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问读《中庸》第九期——素位而行

2023-02-19 01:07: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枢问读《中庸》第九期——素位而行》,欢迎阅读!
而行,中庸
枢问读《中庸》第九期——素位而行

上期我们谈到,要在人伦五教中修习礼、践行中庸。关于修习五教的着眼点,徐爱曾经问过阳明先生,天下事理与心的关系。在这里我们类推一下,亲、义、信等五教之礼,是从我们这里发出,还是在父、君、友身上求呢?阳明先生给的答案是“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并解释道“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顶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

那回归到我们《中庸》上,便是“君子素其位而行”,对于这句话,有人说《中庸》所要求的,不是积极进取有所作为,而是安于现状,听从命运的摆布。真的是这样吗?那什么是“素位而行”?

“素位而行”的另一种理解便是“不愿乎其外”。从上文阳明先生的回答可以看出,修行要求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外在的人事环境。修行是我们自己的事情,那修行不好,我们是去反思自己,还是去抱怨外在呢?答案很显然,应该自我反思。这便是“素位而行”,这便是“不愿乎其外”。下文给了详细的解释:“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有人讲,这句话不正是要求我们安于现状,不知进取吗?

关于这句话,阳明先生有所发挥,“约礼只是要此心纯是一个天理。要此心纯是天理,须就理之发见处用功。如发见于事亲时,就在事亲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事君时,就在事君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富贵贫贱时,就在处富贵贫贱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患难夷狄时,就在处患难夷狄上学存此天理。至于作止语默,无处不然。随他发见处,即就那上面学个存天理”。这段话可以与刚才我们引用先生对徐爱的答复合看,也就是说,无论我们身处何位,都可以在本位上践行中庸,修习礼,遇到父亲,就好好修孝,遇到朋友,就好好修信,无论是孝、信、仁等,都是我们心在遇到不同人事时的用,推而广之,


乃至千千万万,合而看之,只是一心纯然无杂!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真正体会到“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的境界!

此外,儒家非常注意时、位与德的关系,讲求德位相配。这句话我们也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则超位而行,一则在位不谋;一个是太过,一个是不及。比如现在非常流行的一句话——“吃着地沟油的命,操着中南海的心”,便是对超位而行的现代注解。其实仔细想想,我们生活中,如果能时时站在本位上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家都太容易替别人操心,而忽视自己内心的真实需要。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便是《中庸》自己对:“素位”的另一角度解释,要求我们在上不欺下,在下不媚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便是“不愿乎其外”的解释,由此,我们也知道了本文“外”的所指。君子在本位修行,以期待能到达知天命的境界,小人失却本位,有非分之想,在欺下、媚上的的过程中,不惜铤而走险。所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便是此理。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修行的全部关注点,只有自身,从这一点来看,射礼与君子的修习有相似之处,那便是“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说白了,还是“素位而行”与“不愿乎其外”的另一种表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b7645143a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