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做一位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欢迎阅读!
做一位能屈能伸的大丈夫
【摘要】在教学高二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留侯论》时,关于忍与不忍的观点引起了学生们的争议。古人写文章往往有感而发,有具体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因素在其中,所以我们在解读古人文章时要多角度解读,这样才不会误读错读文意,本文希图通过论证,辨明思想,纠正偏颇的认识。
【关键词】忍与不忍;辩证;底线原则;正义理想 ;个人国家
在教学苏轼《留侯论》的时候,学生对文中的“能忍”与“不能忍”的观点颇有争议,有一部分同学赞同苏轼的观点,认为为人处事就该多忍,有些同学则认为“该出手时就要出手”,不宜太隐忍。为辨明思想,纠正偏颇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我将自己读《留侯论》时的感想整理如下,以见教于大方之家。
苏轼在文章之首给古代的豪杰下了个定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所谓过人之节,即文中所说的“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气度节操,也即“忍”的品格。
先说说苏轼为什么把“忍”看得这么重要呢?
首先,从苏轼自身的经历来讲,他一生仕途坎坷,在从黄州到惠州,从惠州到儋州的一贬再贬,越贬越远的人生困境中没有消沉,没有绝望,反而越打击越坚韧,越挫越勇,骨子里充满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血液里流淌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乐观,灵魂里渗入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他所到之处修水利,防洪水,建医院,办学堂,时刻持有造福一方百姓的激情,这一切恐怕都与他内心深处一直崇尚的“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古代的豪杰之士有着莫大的关系吧。况且其父在《名二子说》也提醒教育苏轼“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一向尊重父亲的苏轼也一定会把父亲的教导时刻记在心里的吧。
其次,苏轼一生饱读诗书,他是从古人的经历中总结出这样的结论的:历史上但凡有成就的人大多都具备“忍”的品格。君不见周文王为实现推翻昏庸的商纣王而忍泪食下自己的亲生骨肉;越王勾践为实现复国之志而甘当吴王夫差的马前卒,卧薪尝胆十年不倦,韩信为日后能出人头地成为诸侯将相而忍胯下之辱;司马迁为著“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不惜遭受奇耻大辱的宫刑……而我也很认同苏轼关于忍的结论,君不见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为改变部族长期为奴的命运而甘愿承受二十七年的牢狱之苦;缅甸最大的反对党领导人昂山素姬为要还人民一个和平、安定、没有恐惧的缅甸而在狱中坚持抗争十八年。古今中外这些豪杰之士用他们的行动和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苏轼的“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的论断的无比正确性。
再谈谈苏轼在分析圯上老人为什么要教张良要“忍”时说的那句话:“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未可乘”。这是苏轼用他敏锐的政治眼光总结出的处世的哲学。对这句话,我不敢苟同,起码我们应该辩证地分析一下。
的确,如果皇帝、长官、领导者,太残暴,太昏庸,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听不进半句忠言,你却直犯其锋的话,受伤难免总是你。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多少位直言敢谏者,轻则削官降职,发配流放,重则杀头挖心,丢了性命:比干、屈原、司马迁、韩愈、刘墉……然而这些人直犯其锋,冒死直谏的目的是捍卫国家、百姓的利益,是捍卫正义和理想。这种“不能忍”的精神是非常必要,非常可贵的。
其实,“忍”和“不能忍”之间,是有原则的,或者说是有底线的。有些东西是我们宁可付出生命也要坚持捍卫的,如人格、尊严、国格、民族尊严等。于是历史就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就有“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彭泽小令的陶渊明,于是就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毅然离开朝廷的李白,于是就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就有宁可被灭十族也不愿为篡位皇帝写诏书的方孝儒,就有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见义而起,奋不顾身的血性儿女的支撑,才有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才有了悠悠四千年的古老文明的延续。
那么什么时候应该忍呢?正如《留侯论》中所说:“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当你面对的人或事不值得你用宝贵的生命、时间去计较的时候,当个人的屈辱与国家的使命发生冲突的时候,当实现抱负的时机还未成熟的时候,忍耐就成了必要。试想若韩信当初不能忍跨下之辱,那么历史上很可能就少了一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胜”的将军,只不过又多个“逞匹夫之勇”的莽夫罢了,如果张良没有炼就“忍”的性格,历史上也就不可能有“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一代军师,仅仅多了一位刺客而已。
古人云:大丈夫能屈能伸。该屈时不屈,那是“逞匹夫之勇”的莽夫,该伸时不伸那是怯懦无能的懦夫。所以我们为人处世,都要力争做一位“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忍者,又要做一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勇者,即做一位能屈能伸的大丈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cf361561d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