本是元大都的基础,因为皇城居中,把城市分为东西两个部分,给城市交通带来不便.(4)明北京的商业区分布,元大都时商业中心偏北,明时城市向南发展,明代行会制度发展,同类商业相对集中.(5)北京的居住区在皇城四周,明代共划537,这些坊只是城市用地管理上的划分,不是有坊墙坊门严格管理的坊里制.(6)城市水系基本沿袭元大都,下水道系统为明代的工程.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总的特点

与中国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整个时期中社会济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封建社会长达2000年的统治,封建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生产方式没有出现根本变化,因此中国古代城市都是封建社会型的城市.发展方式上没有什么根本的剧烈的变化,封建地主阶级对城市经济有严格的限,因而封建社会中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并没有出现与封建地主阶级对抗的阶级力量.中国封建社会是地主土地所有制,不是领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可以离开土地集中居住在城市,与欧洲不同.中国有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制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城市衰落,城市规模缩小,统治中心转入农村的情况.城市是封建统治的政治军事的根据地.中国封建社会虽有分裂,但大部分时间是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有一套完整庞大的官僚机构,不仅封建都城远比欧洲中世纪的大,一般城市规模也很大.封建统治的中央政权因为对全国的控制,所以可以集中力量来建军事政治中心城市.由于城市经济发展而自发产生和发展的城市较少.城市中的权威是统治阶级,宗教也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极少出现神权教堂占城市最高统治的情况,宫殿,官府衙门是城市布局中要突出的主要建筑,与儒家思想结合的封建礼制和等级观念支配着城市的规划思想.中国封建社会中城市发展有两个类:1:按照统治阶级意图,政治军事统治的要求出发新建的城市,一般多有整体规划的意图,布局方正规则2:由于经济地位的原因,在原地不断发展扩建的城市,布局不大方正规则,有一定自发性.

外国独占城市特征

(1)城市规划与建设体现了明显的意图:城市的规划都服务于这些国家当时侵略中国及殖民扩张政策的总目的(2)城市会建设中的隔离和差:外国人的居住区于中国区严格分开,两个地区在建筑质量人口密度建筑密度绿地标准公用设施水平方面有显著不同(3)引进外国的建筑形式:建筑形式一般是引进占据者本国的建筑形式,是中国土地上的外国城市(4)表现出明显的资本主义城市特征:外国占据的城市和其本国的城市一样是资本主义型的(5)规划图的分:都是西方古典的形式主义和早期资本主义规划特征的模仿,与中国传统的规划手法完全不同.早期较多表现形式主义的构图,后期较多注意功能及交通问题. 相对衰落的城市及原因 淮阴(1)帝国主义以先进、廉价海轮运输代替落后的运河运输(2)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国南北路上运输几乎以铁路运输代替了大部分水路运输(3)清咸丰五年黄河改道,改变了原有交通条件和城市状况.

嘉定(1)1906年的沪宁铁路通车,不经过嘉定,而昆山,苏州的航运,主要以铁路运输来代替,又加黄浦江的航运兴起,使其失去交通要道的地位(2)嘉定附近的上海,在近百年中迅速发展,代替了嘉定的工业内容,促使嘉定手工业生产的破产.因而,城市在很短的时间中迅速的衰退,改变了原有繁荣的局面..

襄樊:京汉铁路的修建以及交通方式的改变是襄樊逐渐衰落的主要于原因. 近代城市中的工业布局两种情况

1)离开旧城,形成新的城市或独立的工人镇2)在旧城内或近郊建设.

在新的地点建设工业:1)因开发新矿山形成市:一些城镇除了采矿还新建了其它类型的企,因而发展成较大综合性工业城镇.如唐山;矿业城镇多位于铁路沿线与铁路附近,或距铁路干线较远另设支线,也有个别未建有铁路线;城镇多着重于工厂和生产设备的建设,工人住宅为柔工业企业自发形成;工人大多为失去土地的农民;城镇平面极不规则,往往沿道路带形伸展;这些城镇没有统一或长远规划,城镇建设混乱2)在大城市外围独立设厂并形成工人居住地区.

