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分两教时教学:认识一元以下的人民币和一元以上的人民币。在教材分析时,我产生几点想法:第一,关于教学重点,以往教学时总把重心放在识别面值和弄清进率进行换算上。而对于这些,学生都有生活积累,过分强调、单纯讲授显然脱离学生的实际,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第二,关于内容呈现的顺序,课本分成两段教学:先认识1元、1角、1分三种人民币以及1元=10角、1角=10分;然后认识5角币、2角币、5分币、2分币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人民币面值的已有认识势必将硬生生地割裂开来以配合教学流程的顺利进行。显然,这样教学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又从何谈起?下面我就这单元简单谈
谈自己的反思:
(一)善于冲出教材内容的束缚,让学生在开放的背景中自由选择学习方法 我在执教本课的前一天,在所教的另一班级进行了“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尝试,基本上忠于教材的安排。虽说学生们作业反馈的正确率是比较高的,也基本达到了课前预定的教学目的,但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对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这一环节中积极性不高,比较被动。课后调查发现,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人民币,大多还有过使用小额人民币的经验。看来,完全按教材的编排去组织教学,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先认识1元、1角、1分,再认识其它1元以内的人民币,脱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们完全有能力通过互动交流来自己认识这些人民币。
为此,我大胆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先以购物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再组织学生同桌间介绍自己带来的人民币,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大小、颜色、图案不同,同一面值的人民币由于版本不同也有差异等知识,同时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这样,不仅弥补了教材内容单薄、过程死板的不足,而且给学生创设了主动“发现”数学知识的情景,为展示答案及过程的多彩提供了可能,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不同特征、辨认方法及其它一些相关知识都是由学生自主发现的,学的自然、学的轻松。
(二)以购物为主线,合理安排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认识人民币是为了使用人民币,也只有在使用中才会熟悉人民币。通过深入地学习新教材精神,我转变了以往以掌握进率、熟练换算为重的教学思路,而是积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得、在交流中有所悟。先是以购物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接着在同桌合作,初步认识了1元以内人民币的特征后,又创设了货架这一情境,通过要分别购买这三样物品(5角、8角、1元)怎样拿钱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意识到同样的价钱有不同的取钱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会到问题解决的多样性,而且从1元的不同拿法中,自然而然地引出1元=10角、1角=10分,使学生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后,我又组织了商店购物的活动,让学生在付币、找币的活动中学习关于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教学前,指导每个学生都准备些人民币,需要哪些面值的、要多少都仔细安排;教学时,认币、换币、取币、找币等活动都做到人人参与,有的是个人思考,有的是同桌合作,有的是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学生们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习探索知识的方法,并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活动情景,并自觉溶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尽快提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b1381d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