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赏析

2022-08-04 08:03: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致橡树赏析》,欢迎阅读!
橡树,赏析


《致橡树》赏析

丁晓雨 0921 09010002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她以其女性对外部世界及自身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将平凡的意象、细腻的感触借朦胧式抒情的方式传达出来,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典型表现出清新柔美的风格,给诗坛带来了一股清凉之风。代表作《致橡树》就是一首在单纯的意象中蕴含了深刻、丰富思想意蕴的诗作。相对于同时代或早前的诗歌创作来说,它没有局限于固定的诗歌模式,而是诗人自己在反复体味后带有个人鲜明特色的独特创作:新颖的抒情意象、丰富的情感内蕴、整饬的对偶句式、精美自然的抒情语言,是一首真正的抒情诗。

《致橡树》所选取了橡树和木棉这两个外形迥异的主要意象,虽然平凡但新颖,以小见深。橡树有着伟岸的身躯和铜枝铁干,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木棉有着“红硕的花朵”,与橡树相比是柔弱的、轻盈的。虽然都是树的形象,但是将二者放在一起比较,仍然给了人们视觉和感觉上的冲击对比。在诗歌中,诗人还赋予橡树和木棉以性别特征:橡树象征着男性的刚健之美,而木棉则洋溢着女性的柔弱娇艳。“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听得懂我们的言语。”橡树与木棉的比肩而立,则代表着在爱情中的男女相互依偎鼓励、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终身相依。诗人还以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丰富的意象烘托反衬橡树、木棉之间的爱情,以否定诗人所反对爱情观,突出诗人赞美的爱情观。诗人总结性地概括了这种理想的爱情关系:“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生相依。“ “永远分离”是为了真正的、彻底的“终生相依”,即在人格独立、地位平等的基础上的同声相应、相互扶持。双方都不以消弭自我的个性而迎合对方,而是依然保持自己鲜明的特性。在这里,爱是一种信仰,完美的爱情来源于独立人格下的情感交融,要像木棉一样挺立在橡树身旁,有坚强的躯干也有清幽温和的花香,这也是诗人要求女性和男性平等的自我独立意识展露。在诗篇的最后,诗人把这种似分实合的理想爱情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摒弃了依附与奉献的传统爱情模式,那种平等、独立、相知、甘苦与共的爱情,那种 爱在甘苦与共,爱在风雨同舟,这才是诗人认可赞美的 “伟大”而“坚贞”的爱情。

这首诗的情感内蕴并不仅仅止于爱情。对于爱情观,诗人已以其新颖的形象描摹,突破了传统爱情的价值观念而赋予其深刻的真正意义上的爱情意味,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在橡树与木棉的意象刻画中不仅表达了女性的独立观,也合理地引申出了人与人交往中的道德价值理想: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每一个人都是自然人和社会的统一,不可能孤立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怎样与别人和谐相处也是古往今来探讨不断的话题,诗人在这里给我们重申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联系。这实际上也是诗人对于时代给予的创伤的一次沉思与反省。

从诗歌的句式上来看,很明显能够感受到诗人苦心经营的痕迹:整饬自然的对偶句式使诗歌读来朗朗上口,在发自肺腑的直抒胸臆式的诗句中宣告诗人的爱情宣言。在整首诗中,诗人以两两对偶的句式表达其对于爱情的思考与追求。在开篇“我如果爱你——”的句式中分别否定凌霄花、鸟儿的功利性的姿态;接着用“也不止像——“的句式继续否定源泉和险峰单方奉献牺牲式的爱情;在谈及日光、春雨时,诗人采用了省略的方式,仅仅以“甚至——”的对偶方式,表达对这种爱的方式的不满。在勾画主要意象橡树和木棉的坚贞高尚的爱

1






情时,以对偶的句式很有层次地展示二者的爱情境界;在对仗工整的“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句式中,勾画出二者表里合一、心心相印的爱情理想;在“你有你的铜枝铁杆”“我有我红硕的花朵”的对偶句式中,展现橡树与木棉各自的风采神韵;在“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的对偶句式中,抒写出了形分实合、生死相契的爱情境界„„诗人心目中理想的爱情以整齐而又灵活的对偶句式十分生动流畅地抒写了出来,在跌宕起伏的节奏中,在隔句押韵的诗句中使整首诗激情洋溢、流畅自然,宣告了诗人发自肺腑的爱情宣言。这种对偶句式的运用,读来流畅自然、一气呵成,更好地抒发了诗人发自肺腑的心声。肯定与否定、对偶与排比、长短句的交错使用,使语言灵活多变,使诗歌错落有致,呈现出对称美,同时也使诗歌的语言凝练、鲜明优美、和谐自然、富有节奏感。诗歌的形式美恰好丰富的情感内蕴美相结合,使《致橡树》读来韵味无穷。

就整体的艺术表现来看,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诗人擅长运用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构造意象,即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情感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理性的思考在朦胧的氛围中得以流露,朦胧而不晦涩,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bce31d1ce2f0066f53322d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