在旧城内或近郊建设工厂:1)形成工厂集中的工业区:多出现在工业集中的大城市中2)分散在市内建设:最普遍.在市区内分散设厂的方法,减少了市内集中的劳动客流.3)在旧城城郊分散设厂.

对外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铁路对城市结构布局的影响有下列几种不同情:1)先修建铁路后出现城市:多出现在铁路的重要站点或枢纽上,这些城市大多自发形成,局也多不合理2)现在城郊就修建铁路,城市发展后,铁路穿越及分割或包围市区;有的城市,在修建铁路时,市区范围不大,铁路尽量接近城,但未考虑城市可能发展的方向.铁路建成后,市区进一步扩大,形成铁路分割,穿越城市的不合理状况3)由于人为原因,铁路修建的不合理,造成市区的混乱4)铁路插入旧城区内5)铁路在城郊通过,在站场与旧城区之间发展了新区,或使靠近车站部分的地区繁荣起来. 共同的问:铁路通过市区部分,由于噪声,烟尘,安全等干扰,对居住或其他设施造成不利的影响,铁路附近不宜建造生活用房的地带,往往形成大量的贫民窟和棚户区;铁路车站,大多是客货混和,很少有单独的货栈,更少有专业货栈,部分城市没有编组场;有些大城市采用伸入城市内部的尽端式车站,接近城市中心,方便旅客,但由于尽端式通过能力小,客运发展受很大限.

港口码头对城市的影响,两类:一类是地理位置,港湾条件由于,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在这里建立现代化港口,发展成为城市,另一类在历史上是港口城市,大多在入海河道旁,这些港口原来就有一定基础,近代增修可以停泊大型船只的码头.

一般缺乏足够的仓库用地,与铁路也缺乏联系 远程公路对城市的影响:在我国西南,西北地区一些中小城市中,公路是主要的对外交通,公路的修建对城市的发展及布局有较大影响.. 飞机场对城市的影响:民用航空很不发达,还未能起对外交通的作用.

近代城市建设中的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

发展不平衡,技术水准低,项目少,供应范围小,经营管理;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由于多为私,缺乏统一管理,因此相互矛盾,混乱. 近代城市建筑面貌

根据城市建筑面貌的变化情况,可以将城市分为以下类型:1)一个帝国主义独占下建设的城,多采用其本国的,当时的建筑形式,建筑貌与风格比较统一.由于这些城市也变换过占据着,因此,也可以在城市中看到不同国家占据时期的不同建筑面貌2)几个帝国主义共占租界的城市,有着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3)城市大部分地区的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形式,但在少部分地区的建筑则是外国形式,建筑的局部采用外国形式4)城市大部分地区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但是城市内主要的商业大街,都经过改造,多数采用了不中不西的繁琐装饰的店面5)城市的建筑多采用传统的形式,没有什么变化,如内地的许多中小城市. 西方古典建筑形式的传播

1)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传入了流行西方的欧洲古典式建筑形式2)建筑师从外国学习归国,通过创作活动,传播了外国建筑形式.上述两种情况都是移植当时欧美盛行的建筑,采用最多的为当时最流行的代表资本主义早期的折中主义,集仿主义形式.

虚假装饰店面的商业:清末产生,南方从广州,北方从北京开始,以后在全国盛行. 宫殿式与混合式

20世纪30年代,曾出现复古主义的宫殿式与中西合璧的混合式的建筑思潮,当时他的影响面只限于一些大城市. 宫殿式

1)完全抄袭模仿中国宫殿等古建筑的形式,顾及新建筑的功能要求,以新材料,新结构套用古典形式2)按古典建筑的严格比例法式,在一定程度上结合建筑功能要求,有所变化3)虽然采用一定的宫殿古典比例手法,但不重视梁架斗拱的表现和完整的宫殿造型,体型则采用西方的建筑平面结合新的功能要求,外形加上宫殿式屋顶和局部装饰,或局部采用一些地方民建筑的装饰与手法. 中西合璧的混合式

1)平面按照新功能的要求,吸取外国建筑的布置手法,突出部分中国古典宫殿形式,但摆脱严谨的法式与繁琐的装饰,在有些部分采用平屋2)基本上采用近代建筑的造型,只在局部加上一些中国传统的建筑装饰殖民地的“复兴式”和“兴亚式”主要指日本帝国主义在台湾和东北城市中建造的一些政府及军事机构,建筑特征是在近代建筑中运用一些日本古代建筑的细部和装饰,这是来源于日本统治集团的官方建筑思想31927年以后国民党提倡新生运动,发扬国故,反映到建筑上便提倡采用中国固有的形式4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反映到教会建筑,以及教会办的学校及医院等,则是利用中国的旧有建筑形式,其目的是以中国人民之友的面貌出现,达到文化侵略的目的5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建筑艺术的直接影响不大,但也有些反映.

