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欢迎阅读!
![钱钟书,默存,无锡人,江苏](/static/wddqxz/img/rand/big_96.jpg)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
钱钟书(1894-1986),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现代著名学者、翻译家、文艺评论家(1963-1975)。其研究领域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语言等方面。曾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兼《文汇报》社长、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钱钟书文存》等著作。
一、童年时代
钱钟书,江苏无锡人,生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9月2日,故又名为钱。父亲是一位有文
化、知礼节、讲信用的秀才,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母亲是晚清有名的女权主义先驱朱宸濠集团中的一员,曾在日本留学,回国后被聘为教育家。这对一个普通的家庭并不富裕。然而因为早年受过良好素质教育及对家庭背景没有过多要求,因而他们是不需要负担子女的教育费用而由国家供给子女。这样一个经济拮据之家的孩子们并不需要像一般家长一样去为子女置办洋货衣服、学习西洋文化等很多。由于家族背景雄厚,因而在钱钟书7岁时,就开始给家里订做《红楼梦》。这种对于家庭出身的不重视使这个孩子以后可能成为一名文学巨匠,比如后来成为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的竺可桢先生。
二、童年家道中落
钱钟书是在1913年10月15日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贫苦家庭。他的祖父是秀才,母亲是
苏州名妓,父亲早年也在苏州经商,所以他出身于书香世家。在他四岁的时候就进了私塾。然而从他之后就很少再读了,家中陷入了一场混战之中。因为他的母亲在他八岁时便离开了他。
三、留学日本
1922年7月,清华大学设立“东西方文化奖学金”,钱钟书于当年9月随学校赴日本留
学,获学士学位。1927年,钱钟书回到上海,于同年10月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主修英语。1930年,受聘为日本东京大学文学教授兼中国研究教授。在此期间,钱钟书研习过“形而上学”学说和日本汉学。1934年12月回国,曾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室秘书兼任人文学院教授,又在北京大学兼课。1936年1月起先后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东方研究所和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院教授日语及中国文学课程。1937年7月9日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迁至重庆。1946年夏回国。1946年9月至1947年1月与王蒙主编《文艺周刊》,任总编辑,主编《世界文化》杂志和《新文艺》杂志。1949年后任中国社科院文艺研究所所长。1955年1月起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教书50年)并兼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
四、求学生涯
1928年,读完中学毕业,即赴美留学。1930年,他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获数学
硕士学位。1934年,他获得美国费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5年,回国工作。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钱钟书曾先后到重庆和南京两次避难。抗战胜利后回母校清华大学任教。1946年被聘为北京清华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51年3月至1955年8月,任教于清华大学数学系和中文系;1958年5月至1963年11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在此期间与其学生冯友兰被称为中国最杰出老师,曾是中美文化交流委员会委员,中美文化协会副主席。
五、文学创作和翻译
1936年,他开始以诗入词。1936年,开始在《诗刊》连载短篇小说《围城》。次年获诺贝
尔文学奖提名。1940年6月11日《小说月报》发表《〈围城〉序言》,全文如下:一语道尽了一个优秀作家在一个时代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一部作品的产生必须有两个理由以及两个条件——使读者能够阅读到这一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在写作本身之外还有一种形式——艺术。钱钟书从诗和散文中体味出人生况味来,认为,“诗中有话要不写在纸上要说在人的心里”;“语言中有话要说”“说出来就没有”;“说出来就有意义”等等。在他晚年的诗歌创作中他是一位追求“诗心化人生”的作者。
六、文艺评论和出版之路
钱钟书对文学创作、阅读研究、文化批评,均有独到的见解和独到、深刻的见解。他的作
品大多被译介,其中包括苏青、曹禺等著名作家,还译有世界名著《儒林外史》《霍乱时期的爱情思想》等。从一九四九年开始,他一直在担任文艺评论工作,对文学创作与翻译都有深刻的认识与见解;他常把自己的看法说给人听;他也很注重自己研究和讨论的成果转化。钱钟书说:“我不写好文章是为了当个好人。鲁迅写了那么多优秀作品,可是我们不能像鲁迅、茅盾那样来做一个文艺家。”正是由于钱先生身上充满着“批判精神”和强烈爱国主义责任感,在那个没有任何政治压迫下,他仍用笔写出了《中国文人之病》之类文章。对于一些作品中出现了一些“非主流观念”:“文革”中和其他种种社会运动,如“思想改造运动”都被视为不能理解甚至是反对;有的观点甚至是以“反动”为口号;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与科学,文学等学科之间不应有任何联系……
七、晚年回顾及总结
钱钟书晚年的思想状态有很大的出入。由于子女不在身边,他就自己在写文章时自作主
张,以表达对自己去世的纪念。自己也会不时地写点东西,偶尔用一点小节来表达一下自己内心对世事的感怀和感想。我认为这是不成熟的。我这一生写了多少东西啊?但我自己觉得最重要。我觉得没有写完就等于没有写了一篇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c9ba02455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