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历代服饰概览及其特点》,欢迎阅读!
中国历代服饰概览及其特点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
原始服饰及其特点:首先,原始社会的服饰表现出明显的对天地崇拜的文化特点,其次,原始社会形成了较为典型的交领、右衽、系带、上衣下裳的服饰造型。第三,原始社会初步形成了以五色作服,以等级为核心的冕服制度。第四,原始社会的服饰制作原料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
夏商周时期的服饰一般是上衣下裳的配套,或是褥裤深衣下裳配套;后者裳穿于褥裤深衣之外。夏商周时期的服饰,具有使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鲜明特征,具有明确的等级制度的特点,同时这个时期形成的章服制度,明显地体现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礼”与“德”以及等级制的思想观念。 周朝:始于商代的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显轻松,衣袖有大小样式,领子通常用矩领,并且腰间系带。上衣下裳的样式,上衣象征天,天未明时是黑色,下裳象征地,地是黄色。上玄下黄的服制源于对天地的崇拜。这个时期,出现了中国的冠服制度,从此,衣冠等级在服饰中有了严格的区分。
春秋战国时期服饰。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将上衣下裳连为一体的服饰,这种服饰被称为深衣。深衣是一种上下连属的服装,制作时上下分裁,然后在腰间缝合,衣式采用短领,衣长到跟,续衽钩边。同时也采用了胡服的腰带形式,即以皮革构成,在皮带上扎有小孔,并缀为扣针,使用时将皮带穿过扣环,收紧后以扣针固定,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十分牢固,称之为“师比”。这是华夏主体服饰文化吸收融合少数名族服饰文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史例。 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文化具有的特点有:首先,服饰用料的种类趋于多样化;其次,服饰的款式有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深衣”,为汉服基本款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色彩有了重要的变革;第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服饰哲学观;第五,在服饰中体现出明显的民族趋势。
秦汉服饰文化及其特点:秦代服饰与战国时无大区别,保中国服饰持深衣的基本形式,同时在服饰中体现出了较为严格的等级制度,主要体现在服饰的样式。色彩和配饰的规定上,而且确定了较为完备的服饰制度,并且印染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始出现制衣官史褐组织机构。西汉男女服饰,仍沿袭深衣形式。秦汉服饰面料仍重锦绣,这个时期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色思想中。汉代男子的服饰样式,大致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汉代的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以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饰,这种服装通身修长,长可拽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衣袖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一边露出里衣。汉代妇女还穿襦裙。襦裙一般是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到了汉代,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这种服饰的妇女逐渐减少。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褥极短,知道腰间,而群子很长,上垂至地。
魏晋是统治和经济动荡的时期,这个时期宽衣博带是比较流行的服饰,其特点是: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男子穿衣敞胸露臂,衣服披肩,追求轻松、自然随意,女子服饰则长裙拖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优雅而飘逸。十六周南北朝时期,中原出现了多民族杂居的生活状态。他们互相学习交流,另一方面改变了但意思的文化和生活习俗;汉族穿胡服(特点是紧身、圆领、开叉)成为时尚。少数名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的影响,穿起汉族服装。鲜卑族北魏迁都洛阳后推行华化政策,使秦汉以来冠服旧制得以赘续。
隋唐时期唐代文样不仅继承了传统,而且吸收了西方艺术形式。加上对外开放,丝绸之路重开,中西结合,使唐代服饰华丽清新。隋唐时,将长袖减短而形成了一种合领,对襟、无袖或
短袖的长衣叫半臂、它长到膝部、胸前系带子,穿在袍衫外面,是春秋季节的服饰。半臂与背子同属一类,知识各时期的称呼不同,不分男女。隋唐时期的男子的服饰中,还有袄裙、裤褶、弁服等。一般文人雅士或绅士老者,仍以大袖宽身的单衣,长裙为最常穿用的服。
唐代服饰,唐代的妇女服饰是历代中的佼佼者,衣料质地考究,造型雍容华贵,装扮配饰富丽堂皇。唐代的服饰唐朝与西方交流密切的情况下形成了独特的开放浪漫风格。坦胸,裸背、披纱、大袖、长裙是唐朝妇女最典型的着装形象。隋至唐初的女子服装,大多是上穿窄袖,衫襦。下穿长裙,腰系卡带,肩披长巾,脚穿高头鞋碌。窄袖长到手腕。上衣短少仅仅到腰部,在唐朝的壁画中,唐代妇女穿的就是窄袖衫襦。身长披帛。长裙。这种上衣极短而下裙拖长的服饰、更能显示出比例上的节奏感而表现出体态美,可见唐代妇女的绰绰风姿。唐代的女装主要是衫、裙、皮,还有短袖半臂衫(套在长衫外面)。唐代文官,主要服饰为璞头圆领窄袖袍衫,璞头的两脚也有了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以由原来的软脚改变为左右各一的硬角。
宋朝服饰,宋朝统治者重视文治,竭力推崇程朱理学,这种理学观念影响到人们的着装,使宋朝的服饰一改唐朝服饰 的旷达华贵、恢弘大气的特点,服装造型封闭,颜色比较严肃淡雅,色调趋于单一。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都绣上漂亮的花边。宋代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到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元朝服饰,元朝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质孙服,这是较为短的长袍,比较紧、比较窄,在腰部有很多的衣褶,这种衣服很方便骑射。元代的服饰既推行其本族制度又承袭汉制。明代一些男子服饰主要在罩甲、电等。元代妇女服饰也包括蒙古妇女和当族妇女的服饰。汉族妇女仍保持宋代的服制,上衣有比较瘦俏的背子,衫襦,云肩等,下穿多褶裙,头上一般梳顶心簪。后来受蒙古族妇女服饰的影响,穿一种黑褐色粗布或绢做的左衽、窄袖、腰束大带的长袍的人渐渐多起来。蒙古族妇女以袍为礼服。蒙古妇女穿的袍式宽大而长,右袄交领。袖子大但在袖口处较窄,相当于现在的蝙蝠衫的形式。
