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略论哈尼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及其艺术成因》,欢迎阅读!
略论哈尼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及其艺术成因
作者:余敏
来源:《金色年华·下半月》2013年第02期
摘要:民间舞蹈由劳动人民直接创作和享用,在一定环境中由参与者(即兴表演者)进行传承,于民族交融中发展。它的形成受地域、自然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哈尼族舞蹈的种类与动作特点,反映了原始图腾信仰与祭祀舞蹈。 关键词:民间舞蹈;哈尼族舞蹈种类;哈尼族舞蹈特点
云南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这里居住着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在众多的少数民族舞蹈中,哈尼族舞蹈象一颗灿烂的明珠,独放异彩。哈尼族主要聚居住在云南南部的红河洲、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等地。哈尼族支系繁多,有20多个繁杂的支系。在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哈尼族人民创造的光辉、精妙绝伦的哈尼族舞蹈,就是其文化长廊的一朵奇葩。在此,本文仅就哈尼族舞蹈的特点和成因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哈尼族舞蹈种类很多,有《扇子舞》、《多波搓》、《扭鼓舞》、《木雀舞》、《棕扇舞》、《芒鼓舞》、《碗舞》、《竹筒舞》、《阿依搓》等等,其中在祭祀性舞蹈方面以《阿依搓》的特点最为鲜明。“阿依搓”哈尼族语称“木雀舞”,是非常有名的送葬舞蹈,它是部落首领死后祭祀时专门跳的舞蹈。“木雀舞”跳法比较复杂,技术要求很高,一般人颇为难学。整个舞蹈动作有12套,表演性强,有跳、腾、扑、跌、前仰后合、左曲右折等特点,让人看了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每套动作都有固定的内容。如:表现生死前的头饰、威风凛凛的官帽动作为一套;表现死者生前为统帅,神彩飞扬的又为一套;表现死者生前赫赫功绩的又为一套等等。每一套都有一些基本动作并加一些即兴表演。跳“木雀舞”前,舞者们要用木头雕出两个完整的鸟形,即为“木雀”。跳的时候。两位舞者一手举“木雀”,一手拿扇子,为领舞者。伴舞的人数不定,有多有少,通常为四、六、八、十数等,均为双数。伴舞的手拿竹板,尾随着舞师边跳边舞着手中的竹板,打出咔咔咔的节拍,按节拍舞蹈(行为图形)。舞者手中的竹板类似“金钱梭”,粗细不同的竹片数块,用皮绳或绳子穿成一串,舞动起来,节拍分明,声音悦耳。 《扇子舞》在哈尼族民间舞中也颇具特色。《扇子舞》在哈尼语中称“巴思搓”,流传于滇南红河洲、元阳县、元江县等一些哈尼支系中。舞者两手各拿棕扇起舞。有的地方保持着古老祭礼性质,要老人死了才跳;有的地方稍有变化,过年和祭祀祖宗也跳;有些地方完全作为群众集会节日和办喜事时的表演性舞蹈;有的地方只限于男子表演。舞蹈跳法基本相同,舞蹈时两腿弯曲,按着伴奏的鼓点节拍,一拍一颤动,两手持扇在胸前合拢,然后边绕边向外拉开。哈尼族在一年中的大大小小节日很多。但最隆重、最热闹的要数农历10月的“美首扎勤特节“。这个节日是哈尼族人民最高兴的日子,在通宵达旦的“歌舞狂欢”中人们把一年的劳作全都投进篝火里,人们尽情地跳、尽情地唱。在节日里人们所跳的舞蹈多是奔放的《竹筒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ce28ec95a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