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蜡烛教学案》,欢迎阅读!
教 学 案 设 计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课题 蜡烛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特点,理清记叙的要素。
2、把握老妇人的人物形象,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体会烛光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探究这篇通讯感人的艺术效果是如何发生的。 一、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烧灼 zhuó 桥头堡 bǎo 迫击炮 pǎi 间歇 jiàn ....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集备
时间 学法 指导
课 堂 操 作
圈画目标 明确学习
内容
书写工 整、规范
拂晓 fú 瓦砾 lì 地窖 jiào 扭曲 qū 清楚、红 ....
孤零零 līng 遮掩 zhē yǎn 匍匐 pú fú 僵硬 jiāng yìng 笔订正 ........
利用注释指导自舀出 yǎo 腋窝 yè 鞠躬 jū gōng 颤巍巍 chàn .......
及词典 批强调wēi wēi 肃穆 mù 明晃晃 huǎng ...
重难 2、了解文体
点。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
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和消
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 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3、作者及背景资料 《蜡烛》作者是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
红军对德国法西斯进行反攻,帮助被德国占领的欧洲各国人民进行
民族解放。作者以随军记者的身份直到柏林,本文写的就是苏联红
军帮助南斯拉夫人民解放首都贝尔格莱德时发生的一个故事。
二、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六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用笔在文引导速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 中全圈划读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
重要信息 指导思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南斯拉夫
考 母亲不顾枪林弹雨安葬了烈士,最后拿出自己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
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
三、自主探究
1、文中哪个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说
忠于文本内容分析
抓住细
对炮火的11次描写;对蜡烛的6次描写;对黑围巾的4次交代; 节,在文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 (3次 “爬” 、3次 “跪”) 中圈点勾① 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画
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② 对“黑围巾”的多次描写:表现了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
肃穆气氛,突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
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③ 对“炮火”的多次描写:突出了当时环境的危险,更突出了老妇
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同时也使我们为老妇人的行 为而感动。 ④ 对“蜡烛”的多次描写:说明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
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的哀思,是 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3、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结合文本
①老妇人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
内容分析 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②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烈 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③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不怕艰难, 安葬烈士。 ④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
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了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
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爱。
4、最后两句话是什麽意思?
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结合主题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分析 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说原因。
①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不顾生死。 ②年老体弱,掩埋吃力——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③视若亲人,沉痛哀悼——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④烛光闪烁,真情祭悼——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2、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教学 反思 备课组长
年级 主任
教务处
引导分析交流,统一答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d0b93584028915f804dc2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