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访谈》观后感

2023-04-20 15:25: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心理访谈》观后感》,欢迎阅读!
观后感,访谈,心理
《心理访谈》观后感

《心理访谈》是CCTV12的一栏电视节目,也是提供心理学帮助的一个活动平台。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心理访谈》,希望您喜欢!

《心理访谈》观后感篇一

在舞台上自信满满、“大出洋相”的相声演员,在生活中却是个羞怯自卑的男孩。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时会低着头,声音细若蚊鸣,在每个人的学生时代周围总会出现这样的一种同学,他们胆小、容易害羞、总是很紧张、看着就觉得老实好欺负。但一个相声演员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开玩笑、乐观开朗、说话大方,总之就是与自卑扯不到一起去的一类公众人物,然而李嘉鹏就是这样一个“自相矛盾”的人,而且为此纠结不已,他不喜欢不自信的在台下的那个自己。

周正老师在观察了一会他与其同事与主持人的谈话后,问出了一个问题:“你妈妈喜欢你吗?”李嘉鹏马上就回答应该是喜欢的,并急着开始列举父母喜欢自己的种种迹象。但是,周老师却开始强调地问:“你妈妈有对你说过吗„„”你真棒之类的、直接的夸奖,不过李嘉鹏对此的反应依然文不对题。此时,周老师举出了“狗对肉与音叉”的条件反射的例子,说他已经形成了一个第一反应是“我有什么不足”的条件反射了。

这与李嘉鹏的母亲的教育有密切关系,她总是告诉李嘉鹏“不能骄傲,不能自大,要找不足,提更高的要求”致使李嘉鹏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对自己加以否定,即使办了专场,他的妈妈也只是说要不是有他的搭档在,他是办不到这样的。李嘉鹏的症结出在他妈妈身上,长久的否定和不受到鼓励使他陷入自卑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然后,周老师有给李嘉鹏出了一道题:“假如你管理着一家大公司,要招30个人,却来了40个人,20个自信的,20个羞怯的,你会怎么办?”李嘉鹏的回答是:“三分之二招自信的,三分之一招羞怯的。”当周老师问他:“你不觉得羞怯的不好吗?为什么还要招他们呢?”他说:“不张扬的人也有他能做的事。”比如管理财务就需要那


些不张扬的人,羞怯的人有一种天然的意义,而且他们常常很有责任心。

这时,李嘉鹏终于绕了出来,也让我顿时醒悟,羞怯的人和不羞怯的人都有用武之地,也就是羞怯不羞怯都没关系,正如主持人说的:“而且特别可贵的一点是,需要你上台讲相声的时候,你一点都不羞怯!”由此,节目在一片笑声中结束,也让我这个观众觉得很是舒心。

《心理访谈》观后感篇二

最近看了一期《心理访谈》,故事是这样的:妻子丢下年幼的女儿,离家追寻所谓的爱情,丈夫为了寻找妻子,不惜倾家荡产,带着女儿过着颠簸流离的日子,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女儿得不到妈妈的疼爱,也被一心寻找妈妈的爸爸所忽略,没有人陪伴,关心,常常一个人发呆。

也许这个小女孩还不懂,她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她只知道,要跟着爸爸不停地找妈妈。看着天真无邪的小女孩,我好心疼,真想跑上前,好好地呵护着她。想到她的父母,我心里充满了愤怒和鄙夷,恨不得当面痛斥、棒喝一番,把他们给敲醒了。

但我十分清楚,这只是反映了我情感的强烈程度,不反映我的立场。这背后一定有故事,有苦衷。真正助人,要按捺住,耐心倾听。

想必,大部分观众和我的心情一样。我们常常会入戏,容易受情绪驱使,随意指点别人的人生。

我看到,两位嘉宾老师和主持人的发问咄咄逼人,完全失去客观中立的态度,从道德和伦理方面,步步紧逼,质疑来访者,令来访者十分痛苦,不得不为自己辩解。

这部分我有点看不下去了。这是心理访谈节目,不是辩论讨伐会,这样口诛来访者,不但无益于解决问题,反而会激起来访者的阻抗。在真正咨询过程中,来访者的感受一定是被尊重和理解的,绝对不能被随意评判。

没有遭遇不幸的人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自以为高尚,就可以随意鞭挞身处困境的人,这不是助人,是秀。当然,如果出于节目迎合观众看点需要,刻意为之,那无话可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c6d538130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