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佛求的是什么

2023-05-07 00:28: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修佛求的是什么》,欢迎阅读!
什么
修佛求的是什么

修佛求的是什么?求的是得大智慧,以此开悟解脱,获得自在。达到佛和菩萨的境界,也是修佛的至高目标。

学佛的人不可谓不多,但是成道自在的却没有几个,大多数人修了一辈子,都是在做无用功,想要努力,却不知道和觉悟之人的差距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填补这个差距。

对此著名的国学、佛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出了他的见解:差距在福德。 福德是善业所感的外在福报,佛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句话告诉我们万法都是因缘和合,缘起缘灭,其身上都存在着客观的因果规律。

修行也不例外,断恶修善是因,得到福德是缘,获得觉悟就是果。南怀瑾先生认为:一个人修福德的能力不够,就不能消业障开智慧。

01发大心行大善,是开悟的前提



南怀瑾先生在《维摩诘的花雨满天》著作中,提到他修行的一个重要体会:“有时候忽然智慧开朗,心想这个道理怎么会参透?再想,原来是某件事上有些福德,立刻有报应,智慧立即就开了一层。

南怀瑾先生认为福德与智慧息息相关,因为修行是要开悟见性,而开悟见性需要大智慧大福德。大智慧大福德怎么来?

正如《华严经》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其实内心都有大智慧大福德,但是因为妄想执着,所以不能证得,不能成佛

想要破除内心的妄想执着,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大心,行大善。每个人内心的妄想和执着其实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

这种欲望是自私的,若任由这种自私滋长,渐渐地就会不择手段,为达目的去伤害别人,犯下罪业。

而发大心,行大善是大慈悲,是无私的,能够净化自己的心灵,扩大自己的心量,使自己不会为了一点利益就起心动念,害人害己。

心量大了,就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不执着于一己私欲而不顾全局,这样的人往往有大格局,大智慧。

发愿行善对内能够净化心灵,扩大心量,对外能够广结善缘,声名远扬,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支持,得到福报。


大福德大智慧就是这么修来的,因此南怀瑾先生说,人再打坐修禅,也顶不上做一件大善事的开悟来得快,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若一天到晚只顾着自己修行,只想着自己解脱,这样的行为其实是自私自利的,并不能得到智慧。

佛门讲究的是普度众生,佛也说:利他才能利己。因而,一个人想要自己觉悟,那就得发大心,行大善,这是觉悟的前提,如此才能修福德,开智慧,得自在。

02当福报大于业障,智慧就容易开了



南怀瑾先生说:在福德和开智慧之间,还藏着一个公开的秘密:业力障碍。 业力障碍简称业障,是妨碍一个人修行正果的罪业,业障全是由负能量的东西构成,而福报是一个人行善修得的善果,其中全是对自己有好处的正能量事物。 当一个人业障大于福报,说明这个人内心的负能量大过正能量,负能量一多,会障蔽心智,让欲望操纵身体,成为欲望的傀儡。

佛说:烦恼能障碍行者超凡入圣。人的智慧是本具本有的,但若是被业障闭塞了智慧,看不到万物的本性自空,反而去苦苦追寻一些得不到的东西,就会徒增烦恼,烦恼一多,人就难以得道。

而当一个人福报大于业障时,说明他身上的正能量大于负能量。正能量多,说明这个人乐于行善,只有透彻万物的空性,明白诸行无常的人才能够放下心中的欲望,把行善当做快乐。

正如《楞严经》曰:狂心顿歇,歇即菩提。能够放下欲望,透彻万物本相,就有了菩提心,业力自然就破,智慧自然就容易开了。

福报是福德,想要修福德,就得诸善奉行,诸恶莫作。当一个人福报大于业障,说明他能够破除虚妄不实,把行善融入生活中,这样的人智慧已开,离觉悟也就不远了。

03福德,不靠菩萨的赐予,而靠自己修



南怀瑾大师说:福报是修来的,而不是菩萨赐予的。

有些人或许会问,既然佛和菩萨大慈大悲,那为何不直接把福德赐予众生,让众生得智慧,觉悟超脱? 佛经上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菩萨请教佛,诸菩萨大慈大悲之心,以度化众生为己任,为何世上还有这么

多受苦受难之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a8ac875f6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