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沈阳城市起源与发展简述》,欢迎阅读!
一、沈阳古代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沈阳已有2300年的建城史。沈阳的新乐遗址是沈阳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是我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较早的一处古人类生活的聚落遗址,距今已有7200年的历史。
沈阳历经夏、商、周,借助良好的自然条件,原始农业得到发展,较稳定的粮食产量、农业生产促进了大批农村聚落产生。
战国时,燕在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度激烈转变的当口,在东北由弱到强。经过疆土的扩展,后在东北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今沈阳就隶属辽东郡。1958年-1965年,沈阳郑家洼出土的文物证明:早在两汉以前、战国以后,这里就已有城郭和人烟了。
两汉时期沈阳已有了最早的名称——侯城,属辽东郡。侯城管辖着辽东郡中部的大量村镇并且是有一千多名常驻士兵的军城。侯城的军事地位高于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侯城在东汉遭到了破坏,侯城的和平安定和建设发展遭到空前的毁灭。
在魏时,司马氏强迫数十万人迁居中原,汉以来得到充分发展的辽沈经济区被破坏,侯城从此湮灭。虽在晋时今沈阳地区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经过被高句丽的占领仍然没恢复昔日的繁荣,甚至是社会倒退。
隋唐时,辽东得到收复,唐王朝只是注重政治领有和军事占领,汉侯城时的封建社会形态仍然无法重现。
沈阳的正式建城是在辽代沈州的建立,沈州当时属于东京道辽阳府管辖,是一个中等城镇,以汉人为主。金时沈阳自身发展得到了进步和提高。金沈州城内设坊,周围乡村设社,坊和社是第一次出现在今沈阳地区历史上的基层政权组织。明昌四年金沈州有户36892,金末时达到18万多人,是东北地区仅次于东京的第二大城市。
沈州城经过金末又遭到了破坏,变成一片废墟。蒙古占领辽东后沈州复建,用来安置高丽降民,1296年改为沈阳路。一百年间经济虽然有恢复和发展,但天灾战火频仍,始终没有恢复到辽金时期的水平。1388年明朝对沈州城进行重建,新建的沈州城极为宽阔、壮观,周围为九里三十步,城高为二丈五尺,并改名为沈阳中卫。明朝初期,朱元璋为恢复辽东地区人口,实行来自山海关内的武装移民和北部少数民族南迁的政策,为沈阳带来大量来自山东和河南的军士及军属及东北其他地区的蒙古族和女真族移民。沈阳城有人口9260户,城市的规模有所扩大。日益发达的交通、繁荣的商业,使沈阳的经济地位不断提升。
1621年,努尔哈赤攻占沈阳,1625年从辽阳迁都沈阳,修宫殿,建“汗宫”和大政殿、旗王亭。皇太极继位后,于天聪元年(1627年)开始在明代砖城基础上重修沈阳城。沈阳城门由四个增至八个,城内将原来的十字街改建为井字街。皇太极在兴建宫阙、展拓城池的同时盛京城也开始了兴建文庙、兴学宫,设立儒学,不但盛京城政治经济地位提高,文化教育事业也昌盛起来。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改沈阳为盛京。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后,改沈阳为陪都,并设有和北京相近的中央机构,即礼、户、工、刑和兵五部衙门,各部的首脑为侍郎。皇太极时期是沈阳城市的大发展时期,盛京城内“百工具备”与东西南北门构成商业经济的主体。沈阳的单纯军城性质变为政治中心、经济都会。
康熙初年,沈阳城内只有八旗兵千余人,全城固定居民不到五千人。康熙时在全城设八厢,分别居住八旗。设奉天府管理开垦辽东的民人事物。乾隆时期,开设清代关外三陵的管理机构三陵总理事务衙门,总管为盛京将军。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俄军乘机占领沈阳。1905年,日俄战争俄军战败,退出沈阳,但沈阳城由于战争经济完全破产。1910年,奉天咨议局在沈阳成立,成为奉天省的最高议事机构。
二、沈阳现当代的历史与发展
1911年,辛亥革命后,沈阳在教、科、文、卫及体育事业都获得了发展。1912年3月,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北洋政府成立,沈阳名称几经更改最终定名为沈阳。1916年袁世凯死后,军阀分裂,沈阳逐渐发展成为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统治中心。1923年,张作霖正式设立的奉天市政公所,曾有翼任首任市长。1920年代,以奉天军械厂为代表的军事工业和以奉天纺纱厂为代表的轻工业在沈阳迅速发展。同时,沈阳商业发展形成了老城区、满铁附属地、奉天商埠地三大商业区域的结构。1923年8月设立的奉天市政公所,是沈阳真正有城市建制、近代城市管理机构、近代城市发展规划的开始。市政公所的建立,标志着沈阳向现代化的过渡,标志着在城市管理体制上已经基本完成了城市社会形态的转变。建市之初主要有设置了六个区,统由市政公所管理。20年代沈阳城从建筑布局上看是近乎于不等重的哑铃型结构,而在政治和社会结构实际上又是城市的二元结构双重结构。城内有奉天省政府、沈阳县政府等政府机关,有官银号、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等华资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有古老的商业中心——中街和井字街,有数万计的古老的四合院,有正在兴起的近代建筑群,有城内的供电、电报、电话系统,有工厂、医院、学校、公园,有十余万常住人口。而“附属地”有“地方事务所”为名的具有政府行政职能的管理机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提出建立、扩大铁西工业区计划,加速对东北资源的掠夺,扭曲了沈阳城市的发展路线。1936年日本又推行奉天大都市计划,沈阳全市区重新划分、达到17个区,是市区最多的时期之一,大计划近代化市政设施只表现在原“附属地”和铁西,沈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均衡,市政公用事业主要集中在满洲国的军政机关所在区域和日本人居住区内,中国居住区域生活条件相比较差,市政设施严重脱节。
沈阳解放后成立了沈阳特别市政府。并成立了社会、建设、教育、财政、工业、商业、卫生、税务、公安各局、成立了人民法院。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期间沈阳社会总产值平均年递增15.43%,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22.2%。一五期间,沈阳的城市建设、科教事业、公共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有工厂的改建、扩建和新建,有三大工人村的建设。沈阳新建住宅350万平方米,市区人口从1953年172万人增加到228万人。有南湖、北陵两个科学技术研究和文化教育区。而且煤气、自来水、电力、交通都得到了改善。“一五”经济建设开创了沈阳城市发展的新时代。沈阳成为全国冶金、矿山设备、电力、化工设备、大型机床、军工生产的工业基地。
时至现在,沈阳全市总面积逾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2013年全市常住户籍人口825.7万人,市区户籍人口728万。沈阳已成为是沈阳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教、军事和商贸中心。东北第一大城市。国家交通枢纽、国家通信枢纽,中国十大城市之一。
参考书目:《沈阳城市史》、《沈阳史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a5e8b30b84ae45c3b358c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