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田字格写绝句其二

2022-08-04 16:15:2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用田字格写绝句其二》,欢迎阅读!
田字格,绝句,其二
用田字格写绝句其二

17 法: 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 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 而第四句必用 “何”、 “几”、 “那”、“无”等字以足之。

如唐王翰《春日思归》 :“杨柳青青杏发花,年光误客转思家。 不知 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邪”(邪,音 ya,二声,牙音。

若邪:溪水名,在越州会稽县, 今浙江绍兴城东北) ;明刘铉《题沈孟渊所藏王叔明竹》

“烟雨苕溪忆旧游,画图遗墨见风 流。 不知黄鹤飞归后,又是山中几度秋。”。

18 法: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 少” 等字。

如唐贺知章《柳枝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 春风似剪刀”;金党怀英《立春》 :“水结东溪冻未漪,风凌枯木 犹威。

不知春力来多少, 便有青蝇负暖飞”。

19 法: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诘问语,故其下不用“谁”、“何”、 “多 少”等字。

如唐王涯《塞下曲》 :“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不知马骨伤寒水,惟 见龙城

暮云”;清孙原湘《蕉窗听雨图吕生乞题》 :“滴尽残窗碎雨声,破人秋梦到天明。 不知一夜诗情好,转在潇潇叶上生”。

20 法:“不知”二字,用在第三句三四二字,以非诘问语,故其下无“谁”、“何”、 “多 少”等字,而第四句则或用“犹”、“还”、“又”等字以呼应之。 如唐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 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明田僧《题福教寺诗》 :“残 山剩水一荒基,古寺烟笼白塔低。

燕子不知身是客,秋风还恋旧巢泥”。

21 法:第四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 以用作诘问语,故其后必缀以“何”、 “谁”、 “无”、 “几”等字。

如唐李白《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椀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 知何处是他乡”;宋邵雍《天津感事》 :“阳乌西区水东流,今古推移几度秋。

四面远山长歛 黛,不知终日为谁愁”。

22 法:第四句虽冠以“不知”二字,而却非问语,故不用“谁”、“何”、 “无”、 “几”等 字。

如唐李商隐《夕阳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 世自悠悠”;清周准《蝴蝶词》 :“万花谷里逐芳尘,自爱翩跹粉泽新。多少繁华任意恋,不 知只是梦中身”。

绝句做法 关于【不知】的巧用 真假不知 1,第三句中【不知】用作诘问语时: 首先诘问语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追问, 责问, 质问的意思, 那么对于绝句的写作方法中, 【不 知】如何用?用在第几句呢?请大家看一下两首例诗: 唐王翰《春日思归》 “杨柳青青杏发花,年光误客转思家。

不知湖上菱歌女, 几个春舟在若邪” 这里 邪可不是读 xié,而是读 yá,是现在浙江绍兴城


东北一条溪水的名字。

请大家看前两句【杨柳青青杏发花,年光误客转思家。】这两句是写实,讲诗人在春天的时 候被耽误了回家的路途,进而开始思念家乡。

后两句用 【不知】 做了个转折, 进行虚写。诗人想象着 【不知湖上菱歌女, 几个春舟在若邪。”】 一下子把思乡之情的空间拉长变宽, 转换到了自己不知道湖上那唱着歌采菱角的女孩子, 有几个现在泛舟在若邪溪中。

用【不知】两个字将空间由转换到了家乡的情景,也由写实转换 到了虚写。

所以这种方法:在第一、二句描述情景、交待事理,接着就在第三、四句作诘问句式,起首用的是“不知”两字,然后在第四句用几、何等字眼呼应,以诗中人诗外人之所谓不知, 读者产生连带想象和时空推广,回味无穷。