明朝服饰,朱元璋称帝后,为了恢复汉朝的礼仪,便制定了以周汉,唐宋为准则的新服饰制度。以袍衫为主要服饰,而官员则以礼服为常服,用袍衫颜色和图案的分别来区分官阶品味。平常的圆领袍衫则凭借衣服长短和袖子大小区分身份,长大者为尊。汉朝官服中最具特色的是乌纱帽,乌纱帽翅因戴着官职、身份不同而异。明朝的儒生文士男子服饰,大多穿圆领或斜领的青布直身的宽袖长衣,头戴四方平定巾。明代的贵妇多是穿红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妇女只能穿一些浅色的衣服。 清朝服饰,满族改变了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国古代服装的基本形式,清服饰中国古服与近代服的交接点,它的存在是以后发展到近代男士的马褂长袍、女士的旗袍的前提。长袍马褂是清朝男子最常见的服饰。马褂是穿在长袍外面的短褂子,长度知道腰际,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旗袍为主,旗袍本身修长,衣袖短窄,与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托裙盛冠,潇洒富丽,纤细柔弱的中国服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清军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强制推行其满足的发型和服装样式。最终形成了“男从女不从”的政策。即对汉族男子严格要求遵从满族服制,而汉族妇女服饰沿用明朝服装形制。
清代太平天国服饰 清代太平天国妇女服饰虽然有所规定,但并不严格。妇女一般不戴角帽及凉帽,大多用绸缎扎额,冬日也戴风帽。起义初期,大多数妇女都穿男服,也有穿着苗装的。定都天京以后,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妇女多不穿男装,依身份地位的不同所用图案纹样繁简不一。普通妇女则穿由各色绸缎制成的长袍。样式以圆领为主,领口开得很小,腰身也比较合体,下摆部分较为宽松,衣长过膝,左衽。为了活动方便,常在下摆开衩,或开在
两侧,或开在中间。本图为清代太平天国时宽袖女服展示图。
清代太平天国服饰 太平天国是中国唯一具备服饰制度的农民政权。在服饰上,既继承了传统遗制,又有所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衣冠服饰制度。太平天国将领的冠帽有角帽、风帽、凉帽及帽额等制。角帽即为朝帽上饰龙凤图纹。朝服分长袍和马褂两种袍为圆领宽袖,上绣有纹样,并以纹样来区分职位。马褂有红、黄两种颜色,并以颜色来区分职位。此图为忠王龙袍展示图。
近代妇女袄裙 民国初年,在这一时期上衣下裙最为流行,上衣有衫、袄、背心、,样式有对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变化,领、袖、襟、摆多镶滚花边或刺绣纹样,衣摆有方有圆、宽瘦长短的变化也较多。二十年代,旗袍开始普及。其样式与清末旗装没有多少差别。但不久,袖口逐渐缩小,滚边也不如从前那样宽阔。至二十年代末,因受欧美服装的影响,旗袍的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如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紧腰身等等。到了三十年代初,旗袍已经盛行。当时的样式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先流行高领,领子越高越时髦,即使在盛夏,薄如蝉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耸及耳的硬领。渐而又流行低领,领子越低越“摩登”,当低到实在无法再低的时候,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袖子的变化也是如此,时儿流行长的,长过手腕 ;时儿流行短的,短至露肘。本图为的红地绣银花高领、窄袖长袄 近代旗袍 近代)旗袍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饰中的旗装。满族旗袍主要特点为宽大、平直,衣长及足,材料多用绸缎,衣上绣满花纹,领、衣、襟、裾都滚有宽阔的花边。从清末民初到三十年代,旗袍在袖子及下摆部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袖子从宽到窄,从长到短;下摆从长到短,再由短到长,完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从20世纪20年代至四十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二十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低,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以来束胸驼背的旧貌,让女性体态与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正适合当时的风尚,为女性解放立了大功。青布旗袍最为当时的女学生所欢迎,一时不胫而走,全国仿效,几乎成了二十年代后期中国新女性的典型装扮。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作为领导服装潮流的十里洋场中摩登女郎、交际名媛、影剧明星等,在旗袍式样上的标新立意,也促进了它的发展,其中如交际花唐英等人,最早在上海创办的云裳时装公司便是。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间妇女、学生、工人、达官显贵的太太,无一不穿。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后来,旗袍还传至国外,为他国女子效仿穿着。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吃、穿、住、行,这与人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别是当今的社会,人们越来越崇尚自然之美,古朴之美。一个人的衣着打扮直接影响了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所以,服饰作为一种需要和艺术已不可避免地渗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眼前出现的无数美丽而别具特色的时装,在世界各地的服装舞台上展示的无数时髦而缤纷的服饰,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一种生命的蓬勃感和无限的艺术享受。所以,我们需要了解服饰,我们应该了解服饰,而当我们翻开古老的历史画卷,当我们从历代考古发掘的文物中看到古代人们各式各样、绚丽多姿的服饰时,我们赞叹古代服饰的艺术之美,赞叹它的自然,赞叹它的细致,赞叹它的色彩缤纷,而更为重要的是人们从它身上发现了清澈的文化和艺术之泉,并把它汲取,而说灌了现代广阔而斗饶的服饰艺术的视野。
在我国历史上,从传说的玉帝时代起,经夏商周时期的奴隶社会,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直到清朝末期,共约4900多年,由于这一历史时期相当长久,经历许多历史朝代,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有所不同,所以人们穿着的服装在逐步的发展变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be2cb5e31b765ce040814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