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期中考试总结含反思》,欢迎阅读!
教师期中考试总结含反思
教师期中考试总结含反思1
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期中考试很看重。教师要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学生想知道自己学得怎样,家长渴望了解孩子的在校学习状况。同时从教学管理角度看,通过考试可以了解半学期的教与学情况,对后半学期的教学有借鉴、参考、指导作用,所以学校对期中考试每个环节均作了认真组织和精心安排。现就期中考试的前后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
一、准备工作
根据校办要求,考前一周,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要求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中积极主动,主要做了如下工作:①强化学生书写训练,强调试卷的书写与条理占5%②强调激励评价机制,不但发学习成绩奖,还发学习进步奖。③各班级做好期中复习工作。④严肃考风考纪,严禁作弊。⑤营造考试氛围,精心安排考场。
二、阅卷工作
本次阅卷采用教师集中、流水作业的方式进行,由教导处,统一安排。上午考试,下午教师集体评卷。阅卷过程中,各位老师都能服从分配,毫无怨言,本着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出色地完成任务,大大提高了考试的可信度,实效性,保证了考试的公平、公正,真正达到了阶段性评价教学的目的。总得说来,阅卷质量较好,信度较高,统分、登分几乎无差错,圆满地完成了期中阅卷工作。
三、考后工作
考试结束后,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①学校及时计算出教师成绩,上发至教办邮箱,②教师写出了试卷分析.
四、反思
有许多教师、同学在期中考试后,往往只是关注于考试成绩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考后反思工作,无论考试成绩优或劣,考试后都要认真地进行总结,因为只有这样,师生才能找到考好或是考得不好的原因。找到了问题的根结,在今后的教、学中就会更有利于自己发挥优点,改正缺点,从而在之后的考试中发挥出优异水平,所以说考后自我反省的意义一点都不亚于考试本身。
期中考毕竟只是一次阶段性的诊断测试,不能将其结果“夸大化”和“绝对化”,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剖析期中考试成败的原因。
建议同学们,在期中考试后,向自己提出三个问题:①成绩跟以往相比是上升还是下滑?②如果上升,是因为考试题目适合你(有些同学遇到比较难的题目反而成绩会比较好,有些则反之),还是其他同学出现了失误,还是自己的真实水平的确上升了?③如果下滑,问题又出在哪里?
针对这次的期中考试成绩以及近期的学习状态如此进行反思,同学们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住此次期中考试成败的关键因素和自己所面临的处境,以及所要努力的方向了。
教师期中考试总结含反思2
周三,本学期的期中考试结束了,五一假期里,大部分家长和孩子知道了自己的成绩,我原先就说过,成绩的起伏太正常不过了,别说学习,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命,不也在起伏中前行吗?如果我们的心电图不是起伏的,估计我就写不了教育随笔了,您也看不到教育随笔了,不是吗?
当然,看到成绩后,我们的家长很自然的看到了孩子的数学成绩、英语成绩、物理成绩、化学成绩、总分、排名等等,当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绩下滑了,然后就开始指责我们的孩子,你怎么不认真学习啊,你不学习对得起谁啊,再不好好学还有出路吗,再不好好学就别回家了,更有甚者把孩子揍了一顿,试问一下,这些话、这些做法管用吗?好像不见得吧,如果真的管用的话,估计也是反作用! 看到上面的做法,我也终于明白了孩子和家长的关系为什么那么僵了,不要忘了,家长和孩子之间除了学习之外,还有亲情,前段时间,我准备搞个活动,让各位家长给我发送一张和孩子近期的合影,没想到的是,很多家长竟然就找不到,很多家长把小时候和孩子的合影发过来了事,有的估计只有5、6岁,现在孩子都16、17了,我想问问家长朋友们,这十年的断档难道真的如此巧合么?为什么恰恰是自从孩子上小学开始,这种照片就没有了呢?难道上学以后,学生和家长之间纽带就只剩下学习了吗?
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老师,对于成绩的渴望,我自认为已经达到了一中吹毛求疵的地步,但是相比于我们的家长,我孩子自愧不如,自从家长知道孩子成绩后,我的电话又变成了热线电话,百变不离成绩,归根到底只有一个问题――就是孩子成绩为什么提不上去或不稳定,对于这个问题我无法一一回答,因为每个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或下滑,都有不同的原因,有不学习的、有发挥失常的、有怯场、有准备不充分的,面对100多个孩子,在这里,我无法一一分析,但是,我需要说的是,除了学习,我们的家长还能不能关注一下孩子的其他的问题呢? 在这次考试之前,我们学校举行了一个校园百佳评选颁奖典礼活动,我两个班获奖的同学不少,有书法家、绘画家、十佳主持,并且还有4个孩子准备了一场话剧,占用了很多的时间,说实话,当时我也很担心,会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所以,每次在他们排练之初,我都在不断的敲打他们,排练可以,但是我不允许看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c6b4edc25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