中国近代的一些城市规划图评析

不同情况:1)有明确的规划意图和较完整的规划图纸,城市大部分或局部地区按照城市规划图建设2)只对城市部分地区制定规划图,局部地区按规划进行了一些建设3)城市规划图及资料虽然比较系统完整,但对实际城市建设作用不大,基本上未实施4)属于粗制滥造的一些城市规划图,大多是凭主观臆想,缺乏科学根据资料,图纸不齐全,无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新兴的工矿城市:唐山,萍乡.

因铁路修建而发展的城市:蚌埠,郑州,石家庄 民族资本集中的城市:无锡,南通. 隋唐时代商业城市有哪些

番禹(广州),江都广陵(扬州),汴州(开封),外益州(成都),洪州(南昌)等地也是商业中心 明朝时期防御城堡:杀虎堡,嘉峪关.


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

古都型: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古都的风貌和风景名胜为特点的城市(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安阳等).2)传统城市风貌型:具有完整地保留了某个时期或几个时期沉淀下来的完整的建筑群体的城市(平遥,韩城,镇远,榆林等).3)风景名胜型: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而使城市富于特色和魅力(承德,桂林,镇江,苏州,绍兴等).4)民族文化及地方特色型:同一民族由于地域差,历史变迁而显示出的地方特色或不同民族的独特个性,而成为城市风貌主体的城市(泉州,拉萨,丽江,喀什等).5)近代史迹型:以反映历史的某一事件或某个阶段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遵义,上海,延安,重庆).6)特殊职能类型: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占有极突出的地位,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些城市的特征(自贡,景德镇,毫州等).7)一般古迹型:以分散在城市各处的文物古迹作历史传统体现的主要方式的城市(长沙,济南,吉林,襄樊等).

古代美洲城市代表城市

古墨西哥:特奥蒂瓦坎城,丹诺奇迪特兰城. 古玛雅:提卡尔城.

古印加:马丘比丘遗址,特奥蒂瓦坎城.

圣地建筑:利用地形灵活构图,以神庙为构图中心,考虑活动时的内外观赏视线变化,公众场

雅典城:自发形成,背山面海,无轴线无规则,巷复杂纪念希波战争胜利而大规模建设起来的城邦国家

卫城:政治军事宗教中心,位于高处的神圣之,建筑不考虑环境关系,专政时期的产物,防御为目的

希波丹姆规划型式

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以取得秩序和美.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街坊面积一般较小.希波丹姆根据古希腊社会体制,宗教与城市公共生活要求,把城市分为3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分3种住区:工匠住区,农民住区,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 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特点

1)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大都按照希波丹姆规划形式来建造,布局规整,模式统一.2)城市广场整齐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都是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建设.3)城市中心由广场取代卫城和庙宇.4)市广场普遍设敞廊,讲究气势和透视效果.(5)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好

罗马营寨城:方正的城墙,正方形平面,十字交叉道路通向东西南北各门,在道路交叉处建神.战争需要,方形城堡,棋盘路十字干道,以北非的提姆加德为代表

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公元1世纪的论文集,是全世界第一部完整的和最有影响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面为八角形城墙塔楼间距不大于箭射距离,从各个方面狙击攻城者,路网为放射环形系统,市中心广场有神庙,放射道路不直接对城门. 它是古罗马建设辉煌的历史总结,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关于城址选择,他指出必须占用高爽地段,不占沼泽,病疫滋生地,必须有利于避浓雾,强风和酷,要有良好的水源供应,有丰富的农产资源以及有便捷的公路或河道通向城市;关于建筑选址,他探讨了建筑物的性质,同城市的关系,地段四周的现状,道路,地形,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等等;关于街道的布置,研究了街道与常风向的关系,公共建筑位置的关系.提出的城市理想模式对其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有极重要的影响. 西欧封建城市特征

