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责任意识与责任心理研究:时代呼唤的主题》,欢迎阅读!
责任意识与责任心理研究:时代呼唤的主题
责任,是一个多学科进入的复杂社会文化主题。伴随对人类自身存在价值的反思,责任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依照各自的认知逻辑,从不同角度、层面对这一主题做出了系统阐释。从而有关责任性质内涵的理解广泛浸润于那些探寻人生境界的哲理建构之中。每位哲人在面对“责任的本质及其与自由的矛盾转化关系”命题时,都会给出自己严肃认真的形而上解答。责任也总是体现为一种社会行动。作为时代精神及其价值体系的直观表达,责任行为从根本上确保了民族文化生命得以延续,是推动文明形态传承、进步的直接动力。责任还可被概括为一套观念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社会规约系统,责任伦理不仅构成了一种隐性的权力话语控制力量,而且直接影响着人际、群际间的交往互动秩序。责任同时可以化为一种个性品质。正是责任主体的内在心理结构与动力过程,搭建了沟通客观价值构想与具体责任践履的桥梁,使得抽象责任理念的现实转化成为可能。责任主题的心理学蕴含是维系责任研究现实功效价值的基本前提。
当代中国需要责任研究,特别是有关责任的心理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不缺乏以责任为主题的思想理念,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凝练出“心怀天下”、“仁民爱物”的责任品质。面对地震、洪水、流行疾病等重大自然灾害,国人所表现出的“克己让人”等负责行为与献身精神,鲜明地体现出印刻在心灵深处的责任共识。然而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文化碰撞,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内在价值冲突,在改变了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结构的同时,也影响到既有的责任信念,使得责任实践变得无所适从。因此,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辨别、析取当代中国人责任人格的核心品质,化解其中潜在的矛盾因素,形成内在一致的责任心理观,有助于宏观意义上统一责任价值理想的构建,有助于全社会范围内公民责任教育的顺利实施。
心理学的生命在于实践。不仅心理学研究命题的确立是一个反映社会需求的建构过程,而且研究结论的可信与有效水平,也需要回到具体的时代情境中、经由生活实践加以检验。衡量一项研究是否具有价值的重要指标,就在于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可以说,展开针对责任的心理学研究,正是身处这个时代的心理学者所应背负的使命与责任。
为反映责任心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推进对于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入探索,本期特汇集了4篇代表性论文编录成以下专辑,奉献给学界同仁。况志华撰写的“与决定论的关系:基于心理学视角”,是一篇关涉责任产生前提的理论分析力作。该文通过系统梳理不同历史时期心理学领域自由意志与决定论之论争,澄清了二者的内在辩证关联。特别是文中强调的“责任的自由意志前提及其条件制约性”观点,为责任现象的产生以及责任承担程度等问题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说明。叶浩生与杨文登在“责任的二重性及责任意识的培养”一文中,基于对责任主客观二重性的分析,主张责任意识的认知与情感二维划分,并明确提出了针对不同维度的责任意识培养途径。这些途径对于当前公民责任意识教育的具体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李明在“责任心的多元研究与测量”中,依据责任心理论背景与测量方
法的关联性,对不同领域的责任心测量及相关方法技术,作了细致缜密的综合分析;并在责任三角模型的启发下,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包含责任品质、责任认知和责任情境的三侧面模型,体现了一种责任研究的整体论视角。冯天荃的“学前儿童道德责任意识的发展研究”则代表了一种责任心理的实证研究尝试。文章通过结合学前儿童的道德判断及其归因研究,对道德责任意识的发展轨迹做出了心理发生学意义上的客观说明。该研究的相关结论对于儿童责任意识的培养,极具现实指导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c7858dd1b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