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2022-03-29 17:57: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民族文化-》,欢迎阅读!
民族文化
贵州民族文化分析

——彝族文化现象解析

学生:孙恒智(制药工程学院 生物制药152 学号:2015120210



摘要:本文是贵州主要民族之一彝族的一些主要的文化现象的解析与研究讨论,主要内容

有两点,一是彝族的火把节、二是在彝族社会中普遍存在着民族的祭司 —— “毕摩”和实施巫术的巫师“苏尼”,也就是彝族的信仰。这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彝族、火把节、信仰、图腾、毕摩、苏尼。



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诺苏、纳苏、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称,总人口约776万人(2000年)。彝族文化拥有丰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贵州同样也有着不少的彝族人民,全省有彝族五十余万人,彝族是贵州省的主要民族之一。火把节氏彝族的主要节日,其重要性对于彝族人民来说相当于春节。



一、 火把节彝族的节日

(一) 火把节的起源

火把节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但是其本源皆是源自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火的崇拜,火把节的初始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对火崇拜的一种仪式。火把节大多都在中国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或者二十五日举行,节期持续三天。下面就是火把节的起源的几种说法。 i. 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



ii. 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

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不从而被杀,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iii. 石林彝族撒尼人视火把节为纪念民众与恶魔斗争胜利的节日。后人以

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无论哪一种说法,都印证了上文中的,无论哪一种说法,全是人们对于火的 崇拜对光明与热的追寻,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的普遍。

(二) 火把节的主要活动

过节总是少不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过节之前每家都要准备各种各样的食品;在

节日里纵情欢聚,放歌畅饮。火把节期间,各村寨以干松木扎成大的火把竖立寨中,各家门前竖起小火把,入夜点燃,村寨一片通明,连贯相接,就像一条条火龙活跃在山间。最后将许多火把堆成火塔,人们围城一圈唱歌跳舞,欢庆佳节,彻夜不停。

1、选俊男靓女

彝族火把节的重要节目之一是选俊男靓女。彝族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观,评委由民间的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评选结果绝对公正。这是火把节要举行的比赛之一。

2、狂欢三天三夜


第一天"都载",意为迎火。

第二天为"都格",意为颂火、赞火,是火把节的高潮。

第三天,彝语叫"朵哈""都沙",意思是送火。这是整个彝族火把节的尾声。

这三天就是火把节的全过程,第一天吃美食,喝美酒,迎接火神,祭祖,点火把四处巡游,用火光去除病魔灾难。第二天穿上盛装,参加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组织赛马、摔跤、唱歌、选美、爬杆、射击、斗牛、斗羊、斗鸡等活动。姑娘们身着美丽的衣裳,跳起"朵洛荷"。夜晚降临,无数火把形成的数条火龙汇聚一处,形成无数的篝火,狂欢一夜。第三天便是祈求,人们舞着火把念唱祝词"烧死瘟疫,烧死饥饿,烧死病魔,烧出安乐丰收"以祈求家宅平安、六畜兴旺



二、“毕摩”大祭司和巫师“苏尼”

(一)“毕摩”彝族的大祭司

毕摩是彝语音译,“毕”为“念经”之意,“摩”为“有知识的长者”。是一种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师。毕摩神通广大,学识渊博,主要职能有作毕、司祭、行医、占卜等活动;其文化职能是整理、规范、传授彝族文字,撰写和传抄包括宗教哲学、伦理、历史天文医药、农药、工艺、礼俗、文字等典籍。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毕摩是整个彝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



(二)巫师“苏尼”

“苏尼”是彝族民间神职人员的称号,一般译作“巫师”,其意义相当于汉语中的

“巫觋”,彝族先民尚鬼,且相信万物有灵在他们的意识深处,认为除这个人类生产生活的世界外,还有一个也是这个世界但是凭肉眼所不能目睹的世界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神鬼怪灵,于是产生了巫神文化,巫神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的阶段后,分化为巫祭两大类型,其中祭类成毕摩,巫类则演变为苏尼。后来伴随时间的流逝演变为民间驱鬼治病的巫师,成为沟通人与神之间的“使者”,成了驱魔捉鬼、招魂引魄、占卜预言的媒介。 “毕摩”大祭司和巫师“苏尼”,组成了彝族信仰与尊敬的代表者,二者最大的作用就是彝族人民与先主、上天“沟通”的一种媒介。是彝族文化里必不可少的存在。

彝族文化是组成贵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活动以及文化的底蕴,我们想要深入的了解不能片面的去研究了解,我们要从大的到小的再到大的。先了解贵州整体的民族文化,再去了解、研究每个民族的特色文化活动,最后再返回到整体,来看每个民族对于整体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以上两点是我认为的贵州彝族文化活动的主要的两个方面,不可或缺的东西,节日与信仰。也是每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区别所在,更是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的缩影。



参考文献:

1 朱元富.误解、吴译与误导—文化空缺与 “毕摩”翻译.北京大学学报,2003 2 杨和森.图腾层次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3 王光荣.通天人之际的彝巫“腊摩”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c9d2fc9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8.html

相关推荐