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日报沁源职中》,欢迎阅读!
沁源县职业高级中学
沁源县职业高级中学是一所省级重点职业中学,承担着沁源职业技术学历教育和技能培养的双重任务。学校占地面积53.34亩,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具备开设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财会电算化、机械电子、煤矿机电、地下采煤、通风与安全、酒店管理、文秘、现代设施农业等十余个专业、三十二个教学班的基础教学设施设备和师资力量。学校环境优美,设施一流,教学特色鲜明,目标明确,先后被省政府审批为“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雨露计划”培训基地;“长治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理工大成考函授教学点。2011年经省政府验收为“合格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被市教育局评定为“四星级学校”,并授予“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长治市科普示范校。
2011年,学校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为根本”的办学理念,秉持走“长短结合;升学与就业并重;校企联办、订单培养、突出技能、产教结合的办学”道路;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同步发展。办学中,按照“内强管理,外树形象,标兵引路树品德,心理健康净心灵,文体活动强身心,校本教研上质量,突出技能促就业,上挂下联拓发展,服务经济为人民”的办学思路,坚持“把学生成才作为第一生命,把学生进步作为第一要务,把师资建设作为第一抓手,把安全管理作
1
为第一责任”;鼓励教师树立“我们的学生是需要教育的,我们的学生是可以教育的,我们的教育是必要的,我们的教育是重要的,我们是可以打造一流的职业教育教学效果的”五种观念;大力实施“六项建设”(职教中心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行政管理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高校课堂建设)。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职教成效显著,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提供了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一、以当地经济发展为主线,确立专业培养目标 (一)校企合作,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学以致用
思路决定出路。2010年,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围绕我县煤炭主体产业,结合我省十二五期间煤炭行业用工准入要求。在县政府和煤管局协调下,职业中学与全县各大煤炭企业校企联办、联合招生、订单培养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全面提高煤矿职工整体素质,加快提升企业生产与发展能力。学校新的领导班子以此为契机,认真分析本县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打破常规,审时度势,理思路、定方向、看市场、定规划,本着“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一切有利于小康沁源建设”的原则,大胆创新办学模式,致力于把职中办成“没有围墙的学校”。学校广泛开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先后与本县六大煤炭企业和十三个保留矿井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变招工为招生,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仅2010、2011两年就为我县九大煤炭企业培养煤矿机电、通风与安全、地下采煤专业人才510余名;充分彰显
2
了职业教育的职能作用,取得显著成效。
在此基础上,2012年,学校由政府统筹下的校企联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办学,与本县的龙头企业——沁新集团直接签署专业人才订单培养协议,单独招取两个煤炭机电专业班共90人。校企联合共同把关,实现变招工为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考核生源条件,设置教学内容,协同教学管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联合,变招工为招生”的办学模式。与此同时,一方面学校与太原理工大、北京电子工业学校、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北京大学青鸟集团等高等学院联办中高技大专班,采取1+2、2+1办学形式,充分利用了双方共有的职教资源,使学生真正在有限的时间内,有进步、有提高、有发展,学到专业理论知识,掌握适用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与长治中潞酒店管理培训学校、北京中华总工会职工之家酒店、呼和浩特、哈尔滨职工之家酒店、沁源太岳国际大酒店、北京松下、青鸟星电等企业,定向培养合格专业适用人才。
(二)科技强农,人才兴农,倾力培养现代农业农村青年人才 沁源县职业中学立足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特开设现代农业农村青年人才一年制专修班,2012年招收54人。今后,每年将招一至二个班,到2015年基本实现每村有1至2名农业科技领军人、带头人。专修班按照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现代农业高新科技和现代农业产业经营管理为基点,提升农村青年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培训一批符合
3
时代要求,“双强双带”能力强的农村优秀青年。
在培训中,学校围绕“一县一业”、“ 一村一品”和“庄园经济”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以培养农村农业发展急需人才为重点,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培养现代农业农村科技实用型人才,使之成为农业科技的示范带头人、农业产业发展的领军人和“庄园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学校选用涉农专业教师、农业系统的技术骨干和本地各农业园区研究所的专家,同时聘请山西农业大学和省农科院的知名专家教授进行教学,确保了专修班教学质量,为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灵活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的主导下,基本构建了校企联合,变招工为招生的办学模式,实现了招生与企业用人的紧密对接、专业设置与企业工种要求的紧密对接、教学与生产经营的紧密对接和办学模式与企业生产的紧密对接。通过联合办学,加强了企业人才储备,也促进和加快了学校专业发展和规模发展的步伐。
