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探析

2022-12-14 23:27: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残疾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探析》,欢迎阅读!
探析,残疾人,心理健康,因素,影响
残疾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探析

摘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对象。本文从关爱残疾人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通过专业心理量表的测试与深度访谈,了解了残疾人心理健康状况,探讨了影响残疾人心理健康的各方面因素,包括残疾人个体的价值观,家庭教养方式及社会生活环境等。希望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探讨,来呼吁更多的人正确看待残疾人,关爱残疾人的心理健康。 关键字:残疾人 心理健康 社会环境 影响因素

残疾人是我国各种人群中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残疾人有6 千多万,占人口比例的5%左右。残疾人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他们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随着竞争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由于沉重的精神负荷而引起的心理失衡现象日益增多,现代的快生活节奏,竞争加剧,家庭结构变化,社会观念变更等诸多问题,不少人变得难以找到认同感,社会的快速变化无所适从,因此发生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残疾人也不可避免。 多年来,残疾人的温饱、升学、就业、婚姻等问题一直被社会广泛关注,而残疾人的心理健康和康复却被忽视。残疾人由于自身身体的缺陷导致无法自理,对大多数残疾人来说都是一个很难解开的心结,此外,社会上一些歧视和过度“好奇”,也极大伤害了残疾人的自尊自信,给残疾人本来就十分敏感的内心增添了沉重的压力,继而损害残疾人心理健康。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残疾人的心理问题也应该是社会性的问题,保障残疾人心理健康,关注残疾人的幸福感,是整个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

一、 残疾人的定义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1990 12 28 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的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国家和社会在应该保障残疾人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为残疾人在生活、工作教育、医疗和康复等方面提供的设施、条件和服务。

二、 心理健康的定义 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一般说来,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他们能够深切领悟人生冲突的严峻性和不可回避性,也能深刻体察人性的阴阳善恶。他们是那些能够自由、适度地表达、展现自己个性的人,并且和环境和谐地相处。他们善于不断学习,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地充实自己。他们也会享受美好人生,同时也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他们不会去钻牛角尖,而是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 题。 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三、残疾人心理健康状况特点 为了了解残疾人心理健康状况,笔者对长沙市职业技术学院的聋哑学生和暮云特教中专各一百多名学生做了SCL-90 的测试。结果发现,残疾人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SCL-90 的结果显示,长沙职业技术学院聋哑学生,躯体化症状得分>2 的比例占 41%强迫症状得分>2 的人数53%人际关系敏感度得分>2 的分数占总分数42%抑郁得分>2 占总人数44%焦虑得分>2 的分数占总分数39%敌对得分>2 的分数占总分数39%恐怖得分>2 的分数占总分数28%,偏执得分>2 的分数占总分数46%,精神病性得分>2 的分数占总分数48,其他得分>2 的分数占总分数 46%。因子分大于 2 说明个体在此项目上症状显著,需引起关注。暮云特教中专的情况相对较好,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三个项目得分>2 的情况相对较多,分别占38% 23%32%其他项目比例都不到20%,与正常人群的差异不明显。 经过多个案例的访谈,我们发现,残疾人普遍存在急切的挫折心理。身残之后,他们往往在自卑之中产生自怜,希望获得人们的同情 和帮助,而他们的期待经常不能得到满足,由此带来的挫折心理较为普遍。另一方面,在得到帮助之后,不少人感激之情与回报之心油然而生,这种感激之情得不得回应也会带来一些失落感。人为事故或原因造成的残疾人,受挫感特别强烈,有的甚至会因此而改变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和性格。变得对世界充满忿恨,对未来充满焦虑,看待人生也更加消极。 强烈的自卑心理也在残疾人中较为普遍。由于遗传或因意外事故导致某种身心缺损和功能丧失,丧失了健全人的生活能力,会认为被瞧不起和低人一等,因而性格变得孤僻、胆怯,从而意志消沉,丧失生活的信心,同时,深刻的抱怨父母、抱怨领导、抱怨命运。总之,虽然还是有很多人能较为乐观面对未来,乐观面对生活,但仍有较多残疾人不能接受自己,没有勇气改变现状,对周围存在偏见,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四、残疾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4.1 价值观对残疾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它使人的行为带有稳定的倾向性。残疾人由于自身的局限,触的生活面较窄,此外,对于自身的过度关注和对人际关系过度敏感,很容易形成过度依赖和自我中心的价值观。过度依赖的人习惯服从传统习惯和权势,对自己的生活缺乏主见与计划会有因为找 不到自己的归属和价值而产生焦虑情绪,影响其人生积极性的发挥,生活缺乏动力,陷入一种不能自拔的困境。自我中心型的价值观,信仰冷酷的个人主义,自私和爱挑衅,这会造成他们的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中,长久不能进步,此外,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狭窄的生活圈使其生活乐趣减少,人际关系不良,导致其敌对、偏执症状增强,抑郁焦虑情绪泛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4.2 家庭对残疾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发育、人格的形成、归因方式及心理防御能力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关调查表明,父母在教育中表现出态度不一致、压力过大、歧视、打骂或者冷漠等特点时,孩子常常会表现出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残疾人家庭对待其孩子通常分成三类,不同的教养方式对残疾孩子的人格特征具有不同的影响。第一类是以平常心看待的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父母在残疾孩子的教育中,让孩子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心理氛围中,父母尊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d4e601b13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