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第一次作业

2022-12-25 08:15: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宋词第一次作业》,欢迎阅读!
唐宋词,作业,第一次
宋词的演变

(一)唐词的双向发展

唐词有两条发展路向;1.民间词,2文人词

词体的形成;兴起于唐代——形成期是初唐至中唐——定性成熟期(晚唐) 1. 什么是民间词?

“民间词”实指敦煌词,既敦煌藏经洞写本遗书上抄存的词作

1)现存最早的词集《云谣集杂曲子》 《云谣集》收词30首题材内容也比较集中,大多是写爱情婚恋的悲欢离合,艺术水平相对较高,相比其他散见得词作,内容比较广泛,歌唱边防将士,塞外居民,商人士子,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 2.什么是文人词?

唐代文人尝试写的词,又称诗客曲子词

1)初唐中宗朝杨延玉,李景伯等人写的《回波乐》词,只是作为最早的文人词,具有一种初期词体“标本”的意义。

2)盛唐时期;李白《忆秦娥》

3)中唐时期;文人词日渐增多,韦应物 王建 戴叔伦 白居易 刘禹锡等人都写有词作如 《杨柳枝》 《浪淘沙》等 张志和的《渔夫》词五首影响最广。 4)晚唐时期;温庭筠定性了词体,词体才宣告成熟。

他还建立了一种抒情范式,以女性情感为题材,以柔情感伤为基调,以语言的香烟绚丽和意境的精致小巧为审美追求。

(二)五代词的两个中心 1. 两个中心;西蜀和南唐

2. 西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里收录有十八位词人习称“花间词人”或 “花间词派”

1)温庭筠是西蜀“花间词人”效法追随的对象,所以也尊他为“花间鼻祖” 2)韦庄;艺术成就较高,影响力较大,他与温庭筠并称为“温韦” 3)温 韦词的风格异同

温词喜欢用色彩鲜艳浓烈的字眼,追求语言的装饰性和色彩感,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韦词则多用白描以色彩清淡疏朗为美。

3. 南唐词坛 最为知名的是中主李璟 后主李煜父子和做过宰相的冯延巳。

1)李煜与温庭筠词的异同

李煜 以写真生活 真感情见长。

温庭筠 是“虚拟”的世界,是花间酒畔为应歌需要而即时既席虚拟的一个女性为主体的艺术界。

2)温 李二人的两大创作方向;一 歌化词 诗化词。 温庭筠的歌化词适宜于表现大众化,普泛化的情感。 李煜的诗化词适宜于表现词人 自我 个性化的情感。

3)冯延巳是唐五代时期存词最多的一位。

(三) 宋词的三大变化

1. 第一次变化 柳永让词从上层社会的贵族娱乐走向大众,深入民间。 柳永号称 “才子词人” “白衣卿相”

1)首先,柳永改变了词调声情,利用市井新声,创作了大量的的前所未闻的慢词长调,不仅从音乐


上增添了词的声腔魅力,也从文学性方面提高了词的表现力。 2)其次,柳永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

柳永的审美趣味则是平民化 大众化的,以迎合和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宋代文人经常指责柳永词“浅近卑俗”(王灼《碧鸡漫志》“言多近俗,俗子易悦”(胡仔《菬溪渔隐丛话》)但也反映出柳词深受大众欢迎的事实。

温庭筠的审美趣味则是贵族化的追求 典雅 含蓄 3)柳永改变了词的题材取向。



1)到了11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至12世纪二十年代,词坛更是群星璀璨 其中最杰出的是苏轼和周邦彦,他俩各自开家立派,影响深远,苏轼继柳永之后又给词体带来了第二次革命性的变化。

2. 第二次变化;苏轼使词从应歌娱乐游戏文字变成了承载心灵诉求的文学体裁。

1 苏轼的词创作虽然变革了词体词风但跟同时代的人一样,他的骨子里也多少有些看不起词。 苏轼才情横溢 苏轼拥有自由洒脱的个性气质。

2)苏轼的革新;把原为入乐歌唱的词体当做抒情言志的诗体来写,突破了诗词的界限,“以诗为词” 3)苏轼写词;追求抒情言志的自由,注重词的文学 可读性,而不太重视词的音乐 可歌性,把用来歌唱的词改写成了宜诵不宜歌的诗。

一方面,开启了词体新的发展方向形成了新的派系(苏辛派或豪放派)

另一方面,改变了词的传统作法,有违词的“本色”,不是“正宗”的路数,所以在他生前和身后收到了一些指责。

4 苏轼 周邦彦之后 词就判然分出两种创作路向, 诗化词 歌化词 苏轼使诗化词的领袖 周邦彦诗歌化词的宗师。

文学立场看词;人们更推重苏轼词新奇别致的艺术境界。 音乐的立场看词;人们更喜欢周邦彦词的声情并茂而便于歌唱。 到南宋,最受歌手欢迎的词是周邦彦的词

最受文学批评家肯定的词,是苏轼的词。 5)王安石的词,是政治家的词 晏几道的词,是“失意才子”的词

秦观是用心来写词,写下他真切的悲剧性的人生体验。

贺铸是北宋词坛上唯一的一位行武出身的豪侠,真正的铁骨柔情。 612世纪上半叶宋室南渡前后的半个世纪, 李清照这颗女性明星最为耀眼。

3 第三次变化;词由超功利性的文体逐渐变为有现实功利性的文体

1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表现范围大大扩展,但也没有涉及政治领域,宋词始终超然于政治之外。 2)到了南渡时期,深重的民族灾难,促使有正义感和社会使命感的词人创作时必须正视社会现实。于是,词和诗一样就自然而然地承载起表现民族苦难,激励民族抗战的功能,词体的功利性和现实性也就日渐增强。

3)靖康二年(1127)正月谢克家写《忆君王》表达对钦宗的担忧和怀念。 三月间 邓肃 写下《瑞鹧鸪》一词,反映这一重大事变。

建炎三年(1129)秋 张元韩《石州慢》既全景式地描写了这一社会现实。 绍兴八年(1138)冬 张元韩写《贺新郎》(曳杖危楼去)以声援李纲。 4宋词经历了三大变化之后,迎来了12世纪下半叶的词史高峰。

英雄型:辛弃疾 天才型:张孝祥 侠客型:陈亮 战士型:陆游 狂士型:刘过 雅士型:姜夔 史达祖,高观国等知名词人也活跃在这一时期,他们共同创作了词的再度辉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aceca22998fcc22bdd10db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