三大起源类型:军事要塞型,封建城堡型,商业交通便利型.保守的选址,水源丰富粮食充足易守难攻,突破城墙发展,逐步专业化的商业街市.道路环状与放射状为主(后期工业发展也有方格网).教堂建筑与城市中心广场教堂占据城市中心位置广场封闭构图,平面不规则,构图各具特色道路网常以教堂广场为中心放射出去形成放射环状道路系统.城市划分若干教区优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建筑物有美好的连续感丰富感和活跃感,弯曲街道冬挡风夏防晒. 日本中世纪封建城市

1)7世纪进入封建社会,受中国唐文化影响飞鸟时期的京城藤原京仿唐长安,奈良时期的平城京(奈良),平安时期的平安京(京都)也都受中国影响.2)9世纪始形成独特的日本文化.3)平城京(奈良)仿隋唐长安城制,1/4大小方格网道路形式,条坊制,有东西京,东西市宫城位于主轴线北,坐北朝南日本城市均无城.4)安城一直是日本政治文化中心,采用方格型布.5)天守阁:卫城中央的高楼,军事堡垒,权力象征.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建筑分期

以佛罗伦萨为代表的早期文艺复兴(15世纪);以罗马为代表的盛期文艺复兴(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以威尼斯和仑巴底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晚期(16世纪中期和末期);17世纪以后发展为巴洛克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

阿尔伯蒂1450年著述《论建筑,费拉锐特著《理想的城市》:合理选址,兼顾城市与要塞;便利美观的原则: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理性思:文艺复兴运动的特征;理想城市:街道由中心辐射出去,中心教堂宫殿城堡等,几何形体,星形,棱形防御城堡,城墙;已出现格栅形(方格)道路和矩形城市. 古典主义

君权专制与维理主义思潮产物.强调:理性的,永恒的,高贵的,有秩序(古典柱式,对称与协调,几何与数学关系),明确结构上的主从关系,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美学,数学等系统理论和基本原则

巴黎改建:炫耀君权与国家强大

改造与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卢浮宫为代表,也包括市政桥梁设施,大量的贵族府邸.兴建路易十四广场和胜利广场来歌功颂德.巴黎城市中轴线,后来的香榭里舍大街,协和广场,星形广场.采用区域性,轴线式的方式 最重要的王权纪念碑:凡尔赛宫

巴黎西南郊外,由国王猎庄逐步发展而成.放射形大道,巨大的建筑体量,有前院.凡尔塞宫花:对称布局,放射形道路,几何形式构图,十字水渠与喷泉,为树篱封闭的两侧以及远处的自然森林,大量精美的雕塑小品.最终强调的是王权至上和维理主义思想 园林建设:枫丹白露宫园 法国巴黎的改建 雅各宾时期:

1)贫民化的改建:道路,绿化,土地整理2)公民美德般单纯的建筑 拿破仑帝国时期:

军事独裁,城市建设活动主要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及为颂扬皇帝和宣传对外战争胜利服务;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政权;城市面貌:灰色屋顶的多层住宅建筑;有连续券廊的里沃利大;巴黎西部的贵族区建设;建设凯旋门广场之,由于交通阻塞在它周围开拓圆形的明星广.巴黎的核心---协和广场,在规划布局上控制了巴黎的市中心

拿破仑第三时期:奥斯曼巴黎改建计划:

背景:巴黎成为欧洲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目标:功能需要,宣传帝国,军事防御;内容: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路的建设;持续17年的道路建设;重视市中心,重要公共建筑的建设;大量的绿化建设;城市中心:分区设置中心;市政设施建设的近代化;缺失:贫民问题,内外交通衔接矛盾;但改革和城市美化运动具有历史意义. 巴黎地区总体规划:

平行带状发展战略,打破单一中心模式,树立区域发展的战略思路,城市发展廊带,保护巴黎旧城方针

资本主义工业城市产生后问题矛盾

1)城市化加快,人口暴增,城市畸形发展,居住环境恶化2)大工业生产方式引起城市结构巨,混乱了原有的城市结构布局3)刺激商贸,经济空前繁荣4)社会两极分化严重5)交通恶,布局混乱6)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污染环境7)急速发展导致环境艺术品质低下,缺乏整体环境考虑

近代亚非拉殖民地的特征

垄断资本主义和殖民地体系.宗主国的烙印.易地,输出港,统治中心,军事据点.城市平面简;一般方格网道路系统;规划结构仅考虑两度空间;对发展没有长远计划和预测;忽视地形约

田园城市:建设理想的城市,应兼有城与乡二者的优点,并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像磁体那样相互吸引,共同结合.这个城乡结合体称为田园城市.

