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钱学森的亩产万斤论

2022-04-15 16:24: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反思钱学森的亩产万斤论》,欢迎阅读!
钱学森,亩产,反思,万斤论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五八年的浮夸风带来了民族的大灾难。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情是,当时的《中国青年报》刊登一则报道,称钱学森经过科学论证,从植物的光合原理论证小麦亩产可以上万斤。那是一个处处放卫星的时代,这大概是当时农业生产中最大的卫星了,也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中的一句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无独有偶。华人的很多大科学家很喜欢发表一些自己专业之外的高论。另一着名的案例就是李远哲。他本是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的化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然而他辞去了美国的职位,回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在2000年陈水扁选总统时,李远哲发表了“向下沉沦还是向上提升讲话,临门一脚,让陈水扁以微弱的多数获得了“总统宝座”。结果陈水扁执政这八年,乏善可陈,不仅把台湾弄得一团糟,自己也因贪腐问题而身陷囹圄。李远哲的言论成了政治上的大笑话。

杨振宁在美国退休以后,回到祖国的温暖怀抱,成了香饽饽。他经常发表一些与事实出入甚大的言论,比如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比美国的好。

为什么华裔大科学家成功以后都想干政?这里边的因素很多,非常值得人们深思。主要因素列举如下:

一、儒家文化中的“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的思想在作祟。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人只读书不做官,一生不第,就被认为是失意书生。像钱学森、李远哲、杨振宁这种大科学家,骨子里还是渗透着中国的价值观念。

二、中国学人的求真精神问题。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是求真精神差,喜欢谄媚权贵,用来换取功名利禄。如果单纯从学术的角度看,钱学森得出亩产万斤的结论自身并没有什么,因为学者也可以犯错误,关键是看他提出这个问题的动机是什么,是为了科学求真还是为了迎合当时的政治需要?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李远哲也是如此,他是真的相信陈水扁有能力让台湾提升还是为了个人的政治私利?李远哲给人的印象是,只要是民进党的人,不管多烂,他都支持,是一个意识形态决定思维的人。






三、不适当地运用自己的学术权威。钱学森在导弹、航天方面确实是个杰出的科学家,然而他在植物学方面受过训练吗?在一个领域的大科学家,在另外一个领域可能不及一个普通的研究员。李远哲在化学领域很行,然而在政治上可能很天真幼稚。

四、迷信权威的大众。还有问题的另外一面,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权威”的思想根深蒂固,这把钱学森这些言论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灾难。如果全民上上下下都有一种科学求真的精神,那么像钱学森、李远哲这样的学者,虽然在他们自己的学科领域很有经验,然而超越自己学科言论则会没有市场,这样使得他们的错误言论仅仅限于个人的观点,就不会给社会带来危害。不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华人从官员到民众都特别“配合”那些权威人士的言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拜登批评华人“不敢挑战权威”的现象。就拿我自己家乡的情况来说吧,钱学森的观点经报纸一宣传,公社干部就要求生产队弄出“亩产万斤”来。结果,逼得社员没办法,就把几十亩地的麦子集中到一亩地里,让上面领导来参观。报纸就出现了《人民公社已经实现亩产万斤的愿望》报道。

总之,钱学森的“亩产万斤说”是一种值得深思的文化现象,不仅仅是个个人问题,如果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这种悲剧还会在中华大地继续上演。

分享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bf3e81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a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