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想》,欢迎阅读!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想
奥古斯都·孔德(1798—1857)是法国思想家。曾任圣西门的秘书,其早期著作是署圣西门的名字发表的。他一生从未担任过专门学术职务,在当时的法国知识界被人视为只是个三流人物,但由于他第一个提出完整的社会学体系,因而在社会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社会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实证哲学教程》和《实证政治学体系》这两本书中。《教程》写于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秩序荡然的时期,作者写作此书和创立社会学的目的是为了“确立理性秩序”。因此,他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稳定和社会重建的科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通过寻求秩序和进步观念的统一,对启蒙运动哲学的否定与批判传统做出的回答。社会学的目的是避免因文明进步受到阻碍而引起的暴力革命。他说:“在实证精神的支配下……一切长期以来单凭政治解决方案始终无法解决的、今天仍是社会心腹之患的棘手问题,将给予科学的估计,以大力促进社会安宁……实证精神有助于巩固秩序,即借助于理性的发展而明智地顺应不可救药的政治弊病。只有对各种自然现象同永恒自然法则的联系具有真知灼见,才能……真正做到顺应如果有科学无法纠正的……政治弊病,科学至少能向我们证明其为不可救药,令人信服地证明这些弊病之所以难以克服是自然法则使然,从而使我们恢复平静,摆脱坐卧不安的痛苦。”由此可见,他的社会学是对专门社会现象的全部根本法则进行实证研究,是要让这门科学在意识形态上消除现代社会的革命建设,防止社会道德“解组”,使社会有秩序地变化到人道教的社会或实证主义者支配的社会。给社会学规定这样的任务,在学术上有一定可取之处,但在意识形态上却是保守的,改良主义的,是要维护资本主义秩序。
孔德明确规定了社会学同其他学科的关系。据孔德宣称,其目的是一切现有知识的综合,即借助于三阶段规律及学科等级分类法来综合。他说,全部人类的历史与思想经历了3个独立的阶段: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三阶段。在神学阶段,人类理性探索起源和最终原因,把一切现象都分析为超自然力量的结果;感觉和想象居支配地位。其间还分为3个不同时期,即物神崇拜时期(根据人的感觉解释自然)、多神论时期(一大群神和精灵)和一神论时期(只存在一个神,人类理性逐渐觉醒而约束想象)。每个发展阶段和亚阶段都必然从上一个阶段或亚阶段演变而来。神学阶段的一神论时期为形而上学阶段铺平了道路。在形而上学阶段,人类思想受抽象概念、本体和理解形式的支配。到了第三个发展阶段,人类思想放弃探索本体,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寻求将不同事实联系在一起的规律;绝对的因果观念被抛弃,重点转向研究事实及其继承与相似的恒定关系。每门科学的发展都要经历这3个阶段,只是程度和方式有所不同。知识达到实证阶段具有相应的普遍性、单纯性和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立性。天文学,作为自然科学中最普遍和单纯的学科,首先发展,随后依次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社会学。每门科学都仅仅在受复杂性递增与普遍性递减规律支配的分类等级范围内,在其前代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社会学更是依赖其直接前代--生物学。生物学不像化学和物理学那样从孤立的元素开始,而是从有机整体开始,而社会正是一个不可分解的复杂统一体,或按孔德的定义,社会是以各组成部分同整体之间的和谐为特征的有机集合体。他把生物有机论运用于他的社会学中,把社会同生物有机体作简单的类比,派生了和谐、均衡和社会病理学的概念。他说:“在生物学中,我们可
以把集体结构解剖为元素、组织和器官,在社会机体中,也有同样的情形……社会权力形式相当于组织…….元素则由家庭来充当……家庭是更完全的社会细胞……器官只能是城市,其词根即是文明一词的核心。”“社会共识则产生和谐,冲突等于病理。一切生物都存在于动态和静态关系中,社会也如此。”他提出的社会静力学,就是研究社会体系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作用与反作用的规律(它们“在正常情况下”产生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平衡),即各社会组织在功能上的相互关系。注重于阐明在社会体系中各司其功能的诸如分工、家庭和政权等社会事实之间的相互联系,所以具有明显的共时性。社会静力学认为社会是有机体的一种类型,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被武装起来的团体是社会的组织,国家和城市是社会的器官,世界上的民族是生物有机体系统的类似物。与此同时,他又提出社会动力学,以研究社会进化或社会发展。他认为静力学是比较方法,“对全世界各个地区人类社会的不同共存状态——完全互不相关的状态进行比较”。而动力学是历史方法,他运用这种方法说明社会发展的结果便是上面提到的人类社会发展和思想知识发展的三阶段说。这种根据有机论的观点把社会看成是受外部自然规律支配的系统以及对社会的静态与动态的划分,明显是主观臆造的。因为在孔德看来,社会静态与社会动态都是建筑在特殊的精神或社会价值基础上的,而特殊的精神或社会价值是建筑在人的本能的基础上的(这是社会自然秩序的基础)。他认为人的本能有三类:(1)保存的本能:性的和物质的;(2)改进的本能:军事的和工业的;(3)社会的本能:依附、尊敬、普遍的爱;在(2)和(3)类本能之间还有自夸和虚荣的本能。三类本能有高低之分,最高的本能是人类普遍的爱,人的本能是朝着这一本能发展的。孔德要建立的人道教正是体现着这种普遍的爱。他认为,只要把社会现象还原为人的本能,就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了。很显然,这是唯心论的,并且带有明显的还原主义的倾向。
孔德认为,一切社会现象都受永恒规律的支配,这些规律一旦被科学证实后,人类出于必然,必须服从它们的支配。他的社会学就在于证实永恒规律,以便让人类服从这些规律支配。他发现了哪些规律呢?他在探讨工人阶级的作用时说,依靠“不稳定的劳动果实”生存并经常遭受剥夺,是他们的“不可避免的命运”,他承认这是个“重大社会问题”,应设法改善工人的处境,但又主张不可以“破坏等级划分和扰乱经济总体”为代价;他发现贫富差别的存在是“鼓动家和空想家可以大做文章的危险题目”,为了平息工人和穷人的不满,他主张用“人道教”说服工人对自己正常社会地位的认识:工人阶级依附于雇主是天经地义的,而且还可免除操心之劳。这充分暴露了他的社会学思想中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实质。孔德还公开表示不相信民主制度,主张社会必须自上而下地管理,人类必须学会接受不平等和社会依附的天然法则。他鼓吹建立“开明政府”,这个政府的原则基本上是宗教的和绝对的,从而一方面使命令与服从神圣化,同时又加以调节。他要群众承认像他这样的智力高人一等的贤明而值得信赖的知识精英或“精神贵族”的管理,因为这些人的气质同社会关系的总进程是和谐的。他的实证主义称颂处于早期资本主义形态中的工业社会是历史的终点,人类必须接受在自然秩序中的位置并适应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必要平衡。这实际上为人类社会规定了一个纯粹消极的和宿命论的方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a470b6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