简述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

1)概念: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2)田园城市实质-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若干个田园城市(3万人)围绕中心城市(5.8万人)呈圈状布局,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3)田园城市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设,环形林阴大道,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 田园城市的意义

霍华德针对现代工业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体系来研究,想了一种带有先驱性的城市模式,具有一种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它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其后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理论,卫星城镇理论有相当大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以后,在某些规划方案的实践中也反映了田园城市理论思想.

空想城市,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形城市主要特征

(1)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早期: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安德雷亚的基督教之城.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后期:欧文的新协和村社会制度问题,,部分的共产主义,规模/格局/组织形式,想化实践的失败.傅立叶的法郎吉《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规模/社会生产/公共生活,基层组织的实践和失败.意义:解决社会问题的积极探索.是田园城市,卫星城镇等理论的渊源(2)田园城市社会问题与改革: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城乡磁体理论:田园城市.城市模式(25=5.8+3.2*6).3.2万人的田园城市.3万人的城区.实施,经营,管理建议和实践.1903的莱奇华斯和1920年的韦林.意义:完整的规划思想体系,城乡结合,深远影响(卫星城镇,机疏散)(3)工业城市社会生产不再以家庭为中.产生原因:1901年戛涅的工业城市构想.能分区:中心区,住宅区,工业区.先进的交通模.灵活的发展余地.使用最先进的建材:钢筋混凝土(4)带形城市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马塔.高速高效交通性,设施性脊椎:无限的长度.市宽度限度:500米的理想.城乡结合与城市网.马德里周边带形城市.对城市分散主义理论影响

带形城市理论

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带形城市的规划原则是以交通干线作为城市布局的主脊骨骼;城市的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平行地沿着交通干线布置;大部分居民日常上下班都横向地来往于相应的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 城市宽度应有限制,但城市长度可以无限.沿道路脊椎可布置一条或多条电气铁路运输线,可铺设供水,供电等各种地下工程管线.最理想的方案是沿道路两边进行建设,城市宽500,城市长度无限. 盖迪斯区域规划观点

《进化中的城市》一书的贡献在于牢固地把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即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强调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构架.

柯布锡耶光明城市及规划思想特点

明日的城市依托新技术,积极的观点:城市集中主义1922年《明日的城市》和1933年的《阳光城》.城市规划观点:技术改善中心商业;摩天楼:新信仰解决老问题(拥挤);合理调整城市各区的密度分布;高效率的城市交通体系 邻里单位: 组成居住区的“细胞”,一个邻里按一个小学服务的面积来组成,从任何方向的距离都不超0.81.2公里.首先由美国社会学家佩里提出的,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20世纪 20年代流行于欧美各国,它针对当时城市道路上机动交通日益增长,车祸经常发生,严重威胁老弱及儿童穿越街道,以及交叉口过多和住宅朝向不好等问题,要求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的“细胞”,并把居住区的安静,朝向,卫生和安全置于重要位置.在邻里单位内设置小学和一些为居民服务的日常使用的公共建筑及设施,并以此控制和推算邻里单位的人口及用地规模.为防止外部交通穿越,对内部及外部道路有一定分工.住宅建筑的布置亦较多地考虑朝向及间距,理论 30年代欧美的居住区规划影响颇大,在当前国内外城市规划中仍被广泛应用. 卫星城的概念:

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象卫星一样,故名 卫星城理论及城市规划特点 概念:翁温1922《卫星城市的建设》.大伦敦区域规划理念.1930年帕克尔第三座卫星城市的建设.威森肖维10万人;依靠母城;公共交通体系;邻里单位的实践.影响:莫斯科卫星城规.社区运动,邻里单位与划区理论 雅典宪章