二、以校本教材研发为突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开设课程,建立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就业人才的教学体系。目前学校计算机运用、平面设计、机械电子、采煤、通风、财会电算化等专业课程设置与当地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完全适应,已发展成为学校骨干专业。
学校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实施“课堂→实训室→实训基地→企业、行业”三步走人才培养模式”;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根据学生
4
就业需求,取舍教学内容,以够用为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有所区别,并适时更新,增加体现新技术、新工艺的内容。为此,学校于2011年秋季专门成立了校本教材编写委员会,由校长亲自带队,校委成员分组协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鼓励一线教师研发编写校本教材,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文化课为突破口,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进行调查、研讨、论证、编纂。在全体编纂人员的辛勤劳作下,历经将近一学年的时间,经过初稿、修改、审定、定稿几个环节的反复推敲,现已初具雏形,得到了社会同仁和上级领导的认可。目前,已有部分内容作为实验性教材投入使用,效果颇佳。随着文化课校本教材的有效研发,专业课校本教材的编写也全面启动。这一举措,彰显了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特色和教材使用灵活性,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深化了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
在教学安排上,学校坚持以文化课为基础,专业课为重点,突出专业技能训练。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专业实训设备,用三分之二的课时让学生操作训练,另一方面采用“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操练习,紧密结合,组织学生顶岗实习。近年来组织学生到本县的六大企业和外省知名企业集体实习100余次,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结合,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技能,巩固理论。5年来,学生毕业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双证获率达到100%。
三、以特色管理为抓手,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在学校,管理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面对学校多元化、规模化
5
的办学体制,面对社会和谐发展的总体趋势,仅凭科学严格的管理未免有些刻板僵化,以人为本、富有人性化的特色管理无疑为沁源县职业中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1、在教师管理上,学校变单一的“制度”管理为双边的“人性化”管理,即在严格上下班签到签退、按时上课上自习、认真履行各种岗位职责等硬性制度的基础上,考虑到教师身心健康的实际需要,适当为教师创设了必要的用以减缓工作压力的休闲、娱乐、学习、运动等放松性的场所(如休息厅、谈心厅、阅读厅、舞蹈厅、书画厅、健身厅等),并配备了相应的设施器具,便于教师在业余时间因个人爱好和需要适时地进行自我调节,从根本上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
2、在学生管理上,针对职高生的特点,学校把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放在首位,以“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做人”为基本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实施“五措并举”,内强管理、外树形象,打造一支高品质的学生队伍。
一举,标兵引路树典型。2011年9月份以来,学校以班为单位,进行每月一次的校园“四标兵”(德育标兵、学习标兵、劳动卫生标兵、文明礼仪标兵)评选活动,对每次评选出的标兵在下一个月的第一个周一升旗仪式上隆重授牌,予以表彰。此外,采集职业中学历届毕业生中的优秀人才信息,建立职业中学“名人榜”。通过“名人”效应和“榜样”的力量,激励更多的在校生确立远大志向,立志成才
6
成功。
二举,实用图书进班级。为了完全满足所有专业和班级的阅读需求,学校在正常开放图书室、阅览室的同时,启动了“图书进班级”活动。学校投资20余万元为各班购置了图书柜,配备了大量图书,同时发动全体教师和学生为本班捐赠图书做为补充。要求在教务处的统一规划下各班制定出图书管理制度和阅览制度,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内化自身素质。
三举,第二课堂强素质。根据各班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开展了每天上午二节课后和下午二节课后的“两操”活动,重新调整组建了学校篮球队、师生教工乐队、学生舞蹈队、啦啦队、乒乓球队、师生合唱队......旨在弥补课堂教学不足,强化学生素质,使学生在拥有一技之长的基础上养成一种终生受用的兴趣爱好。随着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推进,更多种类的兴趣活动小组也纳入了新的研究和探索之中。
四举,心理健康净心灵。学校在原有的“心理咨询室”工作机构的基础上,启动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特聘长治学院心理学教授孙志刚同志和山西省太行中学心理学教师田国珍同志定期到我校参与和指导本校的心理健康教学工作和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关爱学生生命,呵护心灵健康,有效地从源头上减少了“问题生”的产生。 五举,严格纪律明方向。我们知道,职高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除知识的缺失外,思想行为的缺失尤为明显,学校在上述以引导、激励、关爱为主的一系列人性化管理的同时,采取恩威并重的措施,
