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

2022-07-02 01:00: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记叙文阅读》,欢迎阅读!
记叙文,阅读


年级语文记叙类阅读指导

一、基本常识:

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3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 \ 第三人称 4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5、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6、小说的情节四个阶段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7小说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8、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9、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10、常见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正衬、反衬)、象征、托物言志、首尾呼应、设置悬念、作铺垫、以小见大、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借景抒情、托物寓意等。



二、记叙类阅读方法指导:

思路是:看标题――读文章――审试题--回读原文――作解答。

()看标题:题目是文章内容的眼睛,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记叙文内容,推测文章中心。

()读文章

通读全文,对文章的内容、主旨、思路、写法有通盘认识。阅读文章,一定要掌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规律。整体阅读,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首先,把握记叙文的类型特点(人、事、物、景),根据其特点,整体感知中心内容。写人的文章主要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来反映人物性格特征,表现主题。记事的文章要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它体现的中心思想。

其次,阅读记叙文,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认识清楚,注意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换、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2、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关键在于找准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先叙后议,也有先议后叙,还有借助文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

2、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关键在于找准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先叙后议,也有先议后叙,还有借助文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抒情往往借助感叹句、反问句等表述,而间接抒情则在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所以此时在注意品味文章语言,重点把握生动、有力的词语,如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性词语。

3、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特点。 要理清文章思路,往往要注意:1)辨析记叙线索。2)理清记叙顺序。3)析结构层次。

()审试题,注意审清题目要求的重点词及范围、标点符号等。 为什么要说看清文章后面的题目呢?根据同学们临场的教训,不注意审题、不看清要求就答题,往往会做的题却把分丢了,例如:题上让你依次找出文中描写的景物,而你找了景物,却不按顺序,这样就不能得满分,这都是因为不注意审题所致。此外,还要注意找准题目的重点词范围,以为确定答题重点及重读原文缩小范围作准备。

()按题目要求回读原文

第一次读原文是大概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但因不知问题是什么,所以读起来重点不突出,当看了题目后再读就比较主动,属于带着问题去读,有目的地读,很快能找到答案。

()作解答

答题时如能运用原文词语或语句回答的,则尽量用原文语句、词语。尤其是表述性的题要注意语言连贯精练,内容要全面,力求一语中的。此外,回答问题必须是一句话。



三、记叙类阅读考点分析:

★考点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起因、经过、结果)

★考点2:概括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

格式:本文叙述了一件„„事,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告诉我们(某个道理、生活感受)

★考点3:赏析句子。

方法:先抓住赏析的角度(修辞、人物描写、词语的深层含义),再结合句子分析事物/人物的特点,最后点明此句作者的情感。

格式:①此句用了„„手法,②„„写出了„„事物/人物的„„ 特点,③表现(抒发)了作者对„„的„„之情。 ★考点4: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或事物特点。 方法:1)紧扣文章,找出描写或修饰这个人物或事物的词语、句子。

2)如是人物,可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入手去进行分析概括、推论。

3)如是事物/景物,可从其形态、声音、色彩、光泽、气味等方面,由外在形态到内在品质分析。

格式:(从„„可见,)他/它具有„„、„„、„„(性格)的人/特点。 ★考点5:分析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方法:1)判断运用了什么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一般考查自然环境。 格式:(①„„交代社会背景,给情节发展提供场所;)②渲染„„的气氛;③烘托人物„„性格或心情;④为下文„„内容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深化文章的中心。


★考点6、读作品,谈自己的启示、感受。 方法:1)准确把握内容、主题。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3)就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谈。

格式:先摆观点+自己的生活实际+今后如何去做+小结观点。

★考点7、某句话(某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方法:⑴从内容和结构上去分析。(看具体位置)

⑵各位置的作用:①开头: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全文;引出下文;②中间:承上启下,过渡作用;③结尾: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等

格式:⑴在内容上,起到„„作用;⑵在结构上,起到„„作用。 ★考点8、题目的含义:

格式:表层含义(文章里的实际事物所指)+深层含义(结合文章中心)+(是全文的线索)

★考点9、题目的作用: 格式:⑴以“„„”为题,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⑵它是全文的线索;⑶它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考点10、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或判断其用了什么手法,再结合具体语境、句子内容、文章主题分析其作用。

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用了„„手法)„„起到了„„的作用。 ★考点11、分析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方法:⑴先能判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⑵根据每种表现手法的作用,联系内容、主题来回答。

格式:运用了„„手法+作用+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c687d4c7cd184254b3535c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