例如:金党怀英《立春》 “水结东溪冻未漪, 风凌枯木怒犹威。 不知春力来多少, 便有青蝇负暖飞”。

这首也是在第三句用了 【不知】 做转折, 这里的 【不知】 也是诘问的意思, 结句用了一个【便】字轻盈的收了尾,让人无限遐思。

写法提示:1、第三句用【不知】转折时,要顺畅前两句的意思而下,可以是实虚的转折也 可以是静动,音色等的转折。

第四句接着第三句的【不知】而收尾,一般嵌入【几、何;谁、何、多少等字】 2、第三句中【不知】不做诘问语时: 大家再看这首: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 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 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

远望回乐烽前是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象积 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

近看,但见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凄冷的月色,有如秋霜 那样令人望而生寒。 进而用【不知】转折出环境的描写之中人物的感受。

在这万籁俱寂的静 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 “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说 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巧妙的用【不知】写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 是情。

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 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 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

李益却独辟蹊径,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 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 开一个又一个涟漪。 所以后两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也用“不知”两字,似作诘问、其实非 诘问也。

这“不知”其实非不知者矣。

再例如: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这里第三句的【不知】也不做诘问语,在这里并【庭树不知人去尽】也非不知、也无所诘问。

好似诗中人物真的不知,是为了引发更深意境。

写法提示: 1 【不知】两个字可用在第三句句收,也可以用在第三句三四两个字中,但是这里切不可是 诘问的意思。

2、第四句不能用“谁”、“何”、“多少”等字作为结句,不然会影响诗的延申,反而会弄


巧成 拙了。

但是可以用“犹”、“还”、“又”等字以呼应第三句,像【燕子不知身是客,秋风还恋旧

巢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 第四句用【不知】时: 第四句用【不知】两个字,还是要用是不是诘问来分析的。

用作诘问语时: 例如: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前两句写景,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了一幅月下图。

第三句轻轻一转,点明了望月,继而顺势而 下写出了【不知秋思在谁家】的结句。

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 谁的一边?诗人最后的诘问,达到了字尽意不尽的境界,这里是可以效仿的。

写法提示: 1 第四句用【不知】作问结尾,下再无答语,更使读者思绪放纵开去、遐想无限。

2、在【不知】其后要缀以“何”、“谁”、“无”、“几”等字。 拓宽这个问句的空间。

不用作诘问语时: 例如: 唐李商隐《夕阳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 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 不知身世自悠悠”; 这首诗“首两句”是倒装语。 “花明柳暗”的风景是在“上尽重城更上楼”后所见。

但第二 句对于第三句的“欲问孤鸿向何处” ,又是顺叙。

一个【欲问】立刻转入诗人把孤鸿人格化, 把孤鸿引为知己,看到了孤鸿仿佛看到了自己,问孤鸿,也是问自己:你要飞向何处? 四句的【不知身世自悠悠】是诗人对并未回答他问话的孤鸿的观感和叹息。

用【不知】去 答非所问,也是一种写作的巧妙手法。

写作提示: 第四句虽用了“不知”二字,而却非问语,所以【不知】之后不用“谁”、“何”、 “无”、“几” 等字。

像: 【多少繁华任意恋,不知只是梦中身】 大樱桃知我因君去,摇情果万枚。 悟痴凌风红入野,怡悦北山隈。 木耳 有耳厌听世,无心哀木空。 日极品,雨足挂飞蓬。 但恶人情薄,常忧物产丰。

君羞盱海内,却恣几爬虫! 槐花 脉脉幽香远,盈盈雪色裁。 枝头轻浅笑,叶下寂寥猜。 非惹风飘絮,却因春染腮。 甜甜穿美梦,一意为君开。

青莲 (中华新韵) 水面风荷举,幽幽万法诠。 有约托物外,无相净人间。 直道勤诛恶,清心始奉廉。 南阳愁贺客,府上守鱼悬。

(平水韵) 清圆已是尘心属, 况有远香君子花。 本色若能随草木, 其行自可极无涯。

绥中白梨 回味绥中仙品尝, 身心甜透夜流香。 归来每恋疏瓜果, 只许白梨诗一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b7c11096d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