7
让学生明确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奖罚条例,使学生懂得“无规矩不成方圆”,教育学生知荣辱、明礼仪、遵纪守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严格违纪学生的处罚,让正气抬头,成为学生队伍中的主流,为学生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改变了“职业中学是问题生的收容所”的社会认识。
四、以学生出路为基点,实现办学终级目标
学生的出路就是学校的出路。沁源县职业中学大力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和广开就业门路,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积极开展市场调查,与县内外、省内外企业加强合作,与多地人力资源部门加强联系,搞好人力资源需求预测评估,慎重签订订单培养定向就业合同,妥善处理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减少专业设置和各专业招生人数比重的盲目性,增强针对性,基本实现“招进来,学得好,送出去,用得上”。近年来,学校毕业生有1000余名就业于当地六大主体企业和北京、上海、珠海、南京、天津、青岛等大中城市的企业,一大批毕业生已成长为各企业专业骨干。
与此同时,沁源县职业中学坚持以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承担了本县“阳光工程”、“扶贫工程”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结合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到企业办培训班,提升职工专业技能。与县人社局、共青团、人武部等机关部门开展退伍军人、青年妇女创业就业培训,与经管局、农业局、林业局,农机局等各职能局开展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培训,近二年先后培训人员达5000多人(次),真正发挥了职业教育的职能作用。
8
五、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提升职业教育品位
校园文化既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同时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一年来,学校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优化育人环境,培育校园精神,丰富文化活动,营造出“无处不德育、无时不德育”的氛围,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对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有效推进了素质教育发展,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品味。
1、大力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依据学校布局特色,因地制宜,巧妙设计,利用醒目的标语、明亮的的灯箱、优美的画廊以及草坪和花木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融思想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为一体,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2、努力培育凝重的校园文化内涵
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设计具有鲜明学校文化特色的校徽、校旗、校歌、校服等,校训、校风以多种方式在校园内呈现,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敢于争先、追求卓越”的校园精神,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校园精神的熏陶和激励。 3、积极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定期举办诗文朗诵和书法比赛活动;开辟“校园广播”阵地,播
9
报校园信息,宣传先进事迹;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阅览室和班级图书,开展“读名著、学名人、做高尚的人”等活动,培养学生“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积极打造“书香校园”。
今天,走进沁源职中,呼吸到的是清新自然的空气,看到的是郁郁葱葱的环境,听到的是朗朗书声和欢歌笑语,感受到的是一派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气象。校园文化正以可视、可闻、可感的形式,浸润师生的心灵,推动着学校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扎根教育战线多年、获得省劳动竞赛三等功、连年被评为“市德育教育工作者”和“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沁源县职业中学校长王建宏对职业教育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深有感触地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技能人才需求量将不断增长。办学思想引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职教真正能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是关键。我们将一如既往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过硬专业技能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技术人才。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力争实现‘三大目标’,即达到 ‘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标准,通过‘五星级学校’评审成为 ‘三晋知名综合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充分发挥职教优势,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1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aec302aa5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