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蔌蔌衣巾落枣花(苏轼)原文》,欢迎阅读!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蔌蔌衣巾落
枣花(苏轼)原文
《浣溪沙 徐门石潭谢道上作(其四)》 作者:苏轼
蔌蔌衣巾落枣,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
1.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簌簌,下落貌。 2.缫车:抽丝工具。
3.牛衣:《 王章传》 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 。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条: 案《食货志》,董仲舒曰: 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然则牛衣者,编草使暖,以被牛体,盖蓑衣之类也。 此处指卖瓜者衣着粗劣。或谓本作 半依 ,如曾季貍《艇斋话》: 予尝见东坡墨迹作 半依 ,乃知 牛 字误也。
4.想要。
5.漫:随便。因为十分渴,想随便喝点茶,所以不管哪个人家,都想去敲门试问。苏轼《偶至野人汪氏之居》: 酒渴思茶漫扣门 ,与此两句意同。皮日休《闲夜酒醒》: 酒渴漫思茶 ,盖即此语所本。
【】
衣巾在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
1
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
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首。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此词上片写,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这首词是苏轼在徐州(在今江苏省)作官的时候写的。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 龙王爷 求雨;下了雨,又要向 龙王爷 谢雨。这首词就是苏轼有一次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
簌簌衣巾落枣花 ,按照文意本来应该是 枣花簌簌落衣巾 。古人写诗词,常常根据格律和修辞的需要,把句子成分的次序加以调动,这里就是如此。 簌簌[s ] ,是形容枣花纷纷落下的样子。 衣巾 ,是衣服和头巾。古代服装,男人往往戴头巾。枣树在初夏开出黄绿色
2
的小花。作者不是从旁边看到落枣花,而是行经枣树下,或是伫[zh ]立枣树下,这样枣花才能落到衣巾上。接下去, 村南村北响缫车 。 缫[sāo]车 ,一种抽取蚕丝的手摇工具。村子里从南头到北头缫丝的声音响成一片,原来蚕农们正在紧张地劳动。这里,有枣花散落,有缫车歌唱,在路边古老的柳树下,还有一个身披牛衣的农民在卖黄瓜。 牛衣 ,是一种用麻或草编成的,用来覆盖牛身的织物,这里指蓑衣一类的东西。上片三句,每一句都写出了景色的一个方面。这一次苏轼偶然来到农村,很敏感地抓住了这些特点,特别是抓住了枣花、缫丝、黄瓜这些富有时令特色的事物,把它们勾画出来。简单几笔,就点染出了一幅初夏时节农村的风俗画。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a310bd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