1929年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33年雅典会议宪章:现代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息,交通.从人的需求出发,安全方便的邻里单位.城市公共绿地与风景地带.反对伟大的排场.护名胜古迹与古建筑.重视城市空间效果.意义:适应城市新变化,挑战陈旧观念,强大的生命力 大伦敦规划优缺点

四个圈:内圈,近郊圈,绿圈,外圈.6731平方公/1250万人的大伦敦规划.单中心,同心圆,放射+环路,增加绿化.伦敦郡48公里半径的四个圈层:内圈:降低建筑与人口密度,改善内城功能.近郊圈:良好居住地,补充绿化.8公里宽的绿带圈:限制,运动场和农副基地.外圈:人口疏散地和工业企业.46年《新城法》与卫星城,邻里单位的尝试.问题:疏解不力,不便 英国几代新城及城市规划特征

英国第一代新城:哈罗.规模:8万人,26平方公.结构:两侧工业,4个居住区,13个邻里单位.独立的步行与自行车系统.简单的汽车路,市中心集中停车.注重城市特色与景观塑造(选址,地貌利用).问题:规模小,发展慢,就业差,回流现象勒.哈佛的重建.受戛涅工业城市思想的直接影响.工业化:模数制.城市,道路,设施,建筑,预制件的大量使用.古典的构图手法.十字干道,中心广场,标志建筑18层的市政厅.简单平.1946年新城法和1947城乡规划法.生活工作平衡,平衡,独立自足的新城

第二代新城:坎伯诺尔德:规模更大,更加紧凑集中和灵活;完整的人车分离的交通体系;丰富的山地景观和住宅.第二代新城:郎科恩:加大规模,简洁8字形结构,分级组织,融合居住环境,鼓励公共交通.第三代新城:密尔顿.恩斯:规模更大些,独立新城而不是卧城,重视经济性和公众参与规划,不再片面分区,开放式的城市中心设置,重视公共交通的经济性和便,景观设计

柯布西埃:印度昌迪加尔:

1951年规划,15-50万人,全新首府.模拟生物体的规划构思.整体而精美的设计.道路,建筑.功能分区明确.雅典宪章的反映和弊端.有序和机械,丧失人情味和民族地方特色.广场空旷,脱离国情

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

1956年规划,强烈的象征意义.结构清晰,分区明确.杰出的城市中心设计---简洁而表意.度失衡,缺少人情味和生气,城市设计简单化过分追求形式,机械地综合体 荷兰兰斯塔德规划特点

人口和城镇分布集中,把大城市的多种功能分,形成既分开又联系的有机系统:多中心性质;环状地带沿交通干线向四周发展

场所:指由特定的人或事所占有的环境特定部.特征:1场所的占有性2场所的非空间性3场所的随机性 有机疏散理论

芬兰建筑师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它包括:城市作为一个机体;人口与工作岗位相对市中心疏散:轻重工业的疏散.市作为一个机体,是和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致的,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开发的离开中心的地域上去.重工业不应安排在中心城市位置,轻工业也应疏散出去.腾出来的用地开辟绿地.日常活动集中布置,然活动做分散布置.

中心地学说及增长极核理论

瓦尔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提出理想正

六边形城市体系模式,乡镇的理想分布形态应是均匀分布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就是位于六边形角上,而位于六边形的那个点,起着管理从属6个点的作用.佩鲁的增长极核提出把工业等建设快速在少数极核进行,促进使极核本身增长和首先繁荣,并企图以极核的影响来带动其附近发展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雅典宪章》

1)思想基础: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认为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环境,自动解决城市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2)核心内容:提出功能分区,认为居,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导规划向科学方向发展3)功能分区及其之间机械联系:从对城市整体的分析入手,对城市活动进行分解,在揭示问题的基础提出改进建,将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复原成一个完整的城市

1977年国际建协•秘鲁利马《马丘比丘宪章》 1)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2)城市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做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提出了动态规划的概念.3)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体具体不同的价值观,规划师要表达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为不同的利益团体提供技术帮.

两者的差异:

1)《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2)《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的各类群体,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3)《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 的过程性和动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dafd2a3524de518964b7db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